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和护在于心
——读《佛教的环保思想》
文 | 李金生
本课法义导师从克服欲望和贪婪、纠正幸福的观念、改变生活的方式、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培养良好的心态等方面阐述了佛教的环保思想。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读第一遍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读第二遍时,当读到感恩心、尊重心、爱心三种心态的时候,我试问自己:这三种心态我有吗?全做到了吗?应该说是有的,但没有全做到。比如感恩心,吃饭就只是吃饭,不曾想过要去感恩大地的孕育和万物机缘的生长…… 我自认为是个环保践行者,平时喜欢看旧物改造、垃圾分类、新能源利用、车辆减排等内容,在环保方面应该是个有心人。
心是行的驱动者,对自然的损和护就在于心。
文章中说:“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里所说的欲,主要是指盲目的物欲。因为佛教将欲分为善、恶、无记三类,并非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合理的。”知足常乐不是原地不动,停止不前,是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在此基础上,张扬合理的“善欲”。感恩心、尊重心、爱心这三种心态,是滋养这些“善欲”的前提。
那么克服盲目的欲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会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我们懂得惜福,如果我们不是那样喜新厌旧,不是那样积极响应商家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市场需求就不会那么大,对资源的消耗就不会那么快,制造垃圾也就不会那么多。”当我们有了正确认识并做到简单出行,资源就不会被大量浪费和消耗,虽然一次行动带来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还是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才能星火燎原。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佛教也提出了“依正不二”的思想。怎样才能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呢?那就必须克服盲目的欲望!
大家交流时,我说如果人们都能理解并接受精简生活会有多好,不要对吃的有盲目欲望,总想着吃“好”的,其实哪有那么多“好”的,全是化肥催出来的。以前只听说猪是用饲料喂养的,现在牛、羊、鱼、鸡、鸭、鹅都用饲料了。盲目的物欲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是不是滋生病毒和出现奇奇怪怪疾病的源头呢?相反,乡村和山里生活的人,欲望不多,过着精简的生活,每天吃着有品质的菜肴。李子柒的视频那么火,就是领会了“天人合一”、“依正不二”的文化精髓,也点燃了大多数人群心里的“田园梦”。再如城市里的人大多数有两套房以上,一房住一房空。如果大家只住一套房,用另一套的1/3或1/4的地块来种植花草、果蔬,这样的生活既能让出大量土地,又精致简单,更接近于“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从个人生活来说,幸福离不开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每次到乡村都能感受到当地人的幸福感,回到城市后,这种感受瞬间消失。是不是因为城市将自然生态破坏损毁才有这种消失感呢?我们对大自然应该有感恩心、尊重心和爱心。对大自然是这样的,个人生活中也要用这三种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才能保护好已经拥有的幸福。具足这三种心态,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身边的人,你就是幸福的,健康的。
审视自己,这三种心态,我个人做得不是很好。幸好遇上佛学,教会我怎样去做,让我一步一步向幸福生活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