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承蒙慧雄大和尚的盛情邀请,来到新加坡毗卢寺跟大家交流、探讨《维摩诘经》中的入不二法门品,应该说因缘非常殊胜。来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带着一种美丽的心情,跟大家一起探讨生命、事物的真实相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因缘,同大家探讨一种不可思议的佛法,希望我们都能够因为这样的探讨而增加我们的信心,提升我们在学佛这样一条旅途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资粮,愿意这样的资粮能够使彼此受益。因为佛法说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这就是佛法的内容。如果我们不利于众生,我们无法改变我执,如果我们不利于众生,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受益的。所以我愿意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这入不二法门品,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

昨天,正慈大和尚讲解《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我们注意到有这样一个情形,药师如来在因地的时候行菩萨道发十二大愿,不是说药师佛成佛了发十二大愿,是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发菩提心,这十二大愿是效力于众生的。就像我们曾经探讨过的《佛说无量寿经》,因地的弥陀佛也叫法藏比丘,他在发愿的时候就是因为定自在王如来曾经给他展现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对法藏比丘来讲都不如意不满意,于是乎他自己悲心切切,发愿四十八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那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相对于娑婆世界也就是极苦的一类众生,极乐世界我有一个特殊因缘的接应。所以法藏比丘因为这样的发愿,于是他五劫为空性,生住意灭。也就是整个宇宙世界,生住意灭了五劫五次,他透视了事物的真相,也就是空性。

我们今天很多人认识事物都是表相的,我们看到男的,我们执著这是男的;看到女的,我们执著这是女的;看到黄的,我们执著是黄颜色的;看到红的,我们执著是红颜色的。所以我们的意识停留在表相上,他对于我们的解脱来讲是一种障碍。所以入不二法门品告诉我们,所有宇宙万有的一切差别现象,他们的本质是平等的,我们必须要透视他的本质。外在的东西我们不再执著,否则我们没有办法不去执著,这是人性的弱点。当然这个下手处必须从相上走进去的,一旦你完成了对于相的透视,看到他的本质,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因为看到本质而自在,所以我们发现两边的是佛像,那么这个佛代表什么,遍一切处,也就是毗如遮那佛。只有空性遍一切处只有法性遍一切处。那么我们在归皈的时候,我们说归皈佛,归皈法,归皈僧,三归皈。那么我们所归皈的佛,其实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因为有了这法身佛,所以我们的化身和报身才是因众生之机而接引的,接引的目的是让他透视到事物的真相。正如龙树菩萨所说的已有空亦故,一切法得成,若无有空亦者,一切法无成。空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切不可以误解说这个空是对有而说的,不是。他要超越空和有一个相对,那么这种相对就是二,超越就是不二,不是空也不是有,当然也不是好也不是坏。虽然我们要面对一个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去执著他。所以在《三论玄义》里面吉藏大师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佛心无所寄,汝心有所依。就是佛没有任何的执著,但是我们众生却有所依靠,有所依靠就是有所得,佛是无所得的,你是有所得的。那么下面说,不得见佛何由怪哉,你之所以这样,你说你见不到佛,有什么奇怪的呢。所以我们今天面对这部经,就要对照自己,我们是怎样做的,佛是什么样的境界。这部经里你看到了入不二法门品三十一位菩萨乃至文殊师利菩萨也就是妙吉祥菩萨,还有维摩居士他们不同的证悟境界,当然这个证悟的境界,都得到了佛的认可,所以他叫《佛说维摩诘经》。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说,药师如来因地的时候发十二大愿,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不断的利于众生,不断的利于众生,改变我执,那么这个改变我执的过程就是和众生同体,当它同体的时候,当然相不是同体,同体才能大悲,无缘才能大慈。悲能拔苦,看到众生痛苦的时候,帮他从痛苦的深渊里走出来,慈能与乐给众生以快乐以安慰以解脱以依靠,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改变我执与法执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学佛人来讲是必要的,是必须的。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相,男女、高低贵贱、美丑,色彩斑斓的宇宙万有存在的现象,名和物之间只是一念,如果你迷你就执著,你就挂碍,禅师说:他人行处我不行,他人住处我不住。为什么,因为已经不断的在变化着,你没有办法和别人是一样的因缘。万物皆流,动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你能够感悟到这一点你会走出你的观念。如果你不能感悟这一点,你就停留在上面,所以你是轮回的,你的生命就是局限。你是顽固的,所以你必须要轮回。如果你面对这种因缘你不再执著,你看到他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那么你走出来,你解脱,你自在,你会走出生死的局限。于是你会完成自己生命的彻底改变,于是你将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然这不容易,但是他对我们来讲是充满了希望,我必须要面对现实。正如龙树菩萨在《中观论》告诉我们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如果你不面对现实,你怎么能够知道现实的不实在性呢?你不面对烦恼你又怎么能解决你的烦恼呢?你不面对生死,你怎么能够超越生死呢?虽然你的超越你的解脱是从世俗谛上完成的,那么又说:不依世俗谛,则不得捏槃。这是你生命的彻底的改变,走出轮回的圈子,是需要过程来完成的,所以今天的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曾经看到过文殊般若《文殊师利所问经》,文殊菩萨跟释迦如来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释迦尼佛问文殊菩萨说诸境界向何处求,文殊菩萨回答说向贪嗔痴中求,曾经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产生过误解,本身我们轮回就是因为贪嗔痴,为什么还要向贪嗔痴中求。后来我明白了,因为我们所有众生轮回的根源就是贪嗔痴,我们无法回避。如果你没有贪嗔痴了,那你是木头,你不正常。向贪嗔痴中求,必须面对人性的弱点。可能我们不再贪财了,我们可能贪睡、贪吃,贪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都有贪的这样的一个个性。所以说向贪嗔痴中求就是面对世俗谛,面对生活的现实。同时我们要解决贪嗔痴,你要面对他,你要解决他,贪嗔痴是什么,最后我们发现贪嗔痴是没有主宰性的,是没有实在性的。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种烦恼,就是我马上要吃饱,我要填饱肚子。等他吃饱了之后,会有无数的烦恼。为什么,他不会仅仅的满足于说我吃饱了,他就会想很多,他说我吃饱了我又想吃得更好。吃好了之后,他说我还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甚至我还要求得到更多,这个是人性的弱点。如果我们不面对,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说贪嗔痴是没有主宰性的,贪嗔痴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改变观念,你感觉到贪嗔痴的本质,你就能够从贪嗔痴中走出来。

就像我们看到文殊师利菩萨手里拿着如意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应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如意是回头的,前面带个钩,这个钩代表什么意思,说你要回头才吉祥,你要回头才如意,你不要钻牛角尖。当然,如意还像云彩一样,像灵芝一样。告诉你因为他像云一样,云是动的,既然是动的,它是可以改变的,你是可以回头的。既然像灵芝一样,告诉我们你只要回头,你也是灵丹炒药,可以疗治百病,贪嗔痴的病可以疗治。如果贪嗔痴的病可以得到一种疗治的话,我们的病会改变,会没有,我们会活得很快乐很自在。所以说我们面对贪嗔痴,解决贪嗔痴,原来贪嗔痴是我们学佛的机遇,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如果我们没有贪嗔痴,那我们学佛干什么。解决贪嗔痴的问题是要转变观念,改变观念将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行为最终将改变我们的命运。所以《维摩诘经》里面再一次的告诉我们,淫怒痴性即佛性,淫也是贪 ,男女之爱,怒是嗔,也就是贪嗔痴的本性、本质,不是外在的,他就是佛性。佛性是什么,是空性,但是我们执著有执著空,都是变成了有所得,所以我们不自在,我们的生命必然被束缚。如果我们走出这个局限那是不一样了。中国有一句话叫凤凰涅槃,欲火重生。他来源于佛教,据说凤凰在临死的时候叨了许多香木,放在那里然后用火把他点燃,凤凰飞进火里面燃烧。通过否定这只老凤凰,一只新的凤凰从火里面飞出来,所以要否定自我才有全新的自我出现。这个我是能超越于主宰、实在的,是对自己的一次彻底的革命,当然这不容易,但是学佛必须从这里下手,才变成有说服力,否则没有说服力,我们一直著相。《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是真的,都不是主宰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见到这个相不是一个实在的相,那么你就见到什么,见到如来了,你就解脱了。当然还是那么那句话,不容易,的确不容易,所以我们需要努力,需要加油。

人类面对的事实充满各种各样的诱惑,所以我们容易迷失方向。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说:寺院里的围墙太矮了。其实并不是围墙太矮了,是人的欲望太强烈了,寺院的围墙很难挡住人类的欲望。所以接触佛法探讨的人都是有希望的,都是有善根的,否则请你来你都不会来。在这样一个特殊因缘的情形之下,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因缘。面对这样的诱惑,虽然我们也知道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得到的会失去,但是我们却因为惯性、业力,什么是业力,业是造作,造作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添加济就是贪嗔痴,它给了你这样的添加剂,于是因为惯性你就得往前冲,就得去追求。当然我在此重申一下,佛法所说的放下,不是放弃,是要面对,在面对在承当的过程之中,放下我们对他的执著,因为执著而带来的烦恼和痛苦,我们要承担这种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承担的过程之中要历炼自己,如果没有这样过程,那你是没有希望的。有句话大隐隐在闹市,小隐隐在深山,在闹市里面你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隐在深山里面说明你还没有办法消化现实对你的诱惑,所以说现实对我们来讲是种激励,虽然他也是一种挑战。人类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执著,我们贪心。中国有位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立论,说有一家生了一个孩子,大家都去表示庆贺。那时候人类都迷信,自己家里有一个孩子总要取一个最好的名字,总要去占卜他将来的命运如何。谁都会这样,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这样的因缘。大家来庆贺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就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升官的,大家举杯庆贺。第二个人站起来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大家也举杯庆贺。第三个人站起来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第三个人遭到了家人的痛打。但是我们想想看,前两个人说的是假话,不确知。即使你可能会升官,你可能也会发财。但事实上,你的升官和发财只是一个过程,即使你升官了,等到六十岁的时候或者七十岁的时候,你还会退休的,将来会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死亡,是你这一期生命的死亡。而这个死亡不是结束了,只是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所以物理学上有个物质不灭定律,他告诉我们这个生命不是结束了,只是变换另一种存在的形式和状态,不再是这样是另一样,因为我有了重新的一个因缘。那么能量守衡定律,也不是说减少,还是原来那样。所以我们想想看,只有第三个人说的话是真的,就是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当然这个死也不要把当他是一种局限。认为死亡是断灭,什么都没有,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死亡是这一期生命的死亡,因为佛教讲三世因果,是一个过程的一个结束,所以是逗号不是句号。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于是我们就要冷静的要面对现实。

我记得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大家也都知道,皇帝被人欺骗了,给他做最漂亮的衣服,别人也看不到,但是皇帝碍于情面,如果看不到就说明他很笨,没有福报。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说看到了。所有的人就是这样互相欺骗的。只有一个小孩子说国王没有穿衣服。可见我们人类都在自我欺骗,怎么从自我欺骗走出来,完成的生命的彻底改变,这就是修行。这个修行虽然很难,但是它对我们来讲却是希望,是光明。

那么我们因为沉迷而不能自拔,我们著相,著相是非常危险的。甚至自寻烦恼,修行的过程当中也难免是这样的一种情景。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禅师做船之后到山上精行。精行的过程当中,他走来走去,突然间脚下踩了一个东西,软软的,踩了一个东西之后他就继续往前走,但是有一个念头就出现了,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回到禅房里一直在思考。我们也是,没有任何意义该让他过去的过去,不要挂碍某些东西或者过去的事。他在思考,他突然间觉得这是不是一只蛤蟆,如果是一个蛤蟆,那麻烦了,我杀生了。这个蛤蟆难道是一只单纯的蛤蟆吗,她肚子可能还有很多孩子,那我的罪过大了,他非常害怕,非常恐惧。于是他一宿也没有睡觉,翻来覆去,痛苦极了。天刚亮的时候他就马上冲出去,寻着他昨天走过经行的路找,找来找去,原来是一只茄子。而这只茄子给他的感觉却是烦恼,却是挂碍。其实不是那样的,我们活在错觉当中。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而烦恼而挂碍,我们要从那里面走出来,不要烦恼。也曾经有这样一位法师,改变了别人对他的骚扰、打扰,一种障碍。过去有这样的一位法师,他修了一座庙,而这座庙洽洽在一个道观的旁边。这个道观的道士呢,当然我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讲,不能出去讲。这个道士看到和尚在旁边修庙,不断的用各种各样的神通来骚扰庙里的出家人,很多年轻的出家人小和尚受不了这种骚扰,弄点各种各样的故事,于是这些小和尚都害怕,赶紧跑掉了。但是这个老和尚一直无动于衷,儒儒不动,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老道最后没有办法,气到最后只好把他的道观扔了,自己走掉了。当这个道士走了之后,所有的佛教徒都向他庆祝向他讨教,说那个老道很有神通很了不起的,你是用什么办法使他跑掉的。最后法师说他有有我就有无,他有 ,有总有穷尽的时候,而我这个无,是无穷无尽。我一点点都不在乎,一点点都不执著。在我的心里并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于是命运就改变了。我觉得这也是很深刻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在乎,其实命运就可以改变,只要你沉住气,一切都会有转机。就是因为你沉不住气,于是你挂碍痛苦,恶性循环,走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要去透视,原来过去已去,原来任何事物都没有主宰性,没有永恒性,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生命改变了,质量改变了。其实这就是修行。修行难吗,难,难如上青天。修行容易吗,非常容易,举手投足之劳,一个观念的改变就会促使你生命质量得以改变。那么原因何在呢,就是告诉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得意忘形,是来自佛教的。得意就是他的本质我得到了,形就是外在,外在我忘掉了,我不再执著,通过外在我要感悟到内在。这才是修行,这种修行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在印度有这样一个国家,国王、宰相、文武大臣。人们都说宰相是一个智者。作为智者当然经常是没有执著,没有挂碍的,行为上恶放荡不羁的这样的一个内容。于是他经常唱一首歌所有的人都是瞎子,所有的人都是瞎子,包括国王。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都著相,所有的人都停留在表相上。我们说盲人摸象,角度不一样,摸到耳朵说芭蕉扇,摸到腿的说柱子,摸到尾巴说绳子,摸到身体说墙,摸到牙说是棍子。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认知这个事物,那当然是局限的和狭隘的。那么宰相说所有的人都是瞎子包括国王,他给我们的感觉是深刻的,所以国王也知道他是一个智者。有一天宰相在王宫里做一个游戏,他用一块布把自己的腿和屁股包上,包上后在王宫里直来走去,走去走来,所有人都备加诧异,说宰相在做什么呢,宰相的精神有问题吗,宰相为什么这样做呢,许久许久之后,有人喊宰相穿了一条裙子。我们知道,其实裙子很简单,把自己的屁股和腿包上。当宰相听到这样一个结论的时候,他就把这块布解下来,缠在自己的头上,于是就有人喊说宰相戴了一项帽子。大家知道,印度人的帽子就是一块布缠在头上。当宰相听到这样一个结论的时候,他就把帽子解下来把它围在脖子上,这个时候有人喊,宰相戴了一顶围巾,围巾也是一块布。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整个的过程,有裙子有帽子有围巾吗,毫无疑问,我们说它有,但这种有仅仅是一个外在的有,仅仅是一个过程的有。不是永恒,如果永恒它就不可变,但是它变了。所以我们通过这种变化一定要认识到他的本质,这种本质就叫不二,如果你认识不到这种本质你就会执著裙子执著帽子执著围巾。那么如果你知道本质了,是什么就是一块布,这是本质,因为外在是有,那块布代表空,所以这个有就是空,这个空又离离不开这个有,手心离不开手背,手背离不开手心。所以我们的修行就是要面对有不执著,面对空而不顽空,不是断灭。而这个空必须在有上去感受的,这样的话叫中观,也叫正观,我不偏向有不偏向空,我任何也不执著。所以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有人说,法师很难,是呀修行当然不如吃馅饼容易,不如逛公园,不如打牌,不如看电视那样自在,肯定是很艰难的。当然了,这个艰难是可以改变的,你不断不断的来训练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没有烦恼没有挂碍,你是可以这样做的,如果你不去这样训练自己,你怎么解脱呀。六道轮回哪一道都会把你抓住,这是很深刻的。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入不二法门,正是我们修行的下手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二,就是宇宙万有存在的现相,五八花门的生活现实,色彩斑斓的存在现实,这个社会。我们眼花缭乱,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现相的本质是什么,于是我们眼花缭乱,于是我们经不住这种诱惑,一旦你明白了这种现相的本质原来都是没有主宰性,原来他的本质都是那块布,那你还会执著裙子、帽子、围巾吗,你还会执著男相女相吗,你还会执著你得到或者失去吗,不会了。在这个过程之中你可能会反反复复,你可能会幻得幻失,很正常啊。但是慢慢的,你终会平静下来。你知道你冷静了,因为包括你自己都是假吗,任何事物不是假吗?回想我们所读诵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肉体的我是精神与物质的组合,是一个缘起的相,而且一直在变化,它不是实在的,他如果是实在的,就不需要这种缘起来组合。而且他在动在变化,他就是假的。那么,他是实在的吗,不是。别人骂我了,我能消化。别人在考验我,我能不能过这关,如果我过这关,那我就突破了,如果我跟他一样疯,我也骂他,那你们俩一样半斤八两,如果他骂你一句,你骂他两句,那你生命的质量就堕落、下降。而且你会明白,我是假的,骂那个人本身也是假的,这句话本身也是不可得的,请问他疯你也疯吗,你不疯呀。你终于理性了,于是你就解脱了。你没有上当你没有受骗,你有抵抗力你有免疫力了。所以你有这种能力,就说明你就有了智慧。我记得别人告诉我,说在正慈法师前边有人讲《八大人觉经》有一句话叫惟慧是业,这个慧就是我们佛教徒需要拥有的,因为有智慧你能醒来,因为有智慧你能自在,因为有智慧所以你会打破生命的局限。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是好还是坏,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他是局限的,他是狭隘的,所以走出来吧,但是走出来很难。首先是思想,不是让你不面对,是你要面对,你要透视他的本质。我们知道,到医院里用X光机去透视,透视结果是什么,在电视机面前我看到的是内在,没有男女相。一个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发现的我们仅仅是分子的组合体,没有男相,没有女相,这就是本质。当你看到一个分子组合体,看到的是我们内脏的东西,请问他是男还是女,他没有男也没有女。我们打破了这种分别带给我们的痛苦。所以我们自在了,我们解脱了。

《在大品般若经》里边,佛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话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菩萨是用二谛来教化众生的,也就是真谛、俗谛,真谛是空,俗谛是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样的解释,《大智度论》是解释大品般若的,他说为执有者说空,为执空者说有。我们所有的众生几乎都犯一样的毛病,执著有,于是你挂碍你烦恼,尤其对亲人、对你自己的子女对家庭,没有人不执著的,不执著你不正常,当然我们说的负责并不是一定要执著,你会快乐的去负责,也可以呀。那么,为执有者说空,告诉你你执著的有是什么,是缘起相,暂时的拥有。一百年这后哪里有你,哪里有我,一百年前没有你也没有我,一百年后也没有你也没有我。当年称霸欧洲的亚里山大一代大帝率领百万大军,突然间一个念头升起来,说当我想到百年之后这百万大军一个都不存在的时候,我心里面无限的悲伤。想想看,万物皆流,能把谁剩下来呢,谁也剩不下来。生命就是这样没有主宰,不是实在的,你不要上当也不要受骗,当然不要上当不要受骗,该负责你要去负责,因为他是你的因缘。他对你来讲,不仅你要负责,而且你要在这种因缘中在负责中得到训练得到锻炼,因为这种训练和锻炼,你才会改变你原来的执著。不然你凭什么要成佛呢,不就是因为这个训练锻炼使你能够不再执著吗。为执有者说空啊,你不要上当了,这个有是假的,这个因缘将来是要散的,而且正在散。如果五十年,现在过去二十年了,还有三十年,一点点在散。将来有一天彻底散了,你不接受现实吗,必须接受。同时为执空者说有,有人执著空,说什么也没有了,踢你一脚,你会觉得为什么踢我,你不是执著空吗,为什么说中观是空有并观呢,当你看到有的时候,你必须要看到空。这个时候你对有的执著就会改变,当你看到空的时候你必须要看到有,所以你才要负责你才要承担。当你看到有的时候你不再执著那是一种解脱是一种自在,当你看到空而同时又看到有的时候,你要负责任。这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告诉你,你不要执著。性空缘起告诉你,你要承担你要担当。你上班要负责任,家庭要负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你要负责任。但是你在负责任过程当中你不要觉得是一种压力,不要觉得是一种苦恼是一种挂碍。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下面是什么,度一切苦厄,解决问题的,你不执著我了,哪有苦厄,没有。下面是诸法空相,你还会执著我之外的那种事事物物吗,也是无常的,没有主宰性的。那你就会随缘度日月了,你会觉得既然是游戏那我守规矩,我恒顺众生。你说好的,对好,你说不好的,是不好。你戴个眼镜,原来你自己戴个红的,别人戴绿的,你学佛要换位思考,原来我跟他的不一样。我理解他了,我让他。这是第一个包容。第二个,当你把眼镜摘下来的时候,你发现没有红的也没有绿,什么颜色都没有,那个时候你醒来了,你终于醒来了。当你醒来的时候,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梦里面梦到大灰狼了,大灰狼咬我了,当父母告诉他,没有大灰狼,你已经醒来了,没有了。但是我们一直执著梦里的情景,你认为是真的那你上当了你受骗了。于是你要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改变自己对于所有过去发生的事情,再见、告别。因为你知道过去已经过去了。一个禅师为了教化世人,他背着一口锅在前面走,走来走去,走去走来,突然间绳子断了,这个锅掉地上碎了。他依然往前走,有人喊你的锅坏了,无动于衷,于是后面的人说,这是聋子。一位好心人冲上去摇着这个人的胳膊,大声的跟他说,你的锅坏了。他说,我知道,但我回头的时候他会好吗。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解脱,这就是走进了不二法门。如果你能这样那你也走进来了,你也同诸佛菩萨为伍,你也会成为一个智者。

曾经沩仰宗,禅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沩仰宗也就是沩山灵佑和仰山慧寂师徒两人成就一个宗派,沩山灵佑禅师曾经到百丈山去参百丈禅师。当他看到百丈的时候,他就向百丈请教,百丈说你去旁边的有一个烧火用的灶堂,你看那里面有火没有,灵佑他看到火盆里面的已经都是灰了。他已经有了一个观念,这里已经没有火了,所以他过去以后用手拔那个灰,拔来拔去,没有火,于是他向百丈禅师说,没有火。

这个时候,百丈禅师走过去,把这个手就往里边深入的插进去,然后拔,拔来拔去,拔来拔去,最后有一个小火星。最后百丈禅师拿给灵佑去看,这不是火吗?这说明什么,我们内心非常浮躁,所以我们停留在表相上,我们没有深入进去,所以我们经常会给事物下结论,这个结论是一厢情愿,而真正的内在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持之以恒的去挖掘。就像我们去挖井,东一下西一下,说没有水,是因为你没有坚持挖下去,你只要你坚持挖下去,总有一天你会见到水的。持之以恒很重要,坚持很重要。所以说这个过程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可能感悟到内在,因为我们停留在外在,我们是轮回的,只有内在的发掘才会改变我们轮回。

后来沩山灵佑到沩山那边去宏法建寺院,他和他的弟子叫仰山慧寂,两个人非常默契。有一天,他们在探讨空和有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是通过劳动来完成的。这个劳动是采茶,过去寺院禅宗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当然今天佛教徒也就是出家人来讲,可能做的内容已经不是种茶和摘茶,他是做更多的跟众生近距离接触来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当年沩山和仰山有一天在劳动的时候,仰山摇着那个茶树在采茶的时候,一摇树,树哗哗直响。这个时候,他的师父灵佑也就是沩山,说你只得到外在,你没有得到内在。因为想大家都看见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著相了。但是佛法没有外在不行呀,就像出家人要剃光头要穿袈裟甚至还要搭一个念珠,非常的漂亮,他表法。没有这个外在你不能升起恭敬心,你会觉得他说的话就有权威性。当然他首先也是要负责的。

所以说,他说你只有得到外在而没有得到内在。那么,他的弟子灵佑就问他,请问这你怎么看呢?是呀,我只得到外在没有得到内在,那你怎么看这件事呢。于是沩山灵佑禅师很久也不讲一句话,沉默不语,什么都不说。他的弟子拍着手就说,你也只得到内而没有得到外在。所以我刚才说中观的事情是不可以抛下外在而只留内在的,或者也不可以只留下内在,而放弃外在的,这都是偏。佛教为什么讲中道,不偏不倚,正观。我看到空要看到有,有就是外在,空就是内在。当我看到空的时候,我也要看到有。空是内在,它是在有上来完成的。这样的话就是正观,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外在,表相的东西,我们知道透过现象看到他的本质,得意忘形,我们知道内在原来都是假的。但是这个假的必须通过外在来完成。所以叫正观,不断的不断的来完成。整个《华严经》讲五十二位菩萨从初发心就学无所得,其实到八地的时候才会完成空有并观,彻底看到空就看到有,看到有就看到空。五十二位八地菩萨才真正完成还得需要一个等觉、妙觉的过程,当然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一个阿僧祗劫,来完成彻底的成就,圆满的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然这过程是很艰难,但是他充满了希望。在大品般若里面说我们的一念可以顿超百劫。所以告诉我们时间的观念,空间的观念完全是错觉,我们可以打破他,他不是固定的。如果你愿意你就能够去改变他,一念可以顿超百劫。当然这顿超就是一念改变,马上你就进入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不二法门,就是平等,所以你看到任何事情你都会波澜不惊,你不会内心里面十五个跳桶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的,诚惶诚恐的,患得患失的,你不会。当然这得需要训练,没有这个训练你是做不到的。

那么面对入不二法门品,我们就要对照自己。菩萨是这样的,三十一位菩萨是这样的,文殊师利菩萨是这样的,维摩居士是这样的。我们对照的时候我们不是看一个热闹,他们每个人在诉说入不二法门的时候,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震撼,也完全是一种改变。我们是不是也能够这样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认为,那么对我们生命就是一种改变,请问是不是修行呀,其实就是改变。我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不再这样,我原来执着,现在我不再执着。原来我断灭,现在我不再断灭,我要承当我要负责任。我虽然承当负责任,但我心里不留痕迹。当然你说我一下能做到,做不到,慢慢练,一点一点来。但是你一直在走,所以你有希望。所以《逍遥游》里有一句话叫积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顷平时你要训练,突然间有一天你的生命一下就改变,当然这个过程因为个人的因缘而有长有短,所以叫顿悟和渐悟。那么顿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渐悟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不一样的境界,因为因缘不一样,那么结果也就不一样。如果你是苦瓜,你非得要做香蕉你不行的。因为因缘不一样,所以苦瓜有苦瓜的味道。有人会欣赏,苦瓜就有价值。所以说你要面对自己的因缘,不要去攀缘。你要自己面对你自己去反思去改变,这个就是修行了。所以通过这样的历事炼心历法观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感应,就有了一种默契,同佛法有一种默契。那么我们一直说感应,感应道交,说你要相信。《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菩萨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他一直都在,不因为有刮风、有下雨、有晴天、有阴天而改变,一直都在。但是因缘会使我们有时感觉他在有时他不在。你的信心就像水一样。月亮,有了信心你拥有了水,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因缘。所以佛菩萨,太阳、月亮会印到你的信心里,印到水里去。你说水里的月亮有吗,没有。你说没有吗,也不是。叫合二为一。这也是不二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水,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你感悟不到,那你是局外人,你如果感悟了就是当事人,原来我就是佛法。这个我是你要去透视的,去改造的。所以你就拥有的了信心,拥有了水。于是佛菩萨一直同你在一起。否则佛菩萨跟你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呀。那么如果你明白了这种水和月亮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白了空和有之间的关系。那么明白了空和有之间的关系你就会觉得二谛融通三昧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的偈颂。二谛融通也就是手心和手背原来是一体,三昧是等持你不再拒绝手背你不再执着手心,你不再执着空你不再执着有,你看到空你就必然要看到有,看到有必然要看到空,同时你既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那个时候的境界就是解脱就是自在。你不但可以解脱,而且你甚至可以负责,你甚至可以面对任何一个众生你都不知疲倦的去帮他。你知道帮他就是帮自己,因为你终于和他平等了,外在是不平等的,他是他你是你,但是本质的空性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你需要努力,这个努力对我们自身是有意义的,对他也是有意义的。那么如此则不虚此行,所以你也就没白学佛,不然的话我们停留在表相上,我们看到那是红的,那是蓝的,那是绿的,我们一直在著相,在表相上用功,所以我们一直很苦恼,我们一直很在意。甚至我们的眼睛到处去看,我们的耳朵会听,我们的鼻子非常好使,其实都是执着,舌头也很敏感,这种思想也很复杂。我们相信他,请问这是什么境界,这是错觉。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也就《中论》里面说观六情品这六情什么,是贼,你只要执着那就是贼,眼耳鼻舌身意,面对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你执着了,你就上当了,你就受骗了。当然不执着不意味着说你不面对,要面对,面对你才有锻炼的机会,但你锻炼的时候,一点点的完成不再执着。所以如果你完全执着,你上当了,你上了贼船。所以你从里面一点点的不再挂碍不再执着。这就是修行,修行是要面对的,面对的你却要改变,你去修行,你不执着了就完成了。当然不容易呀,虽然不容易,但是却是正道,却是我们真正修行的下手处。曾经有一位慧忠国师,国师当然是禅师了,曾经有一位侍者,服务了他三十年,给他做了三十年的侍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非常精明,服务非常到位。他也特别感动,所以要帮他一下,让他在佛法上有所感悟。于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就喊侍者,侍者,这个侍者说请问国师什么事?没什么事,没什么事。过一会又喊侍者,侍者。侍者又问请问国师什么事?没事没事。过了一会,慧忠国师又喊佛祖佛祖然后侍者就很纳闷,说我是侍者呀,我不是佛祖。慧忠国师说你就是佛祖,他说我不是呀,我不是。他说我告诉你,这可不是我辜负了你,是你辜负了我。为什么,因为佛祖和侍者和国师,他们三者之间有差别吗?在你肯定有差别。他是国师,他怎么是佛祖,他是侍者,他怎么是佛祖。告诉你,你要摆脱这种现相对你的诱惑,你要看到他本质。

《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是动的,心是不可得的。你们探讨过《楞严经》吗,《楞严经》的时候佛问阿难,七处征心,到处找心,找了七个地方,没有心。阿难哭了,觉得很失落。但是没有了,这就是你的真心、清净心,你回归了,你回家了。那么《弥陀要解》里蕅益大师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说内外的中间也没有。那是什么,不可得,也是空。那么请问,佛祖、侍者、国师三者之间他们是不是应该平等,是呀。而这个侍者笨呀,他说我是侍者我不是佛祖。你就是佛祖,我告诉你,那可是你辜负了我,不是我辜负你。就是因为你侍奉我三十年,我要点化你我要点拨你从里边走出来。所以心,佛,佛就是醒来,醒来了你不再著相。

众生,什么是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论有情还是无情,是众人所生。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里开宗明义就说,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没有一个实在性,没一个主宰性。下面又说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如果说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哪里有这个东西,没有,你为什么还在执着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所以说是你辜负了我,不是我慧忠辜负了你。是因为我唤你醒来而你不醒,那你怪谁呢。

佛一直都是慈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直都是接引我们的,可是我们不往他那去,不合作。他接引,我们没有上西方的意思。就像我们打电话,给阿弥陀佛打电话,极乐世界的电话你没弄明白,最后打错了,打到地狱里去了。那你怪谁,你不能怪阿弥陀佛不慈悲呀,你不怪说没有极乐世界呀,不存在的。就像有人说了,如此看来极乐世界都没有了,按真谛来讲是没有的,按世俗谛是有的,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论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与无。那么禅宗说生者决定生,决定往生西方,那是世俗谛,西方有极乐世界,有净土,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现在他正在说法。世俗谛生者决定生,但去者时不去。

因为什么,你没有执着,你没有挂碍,实实在在,你的心态,你就不再执着那种改变。于是你肯定能去,但是这个去不是真去,不是一个我和他之间的,不再执着一个主体、客体,没有这个,所以才能去。因为你不再执着了,你打破了世间的局限。所以你一旦突破了,你就能够真的能去极乐世界,但现在我们恐怕是去不成,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执着,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之间的分别。当然这个分别会因为你念佛而逐步的改变和缩短。有一天你可能不是这种完全的悟的境界,也能够去成,但是你就不如真正打破这种我执和法执的障碍,这个二元的世界,所以真正的入不二,你才可能学佛的质量得到提升,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变为可能。这样的话,学佛才是有意义的。

入不二法门品是第九品。在入不二法门品之中,我们所探讨的这部经是《维摩诘经》,这部经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在魏晋在南北朝的时候,文人有三好,知识分子有三种爱好。第一种吃药,为什么要吃药,当时的人喜欢炼丹术,喜欢长生不老,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很多人都想长生不老,炼丹,炼完药然后吃。希望因为这种丹药能够提升自己的寿命,使自己永远不老,但是我们发现 ,现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留下秦始皇,也没有留下唐太宗。这是文人的第一种爱好。第二种爱好是什么,清谈,大家做在一起谈玄说妙,非常洒脱、炫耀、学问,互相之间也有禅机的成分。当然了当时这个文人围绕的还是老庄玄学的那种思想。第三种爱好就是维摩经,因为他们发现维摩经里的境界非常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所以维摩经又叫不可思议解脱经,为什么叫不可思议,因为所有的人都停留在表相上。但是维摩经却是要透视这种现象去看到它的本质。所以他违背了人类认识的一般的规律。一般的规律是什么,我看到那是男的,那是女的,那是黑的,那是黄的,那是红的,都是这样的,那是高的那是矮的,我们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所以维摩经对当时的文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而且在中国来讲,维摩经对文人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就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知识分子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得到了一种认同,所以说当时的中国虽然人们不是非常了解佛教,但是因为维摩诘经这个因缘,当然也因为老庄哲学这样的一个契机来认知来消化来感受佛法,佛教。那么毫无疑问,中国人就受益了,所以说佛教兴起于印度,大成于中国。因为中国这样一个因缘,他向周边的国家传播过去了,包括韩国、朝鲜,包括日本。所以说使更多的人类能够受益,这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骄傲,当然今天我们也在寻找这种骄傲。我们也要去承当去负责,不然的话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祖宗骄傲,我们今天没有资本那也是不可以的。

一切现相界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的。我们去找,就像历史上就用芭蕉树来做比喻。风一刮芭蕉树哗啦啦,一直在响。我们去拨芭蕉,拔来拔去芭蕉没有东西,没有主宰性。我觉得新加坡人对芭蕉树可能更有印象,因为他毕竟是热带的一种植物。所以说没有自性,虽然是缘起的,虽然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他却是变化的,却是刹那刹那在变化的,新陈代谢,一直在变化。所以禅师在感悟生命现相的时候,白云守端禅师,宋代的,他说夏日拥芳丛,夏天在花丛之中,由来去不同感悟从来都是不一样的。发从今日白头发是从今天才开始白的,花是去年红美好的东西过去了,所以我们经常会怀念过去,尤其是老年人。年轻人憧憬未来,老年人回忆过去。所以中国有一句话英雄到老皆归佛,因为晚年的时候已不再英雄,英雄属于过去,所以他要归于佛教,寻找他生命的归宿。花是去年红下面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不一定非得要等到花彻底谢到了,然后你才知道这是一场空,不需要这样。所以对于生命的感悟,我们要明白他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虽然他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但是每个晃来晃去的主体和客体都在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长大就是衰老。当然这种长大衰老不断的在变化,缘聚缘散,缘散缘聚,非常正常的一种自然规律。所以他不是真实的,他是可变的。所以对我们来讲,也要提醒自己,是不可靠的。所以你应该靠什么,靠三宝,三宝是什么佛,法,僧,用六祖坛经的话讲觉,正,净你要觉悟,觉悟这个事情是假的。你要正,正是什么,正法,无常的无我的涅槃的,走出这个圆圈。净是心里没有任何挂碍的。你归皈三宝应该提醒自己,达到这三种境界。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世俗谛的三宝来完成升华真谛的三宝。所以不二法门是对二而说不二,是对我们现相界,是面对不是回避,如果你回避了你就没有机会。所以佛法是承当而不是逃避。所以有很多人对佛教误解,说佛教是消极的,佛教就没有 基督教那样积极。我说错了,是积极的,可我们人类自己没有很好的认知他,没有用好他,没有受益他,所以变得消极。你想想呀,这个消极也可以消极,干坏事,对于杀盗淫妄酒,那是比较消极。对于承当责任,对于负责任,对于尽义务,那是积极的。对于利众生,是积极的。《华严经》上说若无众生就无如来可乘所以你必须面对众生,必须要度众生你自己才有机会。那请问这是积极吗,毫无疑问,是积极呀。只有积极才能改变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是误会的。那么是对现相界而说的,是要面对现相界,你不可以去回避的。所以面对他去透视他,透视他不可靠,没有主宰性,于是你解脱了。原来你上当了,钻牛角尖,钻呀钻呀,越钻越累越累越钻,最后你突然间开悟。你知道里面什么都没有,你走出来了,你一下就自在了。

所以说对现相界而说理体界空,也就是事和理,就是手心和手背。你看到的是有,你忽略的是空,所以对现相界而说理体界空,空才是真的。这个空就已经不是这个相对的空了,是什么,是超越相对而完成的。记得我们在探讨《六祖坛经》的时候有这样的说法,当六祖慧能禅师拿着衣钵在逃跑的过程之中,后面有很多人在追,其中有个将军出家叫慧明的也在追,追来追去,追到一块石头的后面,他去拿袈裟,拿不动的时候他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我是要学佛法,佛法才能够了脱我们的生死,改变我们生命的束缚和局限。这个时候六祖慧能出来了,他说,开示他,开示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与未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什么意思,佛法什么,真相是什么,不是善也不是恶,你不可以说佛法是恶的,也不可以说是善的,因为说善说恶是相对的,是生命的局限。这就是不思善不思恶,正是因为这个当下,就是不是恶不是善,不执着善不执着恶,当然了你还可以去做善事,但是你心里没有一个执着,我是善的我做的是善事,你自己有这个观念的时候,你没有走出你生命的局限。所以就是这个当下,是你慧明法师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本来面目。想想看,《思义梵天所问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有一天拈花微笑,拿着一朵花优钵罗花在示现大众,所有的人当然因缘必然要落在迦叶尊者身上,他在示现的时候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那是什么,这是一朵花,其实他也代表空性。这个空性就是超越善恶,超越于我们所说的手心手背,你不执着手心不执著手背,那就是超越。只有这个时候你的生命不再轮回了,我们不再问自己将来我们往生的时候是到哪里去呢,只要你不执著哪里不自在呢?哪里都是自在的。所以你生命真的是彻底的改变了,轮回不再。所以我们不可以去空外求真,当你无所得了,当你不再执着,不再挂碍的时候你还找什么呢,不需要去找了。但是有人还是茫然,他还是找呀,无事生非。《楞严经》里面有个演若达多。他自己照镜子,镜子里面有个头,他癫狂了,他自己说我的头在哪去了呢。所以到处去找头,这就是说愚痴癫狂,所以最后说狂心若歇,就是我们癫狂执著的心如果停下来歇即菩提,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就醒来了,菩提是觉悟,就是醒来。我们不再执着了,在这是自在的,在下面还是自在的,所以说解脱了。虽是对二说不二,证汝实相之后就是你证得实相惯了也无二可说。不二不平等了,禅宗里有这样一句话,万法归一这是一个不二。有人说万法归一自己很骄傲,说现在是万法归一,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你又执着一,执着不二。所以禅师继说,一归何处。一在哪呢,一也没有呀。也就是平等了我就成佛了,这是世俗谛上的事。在提婆菩萨的《百论》里面,他说成佛世俗谛中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俗谛中事,在真谛上是没有的。为什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你自己的感悟是非常亲切的是非常重要的。别人是不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曾经中国大陆有一段兴盛气功热,气功给人家看病,去看人家前生 、看人家来生、有人现在有什么病,曾经一度非常的热,热的发烧,热的说糊话。气功大师无比骄傲,财源滚滚。甚至应该说,我们当时就觉得不正常,为什么不正常。气功大师可以到天安门广场去练功,法轮大法,在故宫旁边去练功,在中南海附近去练功,出家人只能到庙里呆着呀,这就是现实。所以这些人都特别骄傲,著相呀,能看到这个能看到那个,最后都是自取其辱。有一次有一个练气功的人他有点颠倒,为什么颠倒,因为很多人对他生命的来历有了各种指导,各种各样的版本,也有人说他是天上下来的,也有人说他是王母娘娘的亲戚什么童子之类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弄得他自己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于是他就跑到庙里来,有人就告诉他,庙里有高人呀,你去问问高僧吧。于是他就跑到庙里来,当时我在讲经,在法原寺(中国佛学院处)。说到这里给大家一个介绍,我是86年3月份出家的,88年考到中国佛学院读书,92年毕业读研究生,94年代课,2003年的11月8日回到哈尔滨极乐寺。在北京呆了十五年,教了十年,读了七年书这样一个因缘。在北京的时候讲过这样一部《维摩诘经》,虽然当时听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我感觉他是一部真经,真正使我们能够反醒反思改变的一部最好的最契机的经典。他会给别人一个反醒反思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让人们感觉到他真的是非常契机。所以这个人在那种情况之下 ,上法原寺问这个问那个,有没有高僧,能不能看呀。人们对这样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以办,其中有一个看门的人就这样跟他讲我们这有一个静波法师,你去找他吧,他讲经,也许他能看。于是他就找我。我下来之后,他就敲门,我说请进,进来之后,请问静波法师在这儿吗?我说你请进,我要找静波法师呀。我说你请坐,我要找静波法师呀。我说我就不能是静波法师吗。你这么年轻呀,在我印象里你应该是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所以本身他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就陷入一个误区。他认为你要是高僧你就是个高,你是个矮的就不应该是高僧。他就活在一种表相里面,我说我就是。他既然来了,他就问我,你看看我是什么变的。我说从哪儿来的,我说你不知道,他说废话我要知道我还问你。我说好呀,你坐那我告诉你,你不知道就好办了。他说那什么意思,我说你坐在 那,他坐得也不实在,屁股就坐在椅子角一点点。到底是什么变的,我说你是驴变的。他模摸耳朵,他说怎么是驴变的呢,他们说怎么怎么样。我说你就是驴变的,啊,我是驴变的。自己在叨咕。我问他,我说,你认为我说的话是真的吗。他说当然了,因为你是师父吗。我说:可是我告诉你,我说的话不是真的。马上脸红脖子粗就站起来,哎呀你是出家人你怎么会蒙我,怎么会骗我。我说我没有蒙你什么呀,既没有骗你钱又没有骗你东西。那你什么意思,我说什么意思,我只想告诉你,以后当你没有办法证明,没有办法有一个共识的时候不要问,因为这对你没有任何意义。怎么能证明你是驴变的,我告诉他了 ,你前生是一只毛驴,在庙里干活,干完活之后把你就拴到树上,然后一不小心你就变成人了,所以他就信了。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共识没有办法证明说这个事就是真的。那气功大师,我是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着火,有位大师几千里地之外发功,把大兴安岭的火灾就给灭了。回忆过去我当时无比激动,这个大师就是厉害。但是隔了几天马上就开始产生疑惑,大火已经着了一个月,你为什么你让他着了一个月之后我才给他发功给它下雨呢,刚开始为什么不呢。请问你慈悲上哪去了,你的本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能证明。报纸上说有一万人能证明,我告诉你是蒙事。这一万人到底是明白人还是糊涂人呀,没有办法没有标准。所以说我们学佛要理性,不能犯傻,不能没有标准你就跟着起哄,反正就是这样。不行的,这对我们,对修行,对我们的佛法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这个人听到我说的话,我说我只想提醒你以后不要再问,因为你 根本不知道我说的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就不要再问。这个是标准,没有这个标准能行吗?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