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黑屋”引发的思考
女儿3岁便开始弹钢琴,在哭笑喊骂声中度过了弹琴的“苦难”岁月。请过几位钢琴老师上门辅导,外婆、姑婆先后陪练多年,勉强考了个级,小学毕业后,便再也不弹了。围绕弹琴的作文倒是写了不少,其中记忆最深刻的是:我当年怎么会那么傻,说要弹钢琴呢?再后来,琴送人了。每每说到弹琴的话题,我便长叹一声花了许多冤枉钱,女儿则是一脸不屑。
女儿小学一年级便住校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是一位严厉的母亲,训斥、责骂,气愤之极还会体罚,尽管是为了她好,希望她懂事。自己出钱出力、劳心劳神,她还不感恩、不领情,经常觉得自己这个母亲,委实做得憋屈。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不但与女儿的关系并不亲密,还是有距离的那种,后来才得知,我每次说不回家吃饭时,她都是欢喜雀跃、喜出望外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觉得失败得很。她还经常调侃我在家像个“领导”,尽管我并不是什么领导。
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她晚自习时,非但自己不好好在琴房练琴,还聚集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她的琴房里瞎闹,甚至还有四五年级的大孩子也跑到了她的琴房里。既违反了学校独自练琴的纪律,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练琴,批评她还不服气,性质恶劣。老师表示很气愤,因为还没遇到过学生被批评教育不买账的。我听后倒是很好奇,就随口表了个态:老师你只管批评教育,我没有意见,你可以把她这事当作一个课题,看看如何攻克?心里还觉得很可笑,老师居然被个三年级小屁孩气得够呛,太没有水平了。过后,也没有再过问此事。
她上初中后,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哪怕她再错,也不能打她了。叛逆的年龄,伴着各种叛逆的认知和举动,我每每高高举起的手,最后还是如泄气的气球一样,瘪了回去,恨恨地躲到房间里,痛哭自己怎么这么命苦,生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孩子,很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而女儿则是一副不买账的样子,反驳说:你们大人永远都是对的,我们就是白眼狼。
进入三级修学后,我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女儿的态度开始改变。我慢慢学习尊重她的意见,理解她的想法,体会她的感受。同意了她从知名高中转入普通国际中学、去国外申请大学的意见,尽管当时她的选择在别人看来是荒唐的,并且做通了她父亲的思想工作。她后来回忆说,没想到我当时答应得那么爽快,有点出乎她的意料,本来她还准备和我“大战一场”,事先准备的很多理由、手段都没有派上用场,后来我居然还帮着做她父亲的工作,我的这些举动超出了她的预期,令她很诧异。
去国外读书后,有一年的生日,她写了一封邮件给我,她说是边哭边写的,我看后也是泪流满面,感动不已。里面表达了感恩,感谢我一直以来对她的鼓励和肯定,还叙述了对我改变的不适应,差点以为妈妈被掉包了。自此,母女关系改善了不少。
在国外顺利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女儿回国应聘,在普华找了一份工作。有一次聊天,说到了当年晚自习练琴,被老师告状的事。我是当作一个笑话说的,没想到女儿的一番解释,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同时又心生惭愧,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女儿说,当时年龄小,晚上天黑,一个人一个小黑屋(琴房),她很害怕,其他同学也怕,于是大家聚到了一个房间里,是为了彼此壮壮胆。看似幼稚的想法,却是孩子们的心声。但是当年的老师不知道,当年做母亲的我也不知道,当年的学生们也没有把真实想法告诉老师。于是,造成了很多误解,大人们做了很多错误评判,想想真是惭愧。其实我们不懂孩子的心,没有做到让孩子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有太多的自以为是,我是个不合格的母亲。
再后来,和女儿坦诚相告:我是第一次做母亲,没有经验。确实会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对,请原谅。估计她没想到我会这样说话。不过,换位思考,她也是第一次做女儿,何尝有什么经验呢?那次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认识。尽管现在遇事还会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彼此“互不买账”,但我相信都是正常的,要接纳。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多多沟通交流,一起成长。
把母亲的“身段”放低,承认自己不对的地方,尊重她与我不同的看法、做法,这些都是三级修学带给我的改变,是佛法智慧给我的力量。这一世成为母女,必定前世有缘,应该智慧“经营”好这段母女情。不论今后如何,我都不能陪她一辈子,路终归要靠她自己走。理解、接纳、同情、帮助、无条件帮助,对女儿,也应如此。希望未来因缘成熟时,她也能系统修学佛法,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