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实修法要


一、选择称名

1.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

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则生死依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

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

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

2.密宗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

学密而回向净土,固是正理。但恐不屑修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则遍世间人均可成佛。我等业力凡夫,当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度脱,何幸如之!且守我们本份,让彼成佛度我们,岂不更稳妥。

彼等若有危险,我此法门绝无危险。

若闻彼说的好听,不禁心热起来。成之则为幸,败则便成魔眷,实令人寒心。密宗之危险,孰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

3.相宗

相宗,如果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4.教理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

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

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也可以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

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

5.通家

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得实益。

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

6.圣智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7.实相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8.观想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

二、称名仪则

9.六字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

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10.专一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

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

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念佛仪,虽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尚不加入,况其它乎?然此等菩萨,同摄清净大海众菩萨中。

11.相续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佛。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12.守凡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

需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

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

13.守愚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14.守实

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15.守约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或致疲劳。

16.守宜

念佛岂有定章,但取适宜。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然朗必不能久,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耳。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

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堕,便是受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17.妄想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益加决烈。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

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18.耳听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若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19.掐珠

掐珠不过为防懈怠,掐之有碍,则不必掐。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20.记数

念佛记数,是防懈堕。如无懈堕之心,不记亦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