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全教授:重塑当代僧尼的人天师表形象:一心二爱三种生活方式


重塑当代僧尼的人天师表形象:一心二爱三种生活方式

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所长李尚全

一、前言:当前大陆汉传佛教信仰世俗化的历史原因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作为软实力,积极配合船坚炮利的硬实力,冲击、稀释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鼓动起年青人反传统情绪,打倒孔家店,接着又把汉传佛教和道教,列为封建迷信,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来加以清理。这在“革命的年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佛教倡导的非暴力主义,的确在那个时代落伍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十分重视,在割断宗教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关系的基础上,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提出了宗教“五性论”,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肯定,成为宗教在新中国合法存在的理论前提。但是,党的八大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继续存在的合法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一些主管国家宗教事务的党政干部,“简单地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甚至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视为异己力量,对宗教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江泽民:《论宗教问题》)。这种情况在“反右派”运动中滋生壮大,在“文化大革命”中登峰造极,使党和国家“在宗教问题上也有不少教训”( 江泽民:《论宗教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落实,但出现的新情况是,寺院多,僧尼少,寺院经济膨胀,老一代僧尼日益凋落,新一代僧尼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没有受过严格的丛林教育,信仰相对淡薄,世俗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为:经忏佛事商业化、寺院山门门票化、经典诠释学术化、僧尼生活贵族化。为了对治这种日趋严重的世俗化倾向,鄙人作为旁观者,把心目中向往的汉传佛教信仰表述、建议如下,真诚地期盼佛教界高僧大德和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

二、一心:发菩提心是汉传佛教信仰的灵魂

所谓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誓愿。道宣律师在《净心诫观法》里说,“若发菩提心,动念起慈悲”。反观目前汉传佛教界,某些寺院似乎正在违背汉传佛教的发心原则,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寺院山门门票化。山门本来是三解脱门的意思,中间的门代表缘起性空;左边的门代表“诸恶莫作”,称为无作门;右边的门表示,虽然“众善奉行”,但不执着,称为“无相门”。但现在的某些寺院山门,却严格把守,有钱买票才能进门。本来佛教是教人看淡名利,严禁手触金银钱财,据说东南亚国家的僧人现在还是如此,而大陆汉传佛教,号称是大乘佛教,目标是成佛,但到山门口,却被“钱金刚护法”挡驾回家。因此,窃以为,寺院山门门票化,严重的抠伤了佛教信仰的“脸面形象”,把想闻佛法的人拒之门外,给已经信仰佛教的信徒,加重了经济负担,把佛教信仰金钱化。

2、经忏佛事商业化。经忏佛事是汉传佛教佛教信仰的精髓,是寺院联系信教群众的黄金纽带,更是佛教徒修行法门,是把经典式的相似佛法,转化成现实生活需要的真实佛法。寺院没有经忏佛事,也就少了信仰气氛。但自清朝顺治皇帝开始,伴随着度牒制度的废除,僧尼人数暴涨,经忏佛事商业化日趋严重,虽经太虚大师批判改造,但时至今日,仍然盛行明码标价,少一分钱不做,眼看着一个中阴身就要落入三恶道,却因少几快钱,失去最后一次听闻佛法的机会,可谓是见死不救,同时也杜绝了活着的亲人种善根的机会。因此,窃以为,经忏佛事不要明码标价,生活困难的人,不给钱也如法地做,有钱的人给十万元也如法地做,重塑当代僧尼慈悲为怀的人天师表形象。

三、二爱:爱国爱教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价值体系

爱国爱教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就目前来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就为现阶段的僧尼如何爱国指明了方向,即:加强大陆汉传佛教僧尼之间的团结,处理好汉传佛教僧尼与藏传佛教喇嘛、云南西双版纳傣传佛教的僧人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四地汉传佛教僧尼之间的交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当代大陆僧尼为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应尽的义务。

再就爱教来讲,汉传佛教僧尼要有信仰。有的佛学院毕业的学僧,公开的怀疑《阿弥陀经》的真实性,说什么“某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见了”?既然如此的理性,又何必信仰佛教呢?既然信仰佛教,就要承认佛说经典的权威性。至于伪经问题,古代的高僧大德早就剔除了。窃以为,凡是《开元释教录》里的5048卷入藏经典,都是佛教信仰的权威经典,来不得半点的怀疑,道理很简单,因为佛教是信仰。至于有人连腿子都盘不起来,或者坐上30分钟就腰酸腿痛,东倒西歪,有什么资格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呢!

基于上述,窃以为,爱国爱教是加强目前佛教信仰建设的关键。把握住了这个关键问题,佛教信仰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三种生活方式:禅修、诵经戒、劝化是佛教信仰的基本框架

就目前的佛教信仰而言,鄙人作为一名佛教史学研究者,借鉴《高僧传》里记载的高僧形象,希望能在最近的20年内,各大寺院通过三种生活方式,在大陆重塑三种僧尼形象,展现当代人天师表:

1、禅修念佛:重塑苦行僧形象

目前的大陆寺院,一般都有念佛堂,但禅堂并不多见。不过,鄙人通过20多年的观察,发现能够心甘情愿到念佛堂老实念佛的人并不多,至于到禅堂里参“念佛是谁”话头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寺院经济膨胀,僧尼生活日益贵族化。换句话说,寺院没有念佛堂和禅堂,就好像理工科大学没有实验室一样,要想在这样的寺院里开发悲田,满足信徒种福报的信仰需求,犹如缘木求鱼。因此,窃以为,时代需要枯坐念佛堂和禅堂里的高僧,以满足广大信徒种福田的信仰需求。

2、诵经戒:重塑声闻僧形象

道宣律师在《净心诫观法》里强调,新出家僧尼,要五年学戒,生起厌离财、色之心,达到真正生起出离心的目的,完成声闻僧格,成为人天师表。窃以为,在此基础上,再上佛学院,一方面按照智者大师的五重玄义、弥天高判来学习经教,另一方面按照古代高僧制定的诵经仪式诵经,避免佛经诠释的学术化,严格遵守佛教诠释经典规范。

3、劝化:重塑菩萨僧形象

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有净化社会,教育信徒相信因果,生起出离心,发菩提心的义务。不过窃以为,只有从念佛堂和禅堂里走出的苦行僧,以及按照传统诠释佛经规范培养出来的法师,才有资格担当起弘法利生的菩萨僧。

五:结论:抵制世俗化,回归传统汉传佛教信仰

加大抵制山门门票化、经忏商业化、经典诠释学术化、僧尼生活贵族化的力度,加强念佛堂、禅堂建设、规范学经制度,回归传统信仰,在20年内大力开发悲田,模塑出一大批苦行僧、声闻僧和菩萨僧三类人天师表,以满足广大信徒种福田的信仰需求,应是目前汉传佛教信仰建设的中心工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