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谢谢你用“镜子”“照”我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能有这样的见识并身体力行,不愧一代明君。这三句中,“以人为镜”尤其难得。

我们的修学态度是“真诚、认真、老实”,尤其是真诚:以佛法为镜,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这句话看似简短,却蕴含深意,仅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很难,何况还要自我检讨!至于以佛法正见为镜来照自己,这中间有一个理解、接受、运用的过程。通俗一点,镜子是在那里,可你把镜子擦干净了吗?你的视力如何?你看得够仔细吗?即使看到自己的问题,你会不会当回事?这些都是变数,心行、外在的改变到底如何?很难说。这时,如果有人拿着这面“镜子”帮你“照”,那作用就能发挥得更好,等于是有了“法镜”和“人镜”两面镜子,其效果绝不是1+1=2,而是成倍甚至翻天覆地的改变。

拥有这两面“镜子”的人,无疑是幸运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无常无我的道理似乎都明白了,但日常生活中怎么运用才是关键和检验。就拿我的工作来说吧,上海、宁波、温州,两年来不停地变换,中间出差、往返家和驻地,都是我所难以预料的,日常处事中各种变化更是层出不穷。懂得无常,我坦然接纳眼前发生的一切,少了以往的埋怨,多了包容,将心安住在当下,投入其中,甚至能以享受的心态去做事,获得了不少愉悦和自在。然而,仅仅这样“照镜子”,还是停留在道理上,而且只用到一面“镜子”。“镜子”必须天天“照”、天天“擦”,才能“照”得更清晰,否则只是“事后诸葛亮”!

去年元旦回家,自认为自己修学多年,无常、无我的心态应该已经比较稳定,于是怀着少许的期待,邀请父亲到温州我的工作驻地小住几天。此前多次电话中已跟他打过招呼,做了充分的铺垫,原想问题不大,可谁知父亲在我买好机票后又说不想去了。我一下就急了,大为不解地盯着他问为啥,父亲说不放心家里水、电、煤气和暖气的使用,还担心会像前几年一样发生盗贼入室的事情。几番辩论过后,他也知道自己的担心是没必要,但最后就咬住一句“我哪里也不想去”。我几乎是求着他,说哪怕您去两天就回来,也算没有浪费机票钱。就这样,总算勉强说服他上了去机场的车,开始了多年未有的出游。

事后,回想这段经历,我发现当时烦恼现前,恒常观念和嗔怪之心占据了我的头脑,“法镜”倒在了地上,“人镜”自顾不暇。我的眼睛被蒙蔽了,根本看不到“镜子”。没有了“镜子”的我,变成了一个怪物,变成了情绪的奴隶。所幸烦恼过后,我及时地做了补偿,向父亲道歉,承认自己不该急躁,获得了他的谅解。

家庭就是道场,修学佛法后,我经常会用佛法理论观察日常事务,评判亲人,当然也会反观自己,但都是理论层面的,运用中往往是受阻的。周末我从温州或宁波回家,爱人可能在上课,也可能睡觉了,这都说不准,甚至我没带钥匙,打电话没人接,在门外等很久,都是发生过的。从无常、无我的角度,这些我都能接受。但是当我用钥匙开门,门却反锁了,我的怨气再也忍不住了;让我生气的是,这样的事竟然超过了三次;更让我火冒三丈的是她还理直气壮,说她习惯了进门就反锁。无常对我的考验就是如此严峻,一环扣一环,让我防不胜防。长期积累的以我为中心、预设等串习,掌控着我,盛怒之下我无法看到“镜子”。看不见自己的丑态,生气的结果就是她也不愿意接受我凶巴巴的样子,两人处于僵持状态。

失去了正念,自然无法了解真相,而当我及时止损,平静下来问她为什么老是把门反锁时,她才回答我,她是习惯了每天下班一进家门就顺手把门反锁了。虽然我回来之前她是知道的,但每天反锁门已经是她下意识的行为,不会特意联系到我回来会怎么样。

如果这些不顺心是被动地接受“镜子”的反馈,那么当爱人作为旁观者时,她就是一面清澈的“人镜”。我在家里经常和女儿发生冲突,有时会关心地问她对考研的思考,她让我不要管,或者认为我说的她都知道,没有参考价值。我对照“法镜”觉得自己的心态还算好,但对女儿的反应表示不解,郁郁不乐。这时,爱人说话了,说我的表情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说明对外界的接纳度不够。当别人感觉自己不被接纳的时候,还会愿意和你沟通吗?我反问自己:我完全接纳她吗?虽然表面上看似平等,是为孩子好,其实,潜意识里还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认为她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我都是为她好,她应该会听我的。有了这样的执念和预设观念,心态自然不会好,难以有好的沟通。

通过不断地“照镜子”,我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才能对症下药,治好自己的病。否则,“凡夫”“重病患者”都只是一个代号,一个模糊的概念,难以下药。不会吃药,药不到,病不除。因此,拥有两面“镜子”是幸运的,但“用不用,会不会用,怎么才能用得好”才是关键,否则,就是摆设,甚至还会带来更大的烦恼,培养慢心,越走越迷茫。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关于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生活情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生活情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生活情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