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给我新生活


我小的时候,家里老人都信佛,所以有机会跑各种寺庙,对寺庙的环境和庙里的师父们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到了学生时代,也读了一些有关佛法的书,一直对佛法有种好奇心和敬畏心。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我朋友跟我说起小小读书会的事,我一听就很感兴趣,请她帮忙联系参加小读。第一次参加小读是在莲敏师兄家里,读的是济群法师的“人生佛教小丛书”系列之一,读完就生起一股欢喜之心,有种很兴奋的感觉,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了一种归属感。再后来去听了三级修学分享,结束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三级修学。

加入三级修学后,我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修学前,自己的心充斥着各种烦恼,十分散乱,没有一种安定的力量。而且,我一直以来比较敏感,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又自恃清高,看不起人。在修学过程中,学到导师的开示——人心的种种烦恼皆是由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引起的。我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心,发现导师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我内心的种种烦恼都是这三个罪魁祸首引来的。

我为什么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并因此烦恼?就是把外在的名字、声誉等等当作了我,别人一说坏话就生气好几天,有时候还要去找他理论。静下心来仔细观照内心,不就是嗔心起来了吗?别人夸了两句就飘飘然了,再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活动,不就是一种贪心的满足吗?生活中,我总是对朋友、对家人有着各种要求和标准,其实仔细观照,也是一种贪念和痴念,是我执在作怪。

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盛行,短视频及各种网红经济十分火爆,这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浮躁,是无处安放的心。在修学之前,我也把很多时间花在刷手机上,是个典型的“低头族”。特别是睡觉前还控制不住地刷,影响了睡眠和健康。修学后,我渐渐戒掉了手机瘾,把更多时间花在了看书上面,拾起了荒废很久的看书习惯。夜风吹来,导师的文字温润心头,那些烦恼都虚无缥缈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吹散了,真应了那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三级修学,让我找回了内心安定的力量。

修学前,我和先生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一言不和就互相看不顺眼,谁也不搭理谁,家庭氛围好像一个冰窖,家长们也都为此烦忧。真是感恩因缘让我及时遇到了三级修学,在修学几个月后,我用所学的佛法知识,观照自己的内心,试着不再执著一些念头,打开心量,慢慢地我跟先生几乎不再冷战了。慈悲心和感恩心代替了之前的嗔恨不满,我开始多多发掘先生的优点,学会赞扬他,遇到事情也多跟他沟通,尊重他的意见。慢慢的,他从一贯的沉默寡言开始变得乐于分享一些内心感受。

两家人也都放下心来,特别是我的父母,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虽然有时我还是会抱怨他生活懒散,邋里邋遢,但也会马上提醒自己,换一种更加善巧的方式提醒他。正如师兄们所说,我们既是学佛之人,就要把家里师兄当作菩萨,像菩萨一样供养,这样自己的心量就打开了,慈悲心也慢慢生起来了。只要自己改变,对方也会看在眼里。像我先生现在就会主动帮忙做些家务,特别是疫情期间,基本是他在下厨。真心感恩三级修学给我带来的这些变化。

今年我怀上了二宝,希望自己能继续安住于三级修学,给自己的宝宝们增添福报,用佛法智慧更好地生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