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圆润,怀抱小儿作哺乳状,是公认的孕产妇女与孩童守护神。然而,这样一位慈悲的母亲神,却有凶神恶煞般的名字鬼子母,因为她曾是一位吞食孩童的恶鬼。惊诧之余,且随笔者共同了解这一矛盾的母亲神的前世今生。
鬼子母这一女神形象,最初产生于健陀罗地区。在健陀罗的鬼子母信仰中,她曾是一位散播天花瘟疫、伤害儿童的疫鬼,被佛陀教化后,世称诃利帝。她在当地被人们奉为天花瘟神,接受父母的礼拜,保护孩童免受病痛的伤害。
鬼子母的名称形象,早在两晋时,早期汉译佛经中便有体现。在这些译经中,曾经是恶鬼的诃利帝,因为生育了五百鬼子,被译作鬼子母。然而长期以来,鬼子母仅仅作为鬼道众生之一被提及,她的故事、来源在早期汉传大乘佛教的译经中较为模糊。
直到唐代法琳的《辩证论》中记录的张应舍邪,妻疴遂损一文,讲述了晋人张应因爱妻患病,在家设立鬼子母座,即安放鬼子母神的神龛,日夜供奉,而终于让妻子得以痊愈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当时鬼子母作为佛教中妇女守护神信仰在民间的流行。
在《大唐西域记》卷二里,玄奘大师到健陀罗国时所记载的梵释窣堵波西北行五十余里有窣堵波,是释迦如来于此化鬼子母,令不害人,才使得鬼子母的来源故事有所依据。
及至北魏时期,译经《杂宝藏经》中记载鬼子母失子缘一事,讲述了鬼子母作为外道鬼女如何被佛度化,从而皈依的生动故事,使得鬼子母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佛缘故事鬼子母失子
鬼子母,是老鬼王般闍迦的妻子。这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一万名健壮活泼、力大无穷的孩子,其中最受宠的老幺叫做嫔伽罗。鬼子母生性残暴,凶险不堪,喜欢杀食世间人的孩童。人民深受其扰,感到苦不堪言,因此将这个情况上告给了世尊。
世尊听后,当即就将鬼子母的幺子嫔伽罗扣在他的佛钵底下。鬼子母发现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杳无踪影,在七天之内找遍了天下各地,都一无所获。正在她心急火燎的时候,听说世尊有一切大智慧,无所不知。寻子心切的鬼子母连忙找到世尊,询问她的小儿究竟在何处。
佛答道:你明明有一万个孩子,就只是失去一个,为什么还会如此忧苦发愁,到处找寻呢?世间普通人,有的只有一个孩子,有的有几个孩子,而你却将他们残忍杀害,拆吃入腹。
鬼子母听后十分后悔,连忙对佛说道:我如今若是能得回我的小儿子嫔伽罗,我就再也不杀害世间人的孩子。
佛听完后,便让鬼子母看到自己被扣在佛钵之下的小儿子。鬼子母连忙使出全力,想要揭开佛钵,救出儿子,但任凭她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成功,只能再次祈求世尊的宽恕。
看着鬼子母心急如焚的模样,世尊对她说道:如果你能发心今后受持三皈五戒,不再杀生,那么我自会把孩子归还给你。鬼子母听从了世尊的教诲,从此受持戒法,皈依三宝,而佛陀也将孩子归还。
尘埃落定,佛陀在临走前不忘叮嘱鬼子母:你往后一定要好好受持戒法。过去的你,曾经是羯腻王排名第七的小女儿,作了许多功德,但正是因为不持戒,你才沦为如今的鬼道众生。
从一个伤害儿童的恶鬼,变为妇孺的守护神,鬼子母作为一个母亲神,拥有创造和给予生命的伟大母性,却又曾毁灭他人孩童的性命。这一矛盾的表现,使得鬼子母的事迹有着传奇的戏剧性色彩。
在得到佛陀的教化后,放下屠刀,从善皈依,鬼子母从取孺童性命的恶鬼,转化为守护孕产妇女与孩童小儿的母亲神。
鬼子母失子缘的故事跌宕起伏,终成圆满,成为元代民间揭钵剧的创作源泉。当时民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杂剧多有演绎这位传奇母亲神的佛缘故事,传达人间佛教的普世情怀。
《劝孝歌》言: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曾经恶如蛇蝎的鬼子母,因佛陀困其小儿而被唤醒母性,将心比心,终被教化。而皈依后守护妇孺的鬼子母神,造像多为慈母哺乳的形象,眼中含笑,怀抱小儿,周身散发着温柔坚定的母性光辉,守护一方妇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