黄国达居士:人间佛教与止观禅修


人间佛教与止观禅修

黄国达

最近,有些人对“人间佛教”的思想提出一些批评的意见,认为人间佛教的推动者过份偏重于慈善公益等社会关怀的活动,忽略断烦恼、了生死、开悟证果的修行。对于这样的批评,作为一个“人间佛教”的实践者,理应虚心检讨才是。

人间佛教或人生佛教的思想,源自民国以来太虚大师慈航法师印顺法师的提倡,以及近年来台湾等华人地区佛教徒的实践而蔚然成风。

今以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而言,在“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一书中,依佛教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佛教发展中,方便道盛行,天化、鬼化的倾向日益严重,失去“佛出人间”的宗旨,而中国佛教的禅修者,只重“禅悟”,或企求圆顿,或落于玄谈,无益于人生正行与大乘利他的实践,因此抉择出“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扬中期佛教(指“初期大乘”)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欤!”的原则。

导师有感于中国佛教的衰微,对于传统佛教的末流,其思想之偏颇、弊病,提出针砭。但是,这对于中国传统佛教的信仰者而言,并非人人皆能虚心检讨、深思,尤其是禅宗净土的信仰者,一心企求禅悟与往生,对于人间佛教的实践者,常会觉得他们“没有修行”。因误解而反对、排斥“人间佛教”。

其实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只是一个大原则,指出一个大方向、大潮流,并非专门提倡一经、一佛、一咒、一法的修行,而包容、尊重契合于每个人根机的修行方法。

导师在“人间佛教要略”(参见‘妙云集’下编之一《佛在人间》)一文中,简略地叙述了修持,其心要为:一、信:正信、菩提愿、精进,庄严净土。二、智:智慧禅定、方便,清净身心。三、悲: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成熟有情。因此,只要能以皈信三宝、发菩提心、修十善业为人生正行的基础,以缘起性空的般若正见为引导修习止观来净化身心,因缘成熟则进一步以无所得心广修利他行。这些都是可以说是不离人间的修行。只是,有些偏于慈善,忽略净化烦恼,只是初修者的现象,人间佛教的实践者,确实应该进一步在止观禅修下功夫,自己的身心清净了,得到佛法的受用,才能发长远心,否则自己烦恼重重,别人也会觉得学佛没有用处,何必跟你来学佛呢?

可以说,止观禅修是人间佛教的内涵之一,这是无庸置疑的。只是要以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完整的架构来修行,而不是离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之外只修禅定、般若。

以现代人的生活步调而言,事务繁多、知识精细,耗费心思,而且经济负担沉重,房贷、学费、等各种支出每一项都少不了,在这种环境下,多数人不太可能长期隐居修行,要像从前的修行人那样,以禅定为主的禅修已经不容易作到了。那么,那一种禅修方式最适合吧?以个人的看法,“四念处”法门,和观照法门,有深有浅,可以由浅入深;而且动静皆宜,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都可以修,不限于打坐,所以很适合现代人。

什么是“四念处”和观照法门?如何修习?四念处就就是对身、受、心、法如实知,观照则是由思惟一一法的缘起空寂性,然后现观缘起空寂性。前者是依阿含经而修,后者是依中观般若而修,两者都从觉知当下的身心状态为入手处。这样的修习是最自然、最没有时空限制的修行。只要懂得诀窍,就可以贴近生命的脉动,澄清思虑、洗涤心垢,而随着身体动作、生理变化、情绪、思潮的起伏、认知、行动的转换、生活情境的迁流,觉察力、敏锐度、柔软度、洞察力与时俱增,修行和生活合而为一,不再脱节,不再冲突。

你可以特定的地点、时段专注禅修,例如在禅修会中,或每天在家中静室中禅修。先止息杂念,然后观察五蕴,照见它的无常变化,进一步再观察能观的心和所观的境都是因缘和合,本性空寂的。你也可在作任何事时,了了分明觉知当下,在比较单纯而且没有危险的情境下,例如步行、听音乐、作家事,排队、陪家人、朋友买东西时,多一些对身、心的觉知、观照,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保持了了分明就可以了;若是较费心思或注意力的事情,只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自然觉知身心的松或紧就可以了,不必细观身受心法。在当下的心境相依、和合变化中,自然地照见没有能所、内外、根尘的绝对界限,当下即是缘起如幻的全体展现,这就是定慧的修习。

四念处与观照法门的特色在于禅定中有智慧,而智慧生起时,不必刻意修为,自然放下执取,内心安定寂静。在这样修习中,对于念头的生起,不必视为“妄念”而加以断绝或排斥,当念头的生起时只是单纯地觉知、观照它就够了,当念头消失,就回到宁静,不必分析念头如何生起、如何消失,因为在根、尘、识的相依、流动中,真相会自然显示,不必刻意分析它。

在这种止观禅修中,因为身心渐趋寂静,很容易觉察烦恼的生起,其中与从前不同的是有了智慧,明白所贪、所嗔的对象其实是虚幻不实的,有什么好贪、好嗔的呢?在如如不动而又灵活无碍的心境中,禅定智慧、慈悲喜舍渐次增长,展现光明、纯净的人格,在苦难的人间,自然而然地因见众生苦而发菩提心,入于菩萨行。

这样的禅修,以今生今世在人间活在当下的修持,融入法性、净化烦恼、利济众生,脱落了对来世、神秘经验、他方世界的期待,跳开消业障、积功德的迷思,不必急求证悟、了生死,只要在菩提大道上循序渐进,以觉醒的心,行人间正道、作人间正事,这不就是与人间佛教思想相应的禅修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华严经全文及译文六?来自:六?2017-07-0109:39:2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成佛之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一青年的参访者金黄色的夕阳,从娑罗林的一..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僧伽吒经白话12009-05-2114:35僧伽吒经卷第一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译文]我是这样听佛祖讲述的。一次佛祖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与二万二千位摩诃比丘、僧在一起。他们..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