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乘十法?
1.书写。抄写、印制、流通和布施大乘经典,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来改变他们的相续。
2.供养。比如说对佛塔、寺院等不断地去供养;不断地去塑佛像、印经书,以及修佛塔,供养佛宝,供养僧宝;或者对寺院、对佛塔刷白贴金等等。这些具体行为很重要,都属于供养范畴。
3.施他。就是布施他人的意思。“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者施与经卷,或者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自己听到了佛教的经典之后,哪怕是与他人说话的时候,也要不断地以之潜移默化地感染对方,让他人对佛法生起信心。你要是用恶来感染对方是有罪业的;但是你以这些善的思想、行为来感染别人,你是有功德的。这就是为他演说。布施经卷是指你拿很多佛教的书不断地送给别人,让喜欢这些书的人得到佛教的书,而不只是自己用。有的和尚或者居士非常糟糕,有好书就藏起来。人家要借来印刷都不行,找很多理由不借。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想印刷了之后就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了,他也就没什么优越感了。这种思惟很自私很糟糕,我们不要起这种心。还有把一些财物、食物等做布施做供养。
4.谛听。“谓闻他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就是非常认真地听法。像这几天,你们把那么多需要做的事情放在一边来听法,难为你们了。不过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呢?你们虽然做我的弟子已很多年,可是,跟那些经常能够听到佛法的人相比,你们并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利益。这次你们通过听闻这此法明白了这些佛学道理,对你们今后做人、做事、做生意,乃至今生与来世的安乐而言,都有着极大的义利。所以说这是值得的。听法甚至比你做生意还要重要十倍、百倍、千倍。因为你做生意不管赚了多少钱,总会有花完的时候;可是,你用这七天听法挣来的“钱”啊,不但今生花不完,来世花不完,来世的来世也花不完。所谓心静万事静,心平万事平。要心静必须要学习没有学过的东西,学会没有学会的东西,而且能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甚至是自己价值观的主流部分,这是很重要的。
5.披读。“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就是大量地阅读佛教的书,一有空暇就看。起初不要去翻那些看不懂的书,因为看不懂就容易瞌睡,以后再想看佛教书的时候,心里酸溜溜的,就看不下去了。要从看得懂的开始看,觉得喜欢的开始看。这样逐渐逐渐地,由浅入深,很快就会对佛法生起喜悦之心。
6.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所听到的佛法不要忘了,要记在心里面,落实到行动中,与自己的身口意融为一体。
7.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就是经常讲法。如果你只讲自己的观点,肯定是没有人信仰你和听你的了。但是,说话之间,你冒出一个佛法当中非常有力的道理来,他一听:哇,你怎么说得那么有道理呢!他本来对佛法不感兴趣的,可是听说这是佛祖曾经说过做过的,他就会想佛祖那么厉害啊!不简单!这样他就对佛法开始感兴趣。之后开始看佛经,看到了他跟佛祖的距离太远太远,自己啥都不知道,而佛祖非常有智慧、非常慈悲,这样他就会开始产生信仰。因此开演很重要。
8.讽诵。“谓于如来所说的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澈,令人乐闻也。”这个就是唱诵的意思。如果我们念经念得好听极了,人家一听,这么好听,我也念念。现在有很多人愿意在汽车里面放念咒的碟子,就是因为它太好听了,听着觉得心里舒坦,觉着清静。虽然他不是很信佛法,至少他觉得听着这个碟子心情很好。所以这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办法。
9.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就是不断地思考佛教经典当中的每一段、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忆持不忘。思惟法义很重要。其实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信佛,也不是不接受佛法,而是在接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难题。由于我们过去的价值观一直是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虽然现在我们学到了一个与自私完全相反的伟大的法,但是很难一下子令自己的价值观转变过来。要是学会了思惟的话,你就会慢慢地把佛法结合到自己的行动当中,最终以利他为基础的价值观取代你原来不值一提的以自私为基础的价值观。
10.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就是说不但思考好了,而且要修习。思考好了之后,从身体的角度去行动,那就是身体的修习;从语言的角度落实,那叫语言的修习;从心理的角度彻底地替换原来的以自私为主的贪嗔痴的心念,那就是内心的修习。不断地付诸行动,把佛法贯穿落实到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之中。
这就是大乘的十种法行:书写、供养、施他、谛听、阅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和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