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弘元:部派佛教与杂阿含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

[日]水野弘元

一、各部派对于阿含的分类

佛教诸部派均各有自派传承奉持的三藏圣典。其中经藏名为阿含或尼柯耶(部),可分为四类或五类。所谓四阿含与五部,则指此而言。其中,长、中、杂(相应)、增一(增支)等四阿含,则似为所有部派之所共传。第五阿含之小部(杂藏)则不一定,有的部派将其摄入经藏中,称为第五阿含;有的则不收入经藏中,而视为三藏以外别出之杂藏。

其中,以小部(杂藏)为第五阿含,而列入经藏者,有南方上座部之巴利佛教,大众部摩诃僧祇律卷三二、化地部五分律卷三○、法藏部四分律卷五四、法藏部所属毗尼母经卷三、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等,其中巴利佛教与法住记称之为小部或杂类阿笈摩。相对于尼柯耶(部)或阿含(阿笈摩)等称呼,其他则皆视为杂藏(Ksudraka Pitaka),而不称阿含或尼柯耶。

其次,将杂藏视为三藏之外,而不列入经藏者,为说一切有部与经部系之成实论等。说一切有部,于其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萨多毗尼毗婆沙卷一均仅举四阿含为经藏;惟说一切有部之其他文献,却常引用杂藏及杂藏所收诸经典之文。换句话说,说一切有部内亦有杂藏之存在,但不视为经藏而视作杂藏,别立于三藏之外。这可征诸采用说一切有部说之大智度论卷二、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得以证明。在其中阿含仅揭示四阿含而已。但大智度论卷一一则举三藏说与四藏说,其中四藏说即在经、律、论三藏之外,另立杂藏。此四藏说可能是就说一切有部之立场而来的。

又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如其名所示,在三藏外立杂藏,于说明三藏之后言及杂藏,本书系亦立于说一切有部之立场,此从后来之考察可知之。

又受说一切有部影响之成实论卷一四,则在四藏之外,另立菩萨藏;但亦常引用杂藏(如卷五、卷七)。分别功德论卷一(被视为增一阿含之注释书)则以四阿含说明经藏,且于三藏之外,另加杂藏与菩萨藏,合称五藏。

四阿含的顺序亦因部派而异。在巴利佛教中,常依长、中、相应(杂)、增支(增一)之顺序。大众部之摩诃僧祇律与化地部之五分律则同按长、中、杂、增一之顺序。

在说一切有部之系统下,大别有古有部与新有部二类。属于古有部者为大智度论,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分别功德论等,系按增一、中、长、杂(相应)之顺序。与其稍有不同者为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即依增一、中、杂、长之顺序。又上述分别功德论或许非说一切有部之典籍,但与大智度论等同受有部之影响。

属于新有部──根本说一切有部之有部毗奈耶杂事,其四阿含之列举顺序与其他部派完全不同,即:相应(杂)、长、中、增一。与此极其相近者,为受有部影响之瑜伽师地论,即:杂、中、长、增一。由上可知有部之古有部与新有部是大不相同的。

 

二、诸部派之杂阿含 (相应部)

关于杂阿含(相应部)的内容,诸部派互有出入。现存杂阿含有巴利相应部、汉译杂阿含五十卷、别译杂阿含十六卷,及一卷本杂阿含。属于上座部的巴利相应部,与属于说一切有部之汉译杂阿含十分相似,唯就内容而言,汉译杂阿含若除去非本来所有之卷二三、卷二五(即阿育王譬喻,Awokavadana),则两者大体一致。至于约占两者份量三分之一的别译杂阿含,可能系抄自大部之杂阿含,或是其他部派之杂阿含之全本或未完全写就者,此诚为问题所在。然一卷杂阿含系抄自大部之杂阿含,殆无疑问。

别译杂阿含究系完本,抑或抄略本?欲研究此一问题,首先必须检讨诸文献所传杂阿含之内容。若由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所揭杂阿含等内容入手,则较为方便。

法藏部四分律卷五四以「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诸天、杂帝释、杂魔、杂梵王」等作为杂阿含的内容;法藏部毗尼母经卷三以「比丘相应、比丘尼相应、帝释相应、诸天相应、梵王相应」等为杂阿含,其内容与四分律之说明大致相同。

其次,化地部五分律卷三○,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之说」为杂阿含之内容,与法藏部之说相似。大众部所属摩诃僧祇律卷三二则认为杂阿含是「根杂、力杂、觉杂、道杂」等,其说法与诸派完全不同,前者系就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帝释、梵天、魔等说者或闻法者之关系而分类;后者则含摄就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教理而分类之经典。

说一切有部之杂阿含,或巴利佛教之相应部可能包含上述二种杂阿含。现存相应部与汉译杂阿含,有属于化地部、法藏部的依「说者或闻法者」而分类之经典,亦有以大众部的依教理内容而分类之经典。说一切有部之杂阿含,除上述内容之外,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则认为相应阿笈摩之内容为「五蕴相应,十二处、十八界相应,缘起、圣谛相应,声闻所说,佛所说,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分相应,伽陀相应」。又同受有部说影响之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则以为杂阿笈摩之内容是「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相应(能说──如来、如来弟子,所说──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所为说──诸苾刍、天、魔等众)。」

上述二者,内容大致相同,亦与现存之巴利相应部与汉译杂阿含相类似。又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以杂阿含为「欲断诸缘……是修行地,禅智所趣、等见诸法……部外之杂经,诸天之赞偈皆入此中。」其内容亦大体雷同。

由上可知诸部派所传持之杂阿含(相应部),内容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如法藏部、化地部等系由说者与闻法者分类,并将通俗经典集录而成。第二、如大众部系由修道与教学等第一义教理之经典某录分类而成。第三、如巴利佛教与说一切有部则将第一与第二双方之内容并收而成。

若由此而综览汉译之别译杂阿含,则其内容有比丘(四八经)、比丘尼(一○经)、优婆塞(四一经)、沙门(二○经)、婆罗门(三七经)、天(一○二经)、天子(二○经)、梵天(一○经)、帝释(二○经)、魔(一○经)、夜叉(一二经)、马(九经)、长夜无明(二一经)等,由三六四部通俗经典所构成;很显然的,现存汉译别译杂阿含是属于第一类型之杂阿含。

 

三、别译杂阿含之所属部派

现存别译杂阿含十六卷三六四经为三秦失译者。在本经卷十五第三二六经中,其细注有「毗 秦言雄也」,可见本经为秦代译出者。而三秦系指前秦(A.D. 351~394)、后秦(A.D. 384~417)、西秦(A.D. 385~431),故知别译杂阿含早于杂阿含五十卷之译出(A.D. 433)。

关于别译杂阿含之资料,不载于僧佑(~A.D. 519)之出三藏记集中(现存最古经典目录),至隋法经录(~A.D. 594)卷三等,始载有别译杂阿含二十卷。其后之诸经录皆载为失译经。至开元录(A.D. 730)始确定为三秦失译,直至今日。至于将本经视为别译,乃因其内容系自五十卷大部杂阿含个别译出,且知在五十卷杂阿含之外尚有二十卷(今经整理为十六卷)者,以致将其命名为别译杂阿含。又求那跋陀罗所译五十卷本杂阿含,系于华中译出。当时,并不知华北另有别译杂阿含,故由两者文中译语之比较可知,两者并无翻译之关系。

杂阿含与别译杂阿含之关系,古来即不被重视。直至日本德川时代,法幢始着「俱舍论稽古」,认为别译杂阿含即小本杂阿含,属饮光部之经典,但未提出有力论据。不过,由上述内容可知别译杂阿含乃属于法藏部、化地部之杂阿含,或与此相近者。

由别译杂阿含与汉译杂阿含之比较,得知别译杂阿含并非说一切有部之经典。又别译杂阿含共三六四经,除八七、一三九、二九九等三经之外,均可在杂阿含中找出内容相当之经。其中,相当者彼此之间,或是经典长度、所说内容互有出入;或是说法地点不同。关于说法地点,有时别译本与巴利本相应部相同,与杂阿含本则不同;有时则巴利本与杂阿含相同,而别译本与此不同。

又别译杂阿含经所引用之经典,别译三二○经作为「法句偈及波罗延大德之偈」,但与其相当之杂阿含一三二一经,则增广为「忧陀那、波罗延那、见真谛、诸上座所说偈、比丘尼所说偈、尸路偈、义品、牟尼偈、修多罗」。反之,在巴利相当之经(S. X. 6)则仅言「诸法句」。凡此种种,皆基于部派之不同所致。

别译一一三经列有十二部经之顺序,而与其相当之杂阿含一一三八经所列顺序,则与之不同。杂阿含所列十二分教之顺序,与说一切有部之顺序相同。别译杂阿含则与化地部之五分律卷一所揭示者极为相近,此可令人思及别译杂阿含与化地部二者较为接近。

又就别译杂阿含之音译语而言,与巴利语Savgāmaji相当之语音译为「僧钳」,Uttiya译为乌带、优陟,Channa译为阐陀,Sīvaka译为尸卜,Kokāliya译为瞿迦梨,Vendu(Sk. Visnu)译为毗纽,Kāmada译为迦默,Vavkaka译为朋迦,由此译语之不同,足见别译杂阿含之原典并非巴利语,亦非梵语,而为另一种俗语。若推想它是法藏部、化地部等圣典所用之犍陀罗语,此种说法不能指为无理。但关于此点,尚须详加研究,始能确定。

综上所述,别译杂阿含可能为西北印度地方所流传之化地部或法藏部之经典。(日本国译一切经第一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