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与痛苦为伴。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是苦乐参半的,甚至是痛苦多余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如何转苦为乐呢?

在佛教观点里,痛苦和快乐的根源都是自己,也就是说痛苦和快乐都是源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是别的神或人加之于你身上的。既然痛苦和快乐的根源都是自己,那么在客观上我们就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痛苦和快乐。

佛陀传法将用于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概括为四圣谛:苦、集、灭、道,这四圣谛说明了痛苦和快乐的因果

佛教的基本因果观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不乱”。所以,我们想让自己将来快乐,我们现在就要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若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做到纯善,那么我们的将来一定是非常快乐的,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下面我跟诸位探讨一些佛教的冥想式修心,以助诸位减少烦恼。我的这个思考源自寂天菩萨的“智慧眼断除烦恼与烦恼”。寂天菩萨这段话的意思是,用智慧的眼光断除痛苦和其因烦恼。在佛学经典里有非常多的精细而有效的修行方式,但是需要专门的时间去修学。今天在座诸位大多数都不是专业修行人,所以,我下面讲一些诸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使用的冥想式修法。

一、认识苦乐的本质

人是在五蕴的聚体上假名安立的,痛苦、快乐、不苦不乐为人的受蕴,这三种受蕴包括一切感受。苦乐是感受,因此痛苦和快乐不是存在于物质之上,而是在精神的领域里。所以,我们内在的思想态度绝对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也是冥想式修心能够起到作用的原因,也是它存在的意义。

二、认识逆境不等于痛苦

通常,人们不去辨别逆境和痛苦的不同。所以,逆境也就加倍地增加了人生中痛苦的感觉。因此,我们要明白我们所遇到的逆境:如生存的困难、身体的疾病、生意失败、竞争中落选、朋友背叛等等,如果你都视为痛苦,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在痛苦中度过。如果你能觉悟到逆境不等于是痛苦。如果你能用平常心去面对上述每一件事,那么,逆境再也不会让你无止境的痛苦。

三、改变放大痛苦的习惯

痛苦没有绝对的大小,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会感受到几乎让人崩溃的巨大痛苦呢?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受伤害的痛苦上,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就会不断地加深痛苦的感觉,从而放大自己的痛苦,最后导致精神状态的崩溃!

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无论是人为或非人为的,此时如果你习惯将其视为痛若的话,那么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也会带给你极大的心灵痛苦,而快乐也许终你一生都没有机会再次生起。相反,如果深切的领悟到了生命中的无边痛苦,其实主要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分别心,那么你的心就会变得强大起来,也将足以战胜很大的痛苦。

四、没有绝对的好坏,要学会顺其自然

在我们的人生经验中,我们总是很自然地把好事和坏事对立起来,而且也会把坏事和逆境不加思考地认定为痛苦。这种习惯其实是自讨苦吃,它会让我们苦不堪言。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通常,我们会简单地认为顺着自己的希望发展的是好事;而不能如愿以偿就是坏事,也就会让自己非常痛苦。

今天我们换一个方式去分析自己的生活经历,用理智去分析和判断,我们就会发现结果就真的不一样了。我们肯定遇到过不能如愿的时候,而后却发现其实没如愿却有另一个更好的结果,虽然当时也感到很难受。

这种情况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所以,要在生活的经验里找智慧,要用觉悟的眼光透视眼前和未来,那么原本让自己痛苦的很多事情就再也不会困扰到自己了。当我们面临问题或者困难时,如果有可能改变,就要尽快去改变,没必要痛苦;如果改变不了,痛苦也没有意义。当我们改变不了问题时就改变心态,这就是顺其自然。

五、痛苦对于生命的贡献大于快乐

我在这里所讲的“痛苦”是广义的痛苦,它包括了失败、痛苦、侮辱、毁誉等等。我们可以想一想,其实人类的进步都是因痛苦而产生的。如果没有痛苦,人类的今天就没有没有科学的发展,而作为个人也就没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很容易发现,全世界的伟人都有着比寻常人更多的痛苦经历。能承担多少压力,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对修行人而言,痛苦更是菩提道的支助和功德的源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生出永恒超越痛苦的出离心;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也才会找到究竟的依靠处;经历过痛苦的人,也才会爱他人胜于自己;经历过痛苦的人,也才会降伏自我傲慢,虚心累积一切功德;痛苦也可以消尽过去的一切罪过。相反,如果我们就一味的快乐,始终沉醉在平庸的生活里,那么也就永远也无发超越生命的极限。所以,对生命的贡献痛苦的确痛苦大于快乐。

六、一切皆是因果,不必徒劳忧虑

我们总担忧未来发生的事而损失快乐,总是在考虑将来要成就什么或者要获得什么;或者总是在忧虑将来会失去什么。这种期待和忧率占领了全部心灵,没有一点真正的宁静和喜悦。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不懂因果,也不信因果。一个人不信佛教没关系,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但是不可以不相信因果。不信因果会导致希望和行动背道而驰,离目标越来越远,也必然会彻底失去快乐。

什么是因果呢?因果就是影响我们生命的真正因素。今生我们身上所发生的这一切一切,即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上天安排的,都是有因而生的果。这个因就是前世的思想和行为。前世的思想和行为的善恶决定了今生的好坏遭遇。同样此生的思想行为也决定来生的苦乐结果。如果再细化的话,每一个瞬间的思想行为会影响下一个瞬间的生命状况,生命就在这样的一个因果链上延续,这就是因果轮回

在这个因果链上,因果从来就是决定的,也叫业果决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不会错乱。因此业果是自作自受,不作不受,别人也无法代受。同时,别人的业果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会产生自己未曾造业的结果。所以,因果非常公平。

此外,业果不会半途而废。如果造了这个因,这个结果无论间隔多长时间定会受报。我们每个人身上本该发生的事,无论如何也没法躲开,而不该发生的事自然也就不会降临。因此,我们没必要着急,也不需要担忧。

同时,从业果增上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业力就象高利率的贷款,天天在增加。而痛苦只是在偿还应还的债务,现在的小痛苦可以避免将来的大痛苦。所以,要运用智慧把痛苦转换为修行,以消除更多的业障,将来的前途定会是光明的。

无论是我们修行人还是世俗人,只能接受顺缘,无法转换逆缘,如果始终处在希望和失望的忧虑当中,说明我们自身的修炼还不够。那么我们处处都会感到痛苦的。如果有朝一日,顺缘、逆缘我们均能视为好缘时,我们便再也不会因外境的变化而苦恼。而且,也会随着心的自在而感觉一切环境都非常美好!

七、诸行无常,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很多人会崩溃在困难之下,也有很多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原因何在?因为很多人把痛苦太当真了,故而始终沉缅于负面的痛苦中,视痛苦为不能逾越的鸿沟。其实,诸行皆为无常,痛苦也一样。每一瞬间都在变化,会发生,但也会很快消逝,没有永恒的痛苦。

改变痛苦的最好办法是用平常心去面对眼前的问题,同时要改变恶业的思想和行为,这样一切痛苦皆会减少,直至穷尽。这也是菩萨之道。菩萨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菩萨怕因,而凡人怕果。菩萨不怕痛苦而怕造恶业,因此,菩萨戒恶行,结果自然痛苦不生。凡人正好相反,怕痛苦不怕造恶业,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不变,致使终究无法从痛苦中解脱

所以,虽然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但是恶行或者亏心事做多了,这个坎必然是欲过不能啊!所以,相信因果,生活中懂得自律才是永久的平安大道,切记为要!

八、得失均像三更梦,放下执着便自在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就是讲:我们周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无明烦恼而产生的,而本质上并没有任何一物实质存在。

由此我们知道,一切得失也就像三更的梦境一样。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得失像三更的梦境。一位未婚的姑娘夜里做梦,她梦见自己生了个漂亮男孩儿,姑娘很高兴,可她没有醒,梦也接着做下去了。她又梦见自己生的漂亮男孩儿生病死去了,她非常痛苦。这个时候天亮了,姑娘醒了,她醒来的时候发现昨晚那些让她高兴和痛苦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梦境而已。她没有再因此而高兴和痛苦,而是又很快投入到新的一天的生活中了。

当有一天,我们从无明的沉睡的恶梦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二元对立的世界原本就是平等大同的世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苦乐,只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梦境而已。没有真正的苦乐得失,不需要期待、没必要担忧。

在甚深、寂静、离戏、光明、无为法的本性中,生命自始自终都是永恒自由自在的。

九、有限的快乐如何转为菩提道

我们生命中所得到的快乐:拥有财富健康的身体、较长的寿命、受人尊敬等等,这一切也不仅仅依靠今生自己的努力所能获取的,这都是因果。今生的努力是外缘或者说可以理解为外因,前世的业力是内因,因缘俱全才会有今天这个结果。

我们要深信生命中的任何一点快乐和幸福都是业果,而且是善业的结果。如果我们今生有较好的命运,但是我们只顾享用,而不去再种善根的话,很快就会将善根竭尽,自然也会穷尽好的命运。所以,要认识福报的来源,要知道以福报去再造更多福报的重要,更要知道珍惜福报。贪婪、奢侈和浪费是消耗福根最快的方法,也是毁灭快乐的最深的根源!所以,从善、节俭、勤劳、利人等优良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以及将自己的幸福生活或者快乐的时光转化为菩提道的修持,是极为重要而有意义的。

十、结语

我们上面讨论了一些佛教里的冥想式“修心”的方法,这些方法很重要,要在生活中经常练习。如果没有经常的练习,当我们真正面对烦恼和痛苦时,就很难见效。如果经常去练习,我们内在的力量就会逐渐增长,久而久之就能够战胜内外的一切烦恼和痛苦。

根据历代的传承和教授,应该首先从微小的痛苦开始起修,慢慢就能转化较大的痛苦。最后除了能对痛苦及不幸泰然处之之外,更能从生命的兴衰起伏中获得安乐。因为我们知道,外境是否能带来快乐完全是内心修行的境界决定的。

当内心的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时,内心变不再受外境的干扰,心胸因而会变得很宽广。此时没有任何忧虑,痛苦也会自动地销声匿迹。

简言之,有智慧的人因为明白所有的快乐与痛苦皆源自於心,故而从心的本身去寻求快乐。有了这种领悟,无论任何时候都会快乐,任何逆境都能不为所动。而愚蠢的人则不在自心上用功夫,却完全以追求外物的方式来欲获快乐。因此就会随波逐流,随事态瞬间变化而起伏,最后也总是以沮丧、痛苦而终。

所以,即使我们的生活中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也很需要有内在的修炼。而修炼是需要恰当的方式才能行得通,也才能行之有效。今天与大家一起在这里分享了以上这些冥想式的修心方式,大家常练习这些方式一定能解决一些内在的烦恼和痛苦。同时我也祈祷佛菩萨加被,祝大家的一切吉祥!菩提上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