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二、善财童子求道——入法界品(一)
二十二、善财童子求道——入法界品(一)
五台山竹林五——法照
五台山竹林寺,位于山西省台怀镇西南六公里竹林寺村这西侧。进入台怀镇之公车左侧,有一宝塔。竹林寺为唐朝高僧法照所建,日本圆仁等亦曾至此参访,为一闻名寺宇。
昔时,寺域中有天王殿、钟楼、大雄宝殿、禅院等建筑,惜今皆成为废墟;唯明代弘治年间(公元一四八八——一五○五年)所建高二十五公尺之五层白塔,迄今仍耸立着/
作者于公元一九八五年至此参访时,仅见白塔及公元一九四二年日本天台宗僧所建题为「圆仁慈觉大师御研赞之灵迹」之石碑,而今已有庄严之殿堂复建完成。
唐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二月十三日,距长江甚远之南方,有南狱衡山云峰寺,于寺中食堂内就食之法照,于盛粥之钵中,发现映有五台山之影像。仔细观之,距佛光寺东北许之山下,谷川之北有石门,法照似有入石门之错觉,向前约行五里远,见一寺宇。题名「大圣竹林寺」,于思索中,钵中影即消失不见。
同月二十七日朝时,又于钵中映现五台山华严寺等其他诸寺,以及宝池、楼观等金色辉映,更有文殊菩萨暨一万菩萨出现其中。
是后,法照于衡州湘东寺高楼之念佛道场念佛,忽见五色详云中,有数十名梵僧伴随阿弥陀佛及文殊、普贤等一万菩萨出现。法照出念佛道场见之,恰与有一老人相遇,老人劝法照参诣五台山。于是,法照与同志者十人,于大历四年秋,自南狱出发,翌年四月,抵达五台县。向南方遥望佛光寺,但见数十道白光闪耀。翌日,抵佛光寺,发现与钵中所见之景完全相同。
是夜,于户外,见一白光自北山直射而下,法照知此即为文殊菩萨不思议之光,于是朝白光之方向寻去,约行一里余,山下有一谷川,其北侧有一石门,见二童子各着青衣,站立于门侧,其年龄约八、九岁,颜貌端正。一人名善财,一人名难陀。二人见法照来,欣喜礼拜,并引入门中,北向约五里远,忽见一高约百尺许之金刚楼。再向前进,有一寺宇,寺前之金桥上有「大圣竹林寺」之题额。其寺同约二十里,中有百二十耽,各院中有宝塔,黄金所庄严。地面亦由黄金工金造成,清流潺潺,花卉争放。法照步入讲堂,即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周围环绕约有万余菩萨。法照请教二菩萨成佛之道,二菩萨教以诸法之王为修念佛法门。文元殊菩萨更以偈颂道:
汝等欲求解脱者,应当先除我慢心,
嫉驴名利及悭贪,去却如斯不善意。
时,普贤菩萨亦说道:
忍辱即是菩提因,无瞋必招端正报;
一切众见皆欢喜,即发无上菩得心。
承二菩萨教示,法照释去所有疑团,欢喜礼谢。文殊菩萨又告以「至诸菩萨院巡礼」,于是,法照巡礼诸菩萨院。燕于七宝果园进一果实。再返回文返回文殊菩萨所,礼拜辞退。二童子恭送法照出门,至门外,法照更礼谢二童子相送。然当法照谢毕抬头时,所有景像已消失不见,二童子及石门亦不复再现。(《广清凉传》卷中)
创建竹林寺之法照。于其不思议之谈话中所提及之善财童子,即《华严经·入法界》之主角。
文殊菩萨与善财童子
叙述善财童子求道经过之〈入法界品〉,为第八逝多林会,后于舍·城重阁讲堂开讲。此为《华严经》最后之品(章),分量颇多,自第四十五卷至六十卷,计十六卷,为《华严经》中与〈十地品〉并列之重要一章。本品系描写善财童子自发菩提心,而历访善知识,承受教法,完成修行,以至得悟之经过。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中,以普贤、文殊、二菩萨为上首,暨五百菩萨、五百声闻、天王等之集会而拉开序幕。其时,世尊入于师子奋迅三昧,而现出不可思议之神态世界。唯舍利弗、摩诃迦叶、难陀等声闻,却不能得睹如来之自在力。此处所言之「难陀」者,即于竹林寺石门前,与善财童子同时迎送法照之童子之名。
时,明净愿光明菩萨等十位菩萨,各以偈颂赞叹佛德。其后,普贤菩萨应详明师子奋迅三昧之内容。时,世尊为令诸菩萨皆能入师子奋迅三昧,遂自眉间白毫相放出光明,遍照一切世界,群集之诸菩萨困此能入各种三昧。
其时,文殊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以偈文赞叹只洹林中无量庄严。
观察只洹中,如来自在力;
此谓如来能自在自主地现出无量功德云。法照于衡州念佛道场所见之五色详云,当即如来化现之详云。此外,菩萨亦能自一一毛孔中现出光明,其光明之末端,各有无数菩萨出现。法照于佛光寺所见之一道白光,即为文殊菩萨所化现。
终于,轮到文殊菩萨出现为舞台之主角,金刚力士为侍者,负责守护。文殊菩萨将离开只洹林,向南方游化。舍利弗首先赞叹文殊菩萨之功德与庄严,并与诸比丘恭敬礼拜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开示道:「若能完成广大心行,则能生如来家。」
诸比丘闻教已,皆得净眼三昧。文殊菩萨期望比丘能实践「普贤行」。
文殊燕与诸侍者向南方游化而去,首先至觉城东方之庄严幢娑罗林,进入大塔庙。此处为过去诸佛修苦行之处。文殊菩萨于此处说法,大海龙王率家臣前来听讲,有一万龙王闻后豁然开悟。法照于竹林寺承文殊菩萨教导时,菩萨周围亦有一万余菩萨围绕。
大塔庙中,有一千在家男众信者、五百女众信者,及五百童子、童女等远来相聚。五百童子中,有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善眼童子等。
文殊菩萨欲为众人说法,特别瞩目于善财童子时,家中富有,有五百宝器,盛满众宝,满诸库存藏中。因此,占师曾言:可为此子取名「善财」。善财童子曾供养诸佛,深植善根,亲近善知识,清净身口意。为一修萨道之行者。
文殊菩萨注视善财童子后,说道:「吾当为汝说微妙法。」善财童子于是向文殊菩萨乞受教法。
文殊菩萨道:「广求善知识,亲近之,并恭敬供养,然后求教『何为菩萨行』。」
善财童子闻后,踊跃欢喜,遂决心广求善知识,探究菩萨道。文殊菩萨便勉励其须具足普贤行,完成无上道。
五十位善知识
文殊菩萨告诉善财童子,首先当至可乐国和合山拜访功德比丘,请教如何修菩萨行,如此,善财童子所参访者,包括最初之文殊菩萨,计五十五处所、五十三位善知识,善知识之名称如下:
(一)文殊师利菩萨(二)功德云比丘
(三)海云比丘(四)善住比丘
(五)良医弥伽(六)解脱长者
(七)海幢比丘(八)休舍优婆夷
(九)毗目多罗仙人(一○)方便命婆罗门
(一一)弥多罗尼童女 (一二)善现比丘
(一三)释天方童子(一四)自在忧婆夷
(一五)甘露顶长者(一六)法宝周罗长者
(一七)普眼妙香长者 (一八)满足王
(一九)大光王(二○)不动优婆夷
(二一)随顺一切众生外道(二二)青莲华香长者
(二三)自在海师(二四)无上胜长者
(二五)师子奋迅比丘尼 (二六)婆须蜜多女
(二七)安住长者(二八)观世音菩萨
(二九)正趣菩萨(三○)大王天
(三一)安住道场地神(三二)婆娑婆陀夜神
(三三)甚深妙德离垢光明夜神 (三四)喜目观察众生夜神
(三五)妙德救护众生夜神(三六)寂静间夜神
(三七)妙德守护诸城夜神(三八)开敷树华夜神
(三九)愿勇光明守护众生夜神(四○)妙德圆满神
(四一)瞿夷(女)(四二)摩耶夫人
(四三)天主光童女(四四)遍友童子师
(四五)善知众艺童子 (四六)贤胜优婆夷
(四七)坚固解脱长者(四八)妙月长者
(四九)无胜军长者 (五○)尸毗最胜婆罗门
(五一)德生童子(五二)有德童女
(五三)弥勒菩萨 (五四)文殊师利菩萨(再)
(五五)普贤菩萨
以上虽列五十五人之名称,然第四十四位遍友童子历参善知识之经过。「华严海会善知识图」,分为五十四区,其中均列有善知识,即善财童子参访图。(石田尚丰着《华严经绘》)
善知识虽遇
善财童子于第二处功德云比丘所,承教念佛三昧门。法照于念佛道场行念佛三昧时,得见阿弥陀佛及普贤、文殊二菩萨。
第三处为海门国海云比丘道场,善财童子于此听讲《普眼经》。海云比丘亦曾现身于五台山。(《古清凉传》卷下〈游礼感通〉条)
第四处为海岸国。承善住比丘说无碍法门。无碍者,即不为一切物所障碍,亦不为一切所执。
第五处为自在国之咒药城,有良医弥伽为善财童子说《轮字庄严光经》。又譬说菩萨如大地、大海、日、月、火、云等。
第六处为住林国,有解脱长者教示如来无碍庄严法门,悟知菩萨之无碍境界,皆由已心具甚深智,了一切法。
第七处为庄严阎浮提顶国,海幢比丘说清净光明般若波罗蜜三昧法门。其教示中有:一切有皆悉如梦,五欲乐无有滋味。
以般若之慧眼观之,一切诸法皆悉如梦幻,欲望之乐亦直正之乐,所谓乐极生悲是也。
第八处为海潮国普庄严园林,系休舍优婆夷之处所,善财童子于此习得离优安隐幢法门。其中有「并非为断除一众生之烦恼而发菩提心,系为断一切众生之烦恼、救度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之说。更云:「诸大菩萨则为良药,若有见者除灭烦恼。」
即谓诸大菩萨是为良药,若见此大菩萨,则能断除烦恼。法照于大圣竹林寺得见文殊菩萨圣容,实为殊胜之事。多数求道者,皆以为见文殊菩萨而上五台山。
第九处为海潮国毗目多罗仙之住处,于此善财童子得悟菩萨无坏幢智慧法门。此仙人端坐于大林之中,身着天树皮之衣,坐于草上,有一万仙人眷属,周围为旃檀林。仙人以右手摩善财童子顶,更以手捉善财童子手,善财童子遂感觉自身处于无数佛之处所,即进入佛之世界。当仙人手善财童子后,善财童子则发现自身仍为原来之自己。
第十处为进求国,第方便命婆罗门之处所,善财童子于此承教菩萨之无尽法门。好使登高峻之刀山,或投掷于火中,皆悉清净菩萨诸行,善财童子于攀登刀山、投身火中之途中,悟得菩萨安住三昧。其教法,如经云:
得人身难,离诸难难,
得无难难,得净法难,
值佛世难,具诸根难,
闻佛法难,遇善知识难,
得与同止难,得闻正教难,
得正命难,顺趣正法难。
此即谓得人身出生于世、听闻佛法,值遇善知识、听闻正教等,皆为至难之事。
妇人之法悦
善财童子第十一处所探访者,为师子奋迅城之弥多罗尼童女,童女为之说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弥多罗尼童女全身黄金色,发、目皆为绀色,端坐于师子座。悟得此法门之童女,知悉无数陀罗尼门,虽为女身,亦能为说甚深法门。
第十二处为救度国,系善现比丘之处所,授予善财童子随顺菩萨灯明之法门。善现比丘于林中经行,口中不断念诵经文,其法相端正、容颜庄严。
第十三睡为轮那国,系释天主童子之处所,善财童子于此习得一切巧术智慧法门。释天主童子于善城门外河水边,与一万童子聚砂嬉戏。此童子承文殊菩萨教授算数之法,悟得巧妙之智慧。如无量砂数,亦能详细算知。此已如〈阿僧只品〉所说。即能算知无限之数量者,为释天主童子。
第十四处拜访者为海住城之自在优婆夷。即在家修持之佛教信女,虽为在家之信女,亦可成为善知识。其实,不论男女,不分任何职业,皆可为人师。不论任何人之所说,若能用心听闻,皆为殊胜之教法。经云:「善知识月,能以清凉教法光明,除众热恼。」
即说善知识能为大众消除苦恼。善知识又何喻为日、大海、阎浮树之花、果实等。自在优婆夷「年在盛美」,即正值青春年华。能自身上放出光明,除佛菩萨外,无有能比拟者。即女众中之美貌端庄者,恰如五台山南禅寺,或佛光寺中菩萨之容貌。此女能自身上生出妙香,若蒙其香薰习者,能除贪爱与诸欲望;若闻其声音,皆法喜充满;若见其形像,则能离欲。
善财童子承自在优婆夷传授无尽功德藏庄严法门,如经云「以上一器食,随其所欲皆得充满……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众生,随其所欲,皆悉充满,而无损减。」
此谓以一钵之食施予百人,百人皆能获得满足;若以一钵之食,施予千人、万人、一亿人、乃至百千亿无数人,皆能令如数等人获得满足。即以一钵之食布施供养,一切人皆能满足。经中更云:
此诸菩萨,取我器食,
于一念顷,遍游十万,
供养一切,声闻缘觉,
菩萨诸佛,及施饿鬼,
悉令满足,而我器食,
无所损灭。
菩萨以一体之食供养诸菩萨及佛,更施予饿鬼,皆能今之获得满足,而钵中之食却未减少。「施饿鬼」者,日本于夏季「扣盆」前后施行;中国,亦有「瑜伽焰口」之施饿鬼仪式。甚至以纸制作饿鬼形状,而举行施饿鬼之佛事。于日本,在寺院之本堂(即佛殿)设置施饿鬼·,中间设三界万灵之供养塔,而以茶汤、饿食、香华等物供养。
「供养」一语,有诸多含意,如以恭敬心奉事诸佛,礼拜或呈献香华、饮食等,皆谓之供养。《维摩经》中有〈法供养品〉,即谓以法供养。如:法供养者,诸佛秘说深经。
即谓供养甚深教法之经典为法供养。以一钵之食布施供养,能令诸人皆获满足,此事燕非以事相来说明,宝即法供养之象徵。即为一切人叙说佛法真理,能令诸人获得法喜充满之谓。「器食无所损减」者,即谓佛之教法,诉诸于无数人,而教法并未减少,亦不损失。
善财童子见自在优婆夷之宫殿中,端坐万余人女众,其诸人等皆容貌焕发,法喜充满。经中又云:
功德灯明,减贫暗故。
即谓施一钵之食所获之功德,能如灯明灭诸贫苦暗暗。
于五台山,法照亦承普贤菩萨传授教法,依普贤菩萨之教示,一切众生皆生欢喜,发无上菩提心。《广清凉传》卷中〈法照和尚条〉有云:
若依此语而修行,微尘佛刹从心现。
即谓承受法供养者,其心中能映现佛国土。法照于一钵粥中映出五台山佛光寺之全景,或即文殊菩萨所授法供养之一;于佛光寺所见之光明,亦必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