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弘元:原始佛教的特质 八、神通奇蹟——三明六通
原始佛教的特质
水野弘元著
如实译
八、神通奇蹟——三明六通
宿命智、天眼智、过尽智三种,亦称为三明,据说佛陀於菩提树下开悟时,乃得此三明。又一般得阿罗汉果者,亦皆於其时通达三明。因为成为阿罗汉,不但能得到为自己的智慧,同时亦能得到教导他人的能力之故.正如阿罗汉(arahan)一语被译为「应供」,阿罗汉是有资格接受一般信徒的衣食住等供养的人之意,故由於接受他人的供养,而负有给与他们很大的功德,引导他们走向和平幸福的生活,救济世人的任务。所以成为阿罗汉,必须具备得以最有效而巧妙的指导一切人的能力。此种指导教化的能力,即是被称为三明六通的神通奇蹟之智慧。六通就是六神通,乃三明再加上神足通、他心通、天耳通三通而成。
由今日的合理主义之想法而言,佛陀及原始佛教之所谓三明六通的奇蹟神通力之说,似乎是抹煞佛教的合理性之说法,因而有些学者认为可能在原始佛教未有如此之说,这不过是在部派佛教时新窜入的不纯思想而已,然而只要将佛教不仅仅作为科学、伦理与修养想,而作为宗教想,则此种神通奇蹟的存在,於佛教之宗教性要素而言,是极有价值,且是必要的。
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已具有不亚於今日科学时代之合理性与伦理性,然而仅有合理性与伦理性,则恐不能成为宗教。佛教所谓之智慧,当然包含合理性的一面,但其中应有体验的空无我之实践。佛教的宗教性在於空无我的实践,佛教徒之归依三宝与四不坏净,亦在於空无我的信仰实践。宗教乃以信为主,故由此点归依尊信三宝,更得四不坏净的绝对信,乃是佛教宗教性之最初亦是最后。八正道之最初正见亦以信为始,系得归依三宝等的信之后,方守戒修定的。可是依禅定而达到现法乐住之境地,如由前述之灭尽定的说明亦可知,乃是入於禅定,而体验离俗尘而清净的法悦法乐之意,所以这亦是显示佛教的宗教性之一面。
以上是宗教之信仰或是自己感受法悦的个人信仰方面的,其次,令他人信教,救济他人的利他性的宗教面,则由所谓三明六通的神通奇蹟可得。宗教之被许多人信仰,而弘扬出去,依神通奇蹟之情形极多。因依所谓感应道交的宗教性奇蹟,而有真正灵魂的救济的缘故。神通奇蹟几乎是所有的宗教使用的教化手段,佛教亦不例外。关於释尊的神通奇蹟,可能攙有很大的夸张与后人之创作,然而佛陀具有的所谓三明六通之智慧力是不能否定的。又佛教各宗的祖师,亦一定或多或少具有超乎常人的不思义力的人。
原来所谓的神通与奇蹟,有二种解释。第一种,是违反世间自然现象的法则之事,亦能自由自在地做成的奇蹟,第二种是在自然法则之范围内,以其他普通人绝做不到的殊胜方法,合理的动作。第一种是不合理、不自然的。认为梵天或在天能随意支配宇宙人生即属於此,佛教则否定此种意味之自我、神的存在。又基督教所说的奇蹟中属於此种者不少。
佛教所说的神通奇蹟,是属於第二种意思者,这虽是自然的、合理的,但因与常人的知识之差距很大,故对显现奇蹟的人而言是日常茶饭之平常事,一般民众亦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蹟。如变魔术或奇术等,看起来好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奇蹟,但揭穿秘密而知其道理,即知不是奇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佛陀与阿罗汉这种智慧卓越的人之言行,因一般民众与佛陀、阿罗汉之智慧,其差距甚大,彼此之智慧不能连络,故民众无法理解彼等之言行,因而视为不可思议的奇蹟。若民众之智慧发达,而与佛陀、阿罗汉之智慧有所连络,则不以为其为奇蹟,而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了。今日的文明利器,皆为惊人而不可思议的东西,但其创作者,以为只是将平常的事,顺从合理性予以作成而已。若於百年前的世界,突然出现收音机、电视,必被认为是很大的奇蹟,但随着人智的进化,过去的奇迹逐渐不再是奇迹了。那么佛教认为是神通奇蹟的三明六通是什么呢?六通之中,只有第一通神足通(或神变通),含有违反自然现象的不可思议之奇迹。这是一种能在空中飞行,在水上步行,钻进土中,穿通壁岩,亦能把身体变大变小、或一身变成多身,多身变成一身,或可隐身的神通,亦被视为相当於所谓的隐身法。而且释尊本身与比丘们不用船或筏而渡过大河,或将一些人令他人看不见等事,在经典中亦有记载(注一),但实际是否有此种行为,则值得怀疑。此意味之神变,若利用某些文明利器则姑且不论,若无如此之工具或器具,则不可能自在地施行。
第二天耳通,是指能听普通耳所不能听的远声,或微小的声音之异常听力,若精神统一累积训练,则能听到普通人不能听到的微细的声音,这并非是不能想象的事。若此所谓之天耳通,不仅是能听上述之普通的微细声音,且亦意味着能深察声音之意义与内容,则天耳通亦可解为:依其声音而知其声於何种状况下,以何种目的、意图而发,且知对此应做何种处置之智慧。亦可认为是,闻世间之评论或世人之声,即在实际之现象或事件发生之前,比他人先知世间之动态与世人之想法的智慧。此种意味之依声或传闻而判断情势的智慧,不仅是普通的社会人士所需要,对指导救济世人的宗教家,亦是不可或缺的。此种智慧可依经验与训练予以增进、提高,乃自不待言,其极度发达者,即被称为天耳通吧。
第三他心通,是知他人内心的智慧。由他人的态度、言语、表情,而知对方的想法、心情,是一般常有之事。如依手相、人相之命运判断,亦因经验者而加些他心通吧。商贾之讨价还价,外交之折衡等,皆极其须要此种意味的他心智,若无此,则不能进行对自己有利的临机应变之交易与交涉。对於宗教家与教育家,此种他心通亦是必要的,有他心通,即能察知对方的想法与心情,应对方之情况,而给予最适合的教训,并可发见引导对方之最好方法。引导他人的阿罗汉,应具有他心通,是当然之事。
第四宿命通,是了解他自己及他人过去之命运、状态的智慧。在经典上说,宿命通是了知生于此世以前之过去几代的一切命运的智慧,但此种事,是普通的经验不能做到的,亦不能做科学的、合理的说明。不过仔细观察对方现在的状态.而大体想象.此种性格或态度,是此人出生以后,或是於过去世,由於累积怎样的行为经验所引起的。观看对方的态度或容貌,吾人多少亦能推察出此人曾过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因此此种宿命通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所谓手相或人相,若非具有宿命通的人,也不能看得十分准确。若是极为熟练的人,从现在的状态,得以相当准确地察知过去的经验,因此有关过去的宿命通,由常人看来,就以为是神通奇迹。
第五天眼通,亦称有情死生通,是预知人之未来的智慧。这与知晓过去的宿命通相同,由於观察对方的现状,而预知其人今后有如何的行动倾向,将有何种的命运等等,对熟练者而言,可能有相当正确的推察。经典中有叙述释尊预言在家或出家弟子们的将来命运的经典,这是依天眼通而来的吧。尤其有关修行方面,修行及其报果之关系,已成为法则性的。因为弟子们就死后之命运,屡次质问佛陀,故佛陀曾将修何种行死后即得何种报果之事,作法则性的说明,而就以此为「法镜」,今后不必一一问我,应照此法镜,各自察知之(注二)。
上述种种神通奇蹟之力,对指导教化他人者而言,皆是必要的,因此得最高悟果的阿罗汉,被认为必定具备神通,乃是理所当然的。如此,成阿罗汉者已得种种神通智,但佛陀告诫他们,除了将此神通用於指导救济世人以外,诸如对他人显耀,夸示自己的伟力,或依此博取他人的尊敬而获得很多供养施物等,此种法与义之饶益以外的场合,绝对不可行使神通,而严禁之(注三)。
注释
注一:根据汉巴之大般涅槃经(汉译为长阿含二、游行经)记载,佛陀从摩揭院国前往北方跋祗国之际,与众多弟子,不用船或筏,而飞行渡过满水的恒河。又巴利律大品受戒篇中说,耶舍之父寻找耶舍而至佛陀跟前时,佛陀将耶舍隐身使其父看不见,而为其父说法。
注二:长阿含.游行经(大正一、一三0)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南传七、九三页以下)。
注三:参照巴利律藏小品第五、小事犍度(南传四、一七二页)。第六漏尽通,是将人格完成的障碍——烦恼(漏)完全予以灭尽的智慧,这正是佛教的般若智慧。其他的五神通,被认为是佛数以外的人,甚至连鬼神与畜类,亦皆可获得的神通。唯有漏尽通是佛教独特的,若非正确的理解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即缘起与四谛之道理,而身证体得者,即不能获得此漏尽通。释尊之成为佛陀,其根乃在於获得漏尽智,至於其他的五智与宿命明、天眼明等,则只是成为指导者所必要的智慧而已,可谓是应用方面的方便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