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正确花钱能增福报?妙莲老和尚:这样赚钱花钱必能增加福报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不错!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但那是愚蠢,取财无道,又不会运用钱财;可是有智慧的人,除了会赚钱,还会善用钱财。


佛陀教导在家弟子要赚钱,不赚钱家庭怎样维持?如何孝养父母、培养儿女?在社会上又怎么做慈善事业、救济苦难?信佛的弟子又如何供养三宝?你没有福报,用凡情所得来的钱财,也不一定能受用。如果你有布施心,以同情心、公德心来赚钱,那钱赚得愈多愈好;赚的钱舍不得用,只顾自己家里,甚至连家里你都舍不得用,这样就是守财奴。

本来钱财是个活宝,在社会上能灵活转动,功力就大,佛法还叫你要布施。说到布施,钱财从那里来?还是要合理取财,合乎国家的法律、合乎人情忠信之道。做生意彼此更要信实通商,不能假情假意卖假货,要真真实实的;这样赚了钱,这个钱就可以受用,用这钱布施社会,子子代代也都可以受用。如果非道取财,虽然发了财,那个财愈发得大,你的祸难也就格外的多。因果就是如此不爽!不管你怎样愚昧,不能不畏因果、善恶苦乐之报;你怕因果,那就好好修善业之道。

佛陀教导在家信众要看破钱财,那是对守财奴而言,叫他要看破。能看破而来施舍才有福德;不看破,钱财到了手里变成死物,没有同情心施舍,那里会有福报?福报从那里来?从大心、仁慈之心而来。希望大家都要有佛陀的施舍之心--我有多余的就是你的;甚至大菩萨发心--我的就是你的,那是学佛最高的境界。我们凡夫都是凡情,不要说得太高,只要你能:“我有多余的,你都可以善用。”就是有施舍之心了。

大家都有这种慷慨心理,世间那里还有你争我夺的?若是为富不仁,见人饿死都不同情,那就难免堕饿鬼、地狱了!饿鬼是饥火常烧,见不到大海有水,见水皆火,既饿又渴,何其苦哉!所谓“腹如沧海大,喉似针锋尖,有食难下咽,饥火常焚口。”

不舍就没有仁慈,人家饿死是人家的事,这样没有慈君之德,那有福报?当然更不会有菩萨之心,那又如何能成佛道?诸位闻到了佛学真理、佛行慈悲,倒不是叫你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布施,而是希望你自己家里吃得饱、穿得暖了,有多余的要发心布施。

你看大慈善家,他们为何富有、人事和乐、合家如意?我们初步要向他们看齐,学习慈善,丰富人生。诸位闻到了佛法,要好好的运用钱财,这样大家快乐、富有,永远的富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这是菩萨道四摄六度的第一度--布施。

佛陀为什么福德圆满?因为他不但能舍身外之物,连身内之物都能舍,所以我们要学佛的行为。你不学佛的行为,怎么会有大智大慧?没有大智大慧,自己都苦恼了,怎能利益人?大家在这个讲题上要多注意!下大功行

以上这些话诸位都明了了,如果说得对,大家要好好地改变以往的凡心,一定要修佛行,使我们自身有福报,希望儿女更要有福报。记住!福报是从劳动施舍中来,既不是天生就有,亦不是地长而得,而是从劳苦中得来,与人分享才有福报,不是侥幸可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问答开示

问答开示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问答开示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问答开示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问答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