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四、永远之求道——入法界品(三)
二十四、永远之求道——入法界品(三)
终南山之华严行者——普安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边郊外,有神禾原,位于流自终南山之·河、镐河汇合之处,高原广阔,云雾重叠,不易目睹终南山之全貌。作者曾登终南山之一峰,即入南五台山之处,乃为见圣寿寺之隋塔之故。
欲至圣寿寺,必须攀登细窄山道之陡坡,于攀登陡坡途中,值遇圣寿寺住僧,保传心法师。法师年七十岁,拄着拐杖,一步步往上行去。据言,法现自二十岁起即入住终南山圣嘉寺,堪称为终南山之行者。
由传心法师联想起华严之行者普安(公元五三○——六○九年),普安系于北周、隋代顷、住于终南山之寺院。当于圣寿寺之隋塔建筑时,即住于山中。
圣寿寺之大殿,于文化大革命时,亦被卷入旋风中,佛像全遭破坏无遗。今,传心法师正努力#制佛像中。普安,亦于北周废佛时,彻底遭受弹厌。终南山溪谷之河川,虽然历北周废佛、文革破垭这动风,至今仍流水潺潺,不曾停息。
普安之传记,于「续高僧传」卷二十七,少年时,即苦节行头陀,师事静霭,习《华严经》,并勤行「读诵 」之修持。静霭于北周废佛时,曾自行于终南山割腹自刹,将肚肠悬挂于松枝上。
北周废佛时,普安隐楼于终南山梗梓谷,与深林、泉石为友,一味修习苦行。北曾以自身布施蚊、虻,而致血流全身。后欲以身饲虎,然虎豹虽来,皆嗅而不食,
北周武帝逮捕僧侣极为严厉,曾出示捕获一僧可行赏物十段。僧众皆汲汲走避。唯普安一人,若无其事般出现于众人之前,人们为其悠然自在之气度所·,无人动手捕缚。普安之能安度难关,可谓即《华严经》之力所致。
隋文帝即位后,致力复兴佛教,逃亡于终南山之僧众,皆纷纷下山,住入官寺。然普安却不下山,亦不离终山之草庵。
普安时或显现奇瑞,如恶人索头陀,因嫉普安之德行,屡次欲加害。一日,索头陀率三恶党,持弓捉刀,至普安之居处。拉弓欲放矢,不可思议地,矢却不离弦,手亦不可动弹。诸人怒目以视,噤舌无语,进退不得。良久,方大声喊叫,远近村人聚集而来。众人见状,乃低头求救于普安,普安说道:「何以如此,我亦不知,或许即华严之力所致,若欲得免,可虔心忏悔。」于是,恶人经忏悔后,一切恢复原状。
如此「超能力」之不可思议事屡屡出现,普安皆认为乃华严力之所致。而何经普安具有如此之华严力?实因普安常读诵《华严经》之缘故。读诵者即三昧,若能一心不乱、集中精神读诵,则能引发强大之念力。
因读诵《华严经》而获得强大华严力之普安,拒绝长安大寺之召请,隐住于终南山深山之岩窟,于隋大业五年(公元六○九年)十一月五日,以八十岁终其生涯,遗骸安葬于华严宗圣地——终南山至相寺之旁。
善知识如慈母
第三十七处参访妙德守护诸城论夜神,承其教授甚深妙德自在音声法门。经云:「佛子!一切众生,第寝生死,唯我独觉。」
即谓夜神经常保持觉醒。
第三十八处参访开敷树华夜天,得无量欢喜知足光明法门。以下即依顺序说明何善知识授何种法门。
第三十九处,愿勇光明守护众生夜天,传授随应化觉悟众生、长养善根之法门。
第四十岁,流弥尼(Lumbini)园之妙德圆满天,传授菩萨受生自在法门。此处说有十种受生法,若行此法,得生如来家。
第四十一处,迦毗罗城之瞿夷女,传授分别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之法门。
第四十二岁,迦毗罗城摩耶夫人传授大愿智幻法门。修此法门之摩耶夫人,为卢舍那如来之母,亦即悉达太子之生母。摩耶夫人可谓一切诸佛之母。
第四十三处,由天主光童女传授无碍念清净庄严之法门。
第四十四处于迦毗罗城,遍友童子师并未说法,仅为之介绍善知众艺童子。一言未及之善知识,亦可谓为真善知识也。
第四十五处,善知众艺童子传授四十二字般若波罗密法门。
第四十六处,摩竭提国贤胜优婆夷传授无依处道场之法门。
第四十七处,沃田城之坚固解脱长者传授无著清净念之法门。
第四十八处,妙月长者传授净智光明法门。
第四十九处,出生城这无胜军长者传授无尽相法门。
第五十处,由住于出生城南方法聚落之尸毗最胜波罗门,传授诚愿语法门。诚愿语者,即诚实不虚妄之语,由此教法能生无量功德。又称为不退转法门,即「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之法。
第五十一处,第五十二处,皆于妙意华门城,由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二人,传授幻住法门。即说明众生、世间及一切诸法皆为幻住。经云:「一切众生生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
即谓人之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皆为幻住不实,若能如此观察。,则能净脱苦恼为攀幻之理。人,为生存一事努力不懈,即努力求生存,而观苦恼乃为暂时之事。如此,则易于突破。即使遭遇妻子儿女死亡,以梦幻观之,将更能体会人生必须具足充分之生存力量。
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更为善财童子阐释何为善知识,如经云:「善知识者则为慈母,生佛家故;善知识者则为慈父,以无量事益众生故。」
如此,反复地说明善知识为慈父、慈母、大师、导师、良医、船师等。已参访五十二位善知识之善财童子,闻此良言,当更深该地体会善知识之重要性。
人,于一生中,欲值遇善知识,实为难中至难。若能得遇真正善知识,虽仅一人亦足矣!或能因皮改变个已之人生。《法句经》云:
不亲愚人,思从贤友,
狎附上士,喜法卧安。
如此,不难悉善知识或善友之重要性。
行道如救头燃——弥勒菩萨
第五十三年为南方海涧国在庄严藏园林中之弥勒楼观,善财童子于赞叹楼观诸菩萨后,即合掌礼拜,请问弥勒菩萨道:「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其时,弥勒菩萨于会上,指着善财童子,赞叹其不退转之修行。即为求真实义,善财童子勇猛精进,探访诸多善知识。且常以「心无厌足,如救头然」之心态亲近善知识。「如救头然」之语,于道元禅师之《学道用心集》中,有如下数语:「诚夫观无常时,吾我之心不生,名利念不起,恐怖时光之太速,所以行道救头燃。」
此谓人生看似久长,却如一瞬间。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亦如救头燃般;且「心无厌足」,终于来到弥勒菩萨所。
弥勒菩萨首先赞叹善财童子之殊胜功德,并谓善财童子,更须令一切人均发道心提心,弥勒菩萨云:「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以下,更以菩提心喻为良田、大地、净水、大风等,说明菩提心之功德。并说若得菩提心,能远离五种恐怖。五种恐怖即:
火不能烧,水为能漂,毒不能中,刀不能伤,熏不能害。
上述之普安,以持《华严》故,具有华严力,因此,不论遭遇任何危险,皆能保全性命。能发菩提心,任何困难、险境,皆不能害之。如此,重复说明菩提心之重要性。
最后,弥勒菩萨云:若进入《华严》之大楼观,则能修持真正之菩萨行与菩萨道
盛者必衰
其时,善财童子敬绕弥勒菩萨,合掌说道:「唯愿大圣!开楼观门,令我得入。」于是,弥勒菩萨以右指弹之,其门自然启开,待善财童子进入后,又自然关闭。
善财童子进入楼观后,但见楼观宽广有如虚空,大地由诸宝所成;楼阁中,有七宝所饰之窗户、栏干,无数幢幡林立;空中华云密布,众鸟飞舞,无数花瓣自天降落。善财童子见此楼观之庄严景色,大为欢喜。
楼观中,诸佛为大众所围绕,弥勒菩萨谓善财童子言:「童子!汝见楼观中诸大菩萨之不思议自在力否?」
善财童子答以「唯然!已见!」仿如于梦中所见之山林、河、池、大海、宫殿等。
善财童子于欢喜之余,请问弥勒菩萨道:「如此不思议事,有何法门能令其出现?又诸菩萨来自何方?其出生地又于何处?」
有关菩萨之生处,弥勒菩萨说有十种,即:「菩提心、正值心、安住诸地、出生大愿、大悲、真实观法,摩诃衍(大乘)、教化众生、智慧方便、随顺诸法等十种。」
弥勒菩萨又道:「生死皆悉如梦,五阴皆悉如幻。」
此乃必须觉悟之至理,因若能体悟生死如梦、肉体如幻,则能不受生死束缚,进一步,若能悟知「诸行皆悉无常」,则能体悟「盛者必衰」之理。所谓诸行无常、盛者必衰等语,《华严经》亦常言及。
盛者必衰者,非仅限于人类如此,举凡自然界之一切皆如此。一切事物,若达其绝顶期,则必遭衰降。人生亦如此,绝不可能永远保持盛世;如此至真至理,吾人应慎得其事,谨记于心。
接着,弥勒菩萨善财童子至文殊菩萨处求法,因文殊菩萨满足无数菩萨愿行,为无数诸佛之母、诸菩萨师,能勇猛精进化众生之大菩萨,故宜前往求教,堪为汝之善知识。
于是,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之教示,前往文殊菩萨所。
智慧之完成——普贤菩萨
善财童子敬礼弥勒菩萨后,围绕示敬,然后离去。
善财童子迄今已经历百十一城,最后到达普门城,此为第五十四处。于其城中,善财童子一心敬仰文殊菩萨,思欲拜见菩萨慈颜。
是时,文殊菩萨赫然于出现于普门城,伸右手摩善财童子顶,并教以信心之重要。谓若无信心,则心必滞于忧郁,无精进之意念,如此,菩萨行之实践必不能完成,佛法之真理亦无法悟证。
受此教法之善财童子,大为欢喜,终于得入普贤菩萨之道场。其时,文殊菩萨隐而不见。善财童子遂一心思念普贤菩萨,是时,菩萨之十种瑞相出现于善财童子眼前。接着经云:「我今必见普贤菩萨,增长善根,究竟菩萨妙行,见一切佛。若见普贤菩萨,得一切智慧。」
如此思念,得能见普贤菩萨。
住于金刚藏道场之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最后拜访之善知识。普贤菩萨自一一毛孔中,放出无数光明,遍照一切世界。得见如此不可思议威神力之善财童子。即时获得十不可坏智慧法门。十种法门即:
一、于念念中能以一身遍满一切国土。
二、供养一切诸佛。
三、闻持正法。
四、得*轮智波罗密门。
五、得自在智波罗密门。
六、得无尽辩智慧法门。
七、得般 若波罗密观诸法门。
八、得一切法界大方便波罗密门。
九、得知众生欲性智慧波罗密门。
十、得普贤智慧波罗密门。
简而言之,即承爱佛陀教法,得智慧、方便波罗密(度)。
其时,普贤菩萨以右手摩善财童子顶,善财童子即得无限之三昧门。普贤菩萨问善财童子道:「童子!汝已见自在神力之之不可思议事否?」善财童子答以「唯然!已见!」于是,普贤菩萨谓,尚可更见吾之清净法身。接着又说种种教法。
在普贤菩萨之教法中,有偈云:
譬如工幻师,能现种种事,
佛为人众生,示现种种身。
此谓使用幻术者,能现各种奇端;佛陀为度化众生,亦能化现各种身形。《观音经》中说观世音菩萨化现三十三种身。佛陀亦然,能现各种不同身相,以应众生之需。如此言之,可谓任何人皆为佛之应现;能如此信受,则对任何人皆须合掌致敬。经云:
譬如明净日,照除世间暗,
如来净智日,悉除三世暗。
即谓如太阳之照暗暗,如来之净智,亦能祛除三世之暗夜。因宿业而苦恼之人们,佛陀之存在附带如太阳般重要。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最后,有如下数语:
闻此法欢喜,信心无疑者,
速成无上道,与诸如来等。
即言听闻此教法,欢喜、信受而不生疑惑者,能完成佛道,与佛同等。
不论任何人,若能信受《华严经》之教法,且实践不懈,则此人定能成佛。若心存疑念,则不易入佛境界。
《华严经》若与《法华经》相比较,则《华严经》实为广大、丰富,六十卷八十卷之分量,欲一读而过,实非易事。然如卷首云,能发挥华严力之普安,为一华严行者,每日必读诵《华严经》,且实践普贤行,而救度无数苦恼众生,其存在恰如照亮世间暗暗之太阳。
除普安外,于《华严经讲话》中出现之众僧,皆为深信《华严经》之华严行者。从彼等之所行视之,其人格实无异于如来。如《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这所言,恰如千钧之重,即「信心无疑者,必定成佛」。
中国四川省之大足石窟、安岳石窟、重龙山石窟等地,均供奉华严三圣像。即中央为毗卢舍那佛,两侧分别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安岳县华严洞之三圣,为高约五·二公尺之巨大佛像。
四川省闻名之佛教圣地——峨眉山,山上有万年寺,供奉乘白象之普贤菩萨,故峨眉山被称为普贤菩萨之圣地。山西省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圣地,两者合之,恰为《华严经》最后登场之二位菩萨,被供奉于中国灵山,为民众信仰之对象。
于〈入法界品〉登场,且任主角之善财童子,其雕像,常于寺院之大雄宝殿背面所供奉之观世音菩萨旁边,呈双手合掌,态度虔敬之求道资势。善财童子求道之热忱,宣判为吾等效法之榜样,吾人实需秉此虔敬、精进之心态,于苦难之人生旅途上,勇往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