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三禅”修心之路


(一)

“八步三禅”是非常重要的修学指南,可以说,它就是导师在法义上反复强调的三个字“闻、思、修”。

“八步三禅”的前三步对应“闻”。“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

这三个步骤对19年接触佛法的我而言,是蛮大的挑战。过往的我很擅长学习和考试,这种世俗上的能力助长了我的傲慢轻率之心。我会在惯性思维的推动下,将修学佛法变成研究佛法的诸多善巧技能,每期法义读上一两遍,就感觉已经抓住了重点。对导师说的话,感觉也都领会了要义,不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殊不知,很多认识不过是建立在凡夫心基础上的妄自揣测罢了,更别提对很多法义的遗漏而不自知。

现在我重修“八步三禅”,才真正体会到“闻”的重要性,它反映出对于修学我是否真的具备“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是否真的放下了“自以为聪明”的慢心。在理解法义的每句话时,我反复问自己,导师说的重点我都整理下来了吗?有没有遗漏?导师开示的逻辑是什么?我真的明白导师的用意了吗?

(二)

“八步三禅”的第四步对应“思”,“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

这是一个凡夫心在佛法正见面前各种博弈的过程。我自认不是一个有深厚善根的人,很难做到瞬间开悟,不假思索地全然接受。我会经历很多思维冲突:导师说的话为什么跟我过去的认识不一样,这个冲突是什么?我过去认识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动机?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如果换成法义,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思”,让法义不断深入我的认识,在反复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替换掉凡夫的认知模式,继而生起“我接受了佛法正见,我要用起来,去改变生活状态”的强烈信念。

(三)

“八步三禅”的后四步对应着“修”,就是把佛法跟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起心动念之间都能用佛法正见来观照自己。如果说“思”的过程“烧脑”,那么“修”的过程“很费心”。

我面临过几个难关:

第一,生活中遇到不同的对境,最先生起的是各种情绪,佛法正见很容易被遗忘。等到自己意识到要用正见来提供智慧的时候,该发的火也发了,该生的气也生了,不好听的话也说出口了,这时候只能叹一口气,算了算了,下次再改。

第二,当自己可以意识到对境,负面情绪生起,很想要抓住佛法正见来提供帮助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学了一堆正见,不知道该用哪一个才好。感觉某个正见对得上,但用起来不起效果,换个正见再来,好像也不太行。对境也好,情绪也罢,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混乱之中,还是败给了凡夫心。

第三,总觉得智慧不够,每次凡夫心的胜利,都在告诉我法义还是学得不好啊,没有真正把佛法正见的精髓提炼出来,“知行”不合一,还是“知”出了问题。

为此,我一直在琢磨“怎么修才能真正起效果”?

第一,提炼佛法正见,让心能够时刻安住。我们每周学习的法义要点非常多,很难全部记下来。我后来发现无论是人生五大问题,还是佛教的世界观、环保观、财富观等等,导师在不同领域里做的开示都是在告诉我们三个要点:第一,世界的真相是“无常无我和缘起”;第二,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贪嗔痴”;第三,如何做到解脱自在,就是要放下“我执”,做各种布施,如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身布施等等。

我就将这三个核心作为日常观照的要点,遇到对境,情绪上来了,就拿这三个要点来参,做得不好,就下次再来,继续参。日常空闲下来,喝杯茶参参这杯茶的缘起,浇浇花参参这盆花的缘起。

第二,锻炼观察自己情绪的能力。当然佛法告诉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口意业,但这对目前的我而言还太难,我就先从观察自己的情绪入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忏悔功课,如果当天遇到了让自己不开心的情况,比如动怒或者伤心了,显然我是被情绪控制了,没有摆脱出来,那么冷静下来后,晚上必须要忏悔,去反思整个过程中自己的问题。

忏悔次数多了,会让自己慢慢生出一种观察自身情绪的能力,当内心又有异样情绪起来的时候,我能够意识到“哎呀,我要生气了,不行,不能被它控制,我要缓一缓,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摆脱情绪,就可以让我以第三者的视角看清状况,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对方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他需要的是什么,我能给什么。在这个转化中,佛法正见的智慧就能释放出来。我会想到,“哎呀我生气的情绪里不就是有‘我执’吗,我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了。先听听对方的想法,他要什么。平日里不是一直想着摆脱‘我执’做布施嘛,现在就是个好机会啊。对方要什么,只要我能给,就给他什么,这就是财布施;我情绪稳定下来了,不跟他起冲突,也能让他情绪稳定,这不就是无畏布施嘛。”

第三,修行路上找一个监督者。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也在学佛法,修学体系虽然跟我不同,但发心是一样的,日常我们会讨论交流修学的感受。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我又陷入凡夫心的状态,开始吐槽某某事情很糟心,某某人不对路,他突然间问我,如果你是菩萨,你会怎么看?就这么一个问题,瞬间把我拉回到清醒,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们都说要学佛法,到底学的是什么?那么多经文要义,那么多布施忏悔,不就是让我们变得跟菩萨一样,走解脱道,发菩提心,让自己无限接近菩萨的标准,直至成佛

这一句“如果你是菩萨,你怎么做”,成了我和他交流心得的时候最欢喜的环节,当我把自己摆到菩萨的位置上,更容易放下得失心,唤起慈悲心,也更愿意用布施的方式提供帮助。同时这句话也成为日常遇到对境时我拿来修的法宝。

八步三禅,真的是我们修学路上极其重要的指南。之前听师兄们说,这八个步骤一定要背下来,反复反复地训练,直到深入心底,如今实践下来,一点都没有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态度方法

态度方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态度方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态度方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态度方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