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善用其心了吗
最近下班回到家,和往常一样,只要晚上有动漫更新,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把更新的内容看完;看完后,获得短暂的满足,但很快心里又感到空虚了;然后再看看书桌上摆的法义,心里有抵触,不愿去看,可又想到今天还没看书,于是逼着自己去看。
为什么我修学这么被动?玩心这么重?!
每每回到家后,我总是先想着赶紧把剧看完,其它的之后再说。从这样的行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追剧比学佛更重要,所以要优先处理。
我的生活显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佛只是生活中的点缀,不是生活的重心。这种生活有什么过患呢?
凡夫心的基石是无明,并由此导致烦恼,然后因烦恼而造业。在造业过程中,我内心的贪嗔痴力量和剧中的贪嗔痴相应。因为错误行为的不断重复,使得不良串习的力量又进一步增强,凡夫心得到滋养和增长。如此循环往复,表面上看,好像所有的决定都是我做的,其实多数的念头观点都是以往的积累,是凡夫心在做主。
由此可见,我的生命是被自我的感觉牵着走的,这样的学习不会给我的生命带来多大改变。认识到由放任自己带来的过患,我发心向自己的不良串习宣战,要明确学佛目标是解脱。
学佛的要领是什么?法义的一开始就说,我们要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而学佛。对这个发心,我感到陌生吗?确实是陌生的。虽然也知道发“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我现在的发心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和烦恼,为了找个精神寄托而已。
“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是通过利益他人来弱化我执,破除我执的方式。
该如何发起菩提心?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发菩提心似乎很高大上,根本办不到;但我知道,我可以先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做起,从班级的师兄做起,去发心帮助他们修学,坚持参加共修,做好帮扶工作。
关于发心,以前自己确实忽略了这个环节,现在想想,其实每做一件事都离不开心行的参与,只不过我一直都是以结果为导向,认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而没有关注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来做事。
以前上学期间,每次面对考试,我都对最后考试的分数特别在乎。成绩没出来前弄得自己焦躁不安,出来后如果成绩差,我就一直沉浸在痛苦和自责的情绪中!细细想来,我在同喜班承担文宣义工时,就很关注结果,很多时候是以急躁的心去做事,为了完成转发的任务而转发,为了推荐文稿的任务而推荐文稿,忽略了自己应该具备的发心。一旦结果不好,推荐的优质文章没什么人看,给出的提议大家不回复,我就会生起烦恼,觉得师兄们积极性低。
慧标师兄曾说,正确的发心加上顺随,努力地做事,不管最终结果是好是坏,这件事都是圆满的。所以,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注重观察自己做事过程中的发心,这样才能成长。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
舍凡夫心,发菩提心,这个目标虽遥远,但我们有《道次第》、有导师、有同修道友,只要每天都在向这个目标前行,不掉队,有信心、有行动,实现这个目标就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的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已清楚地知道未来两年所要到达的站点和目标,并对跟随导师修学《道次第》充满期待和信心。再次感恩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