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造口业的恶报


诳诈牵他沉苦趣,奸雄莫过女人冤。”

女人业障深重,身常不净,口多恶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恶业,死后多堕恶道。据《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说:“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何者为四?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多恶业,出言虚诳。

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从前,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广严城说法时,数百渔人在胜慧河中,捕获一条摩竭大鱼,此鱼生有人头、象头、马头、骆驼头、驴头、牛头、猕猴头、狮子头、虎头、豹头、熊头、猫头、鹿头、水牛头、猪头、狗头、罴头、鱼头等十八种头形和三十六只眼睛,一时引起千万人在河边观看。

佛陀常于昼夜中,以佛眼观察六道众生,谁有善根因缘能得度?见此摩竭大鱼于过去佛时,曾种善根,今遭受苦厄,应当得度。于是,佛陀与诸比丘来到胜慧河边。

是时,佛陀在大众中告诉诸渔人说:“你们先世造作恶业,由此因缘生于卑贱人中,今生再造恶业,来世更加受苦。佛陀便劝诸渔人戒杀放生。诸渔人均对佛陀生信敬心,于是就把所捕之鱼等所有水族之类一一放生。

佛陀以神通加持,使诸水族众生游入胜慧河中。然而,摩竭大鱼能忆前生之事,独在此处不去,佛陀即便问此鱼说:“你是劫比罗吗?”

摩竭大鱼作人语酬答佛陀说:“是的!我是劫比罗。”

“你曾作身、口、意恶行吗?”佛陀问。

“是!我曾作身口意三恶行。”摩竭大鱼回答说。

”你知道作此三种恶行的人,会堕于恶趣吗?”佛陀又问。

“作恶业的人,自作自受,这个我知道;现在我就是受此口业的恶行报应。”摩竭大鱼禀白佛陀说。

佛陀又问摩竭大鱼说:“谁是你的恶知识呢?”

大鱼回禀说:“佛陀!是我的母亲害我堕于恶趣,是恶知识。”

佛陀又问:“你说你的母亲是恶知识,她现在生于何处?”

摩竭大鱼回禀:“佛陀!我母亲已堕在地狱。”

佛陀再次问:“你现在生在何趣?”

摩竭大鱼说:“佛陀!我堕在旁生道中。”

佛陀复问大鱼:“你这生死后,会生于何处?”

摩竭大鱼说:“佛陀!我于此生死后,会生在捺洛迦(堕于地狱)。”这时,摩竭大鱼即流眼泪大哭!佛陀即说伽陀偈颂曰:汝堕旁生趣,我今无奈何,处在无暇中,啼泣当何益?我今悲愍汝,汝宜发善心,厌离旁生身,当得升天上。此时,摩竭大鱼对于佛陀深生敬信。因此,佛陀更为大鱼说三句法。颂曰:

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

寂静即涅槃,是名三法印。

是时,无量大众听见大鱼能作人语,与佛陀互相酬答,各生稀有之心。因此,大众共议恭请阿难尊者,请求世尊说明此摩竭大鱼的宿业因缘。

佛陀告诉阿难及诸大众说:“过去迦叶佛住世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劫比罗设摩,博学多闻,大众称他为大论师。其子——劫比罗,更是聪明智慧,博通众典。其父命终时告知儿子说:“劫比罗!你已精通四明众典,堪作论师;我命终后,你于诸论场上都不会有任何疑难惧事。然而唯一要注意的是,迦叶佛的弟子出家僧众,你千万不能跟他们辩论;因为佛学深广难测,博大精深,世论不能伏,俗智不能知;僧众一心修行,不求名利。所以,你必须注意,不应和僧众激论。咐嘱其子后就逝世了。

有一次,国王举行辩论大会,劫比罗以三寸不烂之舌战胜了诸大论师,获得了国王灌顶被封为大论王的荣誉称号。大论王劫比罗回家后,其母亲问说:“劫比罗!你已经摧破了诸大论师了吗?”劫比罗说:“母亲!孩儿已经摧破了各大论师,唯除迦叶佛的声闻弟子而已!”

其母亲告诉劫比罗说:“你应该去折伏沙门(出家僧众)。”劫比罗说:“慈父亡日告诫以遗言……勿与出家僧人共论。”劫比罗的母亲是一个嫉妒、造口业的恶女人,她说:“你的父亲在世时是沙门奴,你现在也要去当沙门奴吗?你一定要想尽办法折伏那些出家僧人。”

劫比罗为人稟性仁孝,不敢违背母言,即便前往鹿野苑僧众中,于其途中遇到一位来自鹿野苑的比丘,劫比罗就利用机会向比丘探查佛教内幕,以做为研究摧破僧众的方法。他问比丘说:“你们出家人一共有多少?”比丘答曰:“住在鹿野苑的僧众其数超过了两万余人。”劫比罗接着问:“僧众既然有这么多,那经典到底有多少?”

比丘告诉他:“佛教经典总共有经、律、论三藏。”

“每一藏有多少数量呢?”劫比罗问。

“每藏有十万颂。”比丘答曰。

“在家俗人都可以看或听闻吗?”劫比罗又问。

“可以听闻经、论两藏,其毗奈耶(指戒经)是出家人的轨则,世俗人是不可以阅读听闻律藏的。”比丘回答说。

这时,劫比罗自忖:唔!其激论法不许他人知道。他想了以后又问比丘说:“仁者!请你为我说些佛教的要义,行吗?”比丘自忖:这位婆罗门是论难者,他为了称量我而发这种问法,我说一首偈,看他能否理解?比丘随即说偈曰:

何处流当止?何处道应行?

世间苦乐事,何处当穷尽?

比丘说此偈后便对劫比罗说:“婆罗门!请你为我解释这偈是何意义?”劫比罗所学的四明论典中想不出答案来,尽他的智慧不能测其义理。到底什么是流止?什么是道行?他即便四顾,自忖不要让人家看见我堂堂一个大论王在此献丑。于是,便行矫诈说:“我观此偈宗绪绵长,其义深远,不可仓卒略解此义,我有要事到鹿野苑去,后时重逢再来解释。”劫比罗说毕即往鹿野苑。他看见诸比丘精进修行,深生敬信,不愿造业,遂即回家。

其母见他回来,随即便问:“劫比罗!你已摧破僧众了吗?”劫比罗说:“佛教论义不教俗人”。其母说:“你可以假出家,从其受学,学成之后再还俗嘛。”劫比罗被母亲驱逼,遂到鹿野苑僧众中,请求出家。

比丘思惟:这位婆罗门善能激论,若发心出家修行,将来定能绍隆佛法;遂允许他出家入僧修学。劫比罗说:“师父!此处人家都认识我,我可否到他乡剃度吗?”于是比丘就带他到别处去圆顶、受具足戒,教授经律论三藏佛法。由于劫比罗的智慧辩才无碍,出家不久后即能通达三藏教理,成为大法师。是时,劫比罗暗暗自忖:我勤求佛法学业已成,现在应该前往波罗奈,亲近供养迦叶佛,以求解脱生死大苦;遂即起程。

大法师劫比罗来到波罗奈城时,其母亲去找他说:“劫比罗!你是否已经摧伏迦叶佛的沙门弟子?”劫比罗回答母亲说:“我虽然是了解佛教教理,但是尚未证得道果;诸沙门比丘全是成就圣者,教证俱明,我何能摧破呢?”

其母听了之后说:“不行!你必须想办法摧破诸沙门。”劫比罗在被母亲的所逼下,无可奈何,即与母亲说:“母亲,若闻击鼓吹螺之声,大众云集之时,敬请母亲来此处观听吧。”

后于异时,劫比罗即击鼓吹螺升座说法,其母来至座边默然观听;是时诸比丘、居士大众云集听闻大法师说法。此时,劫比罗先说正法,然后演说邪法。诸比丘听见他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即当场劝告说:“具寿!你莫毁谤佛教,建立魔帜,摧坏法幢;毁破佛法的人死后必堕恶趣,受大苦剧。”劫比罗无话可说,即便下座,跟其母亲说:“诸比丘们教证双全,我无法摧破辩论。”

其母亲说:“我教你激论的方便,下次再说法时,你可先说佛法,然后再转述邪法;诸比丘若再次呵谏,你当众口陈刀剑,出粗恶语把他们骂辱,那些出家人均畏恶名称及恶言,自然会离开。这样你不就胜利了吗?”

其子劫比罗说:“这确是好方法!”是时,劫比罗又升座说法,初说佛法,再说邪法。诸比丘又劝劫比罗大法师:“具寿!你切勿破正兴邪.....,当堕恶趣。”劫比罗便忆母亲言说口出刀剑。他即向众比丘乱骂:“你们知道什么?你们的口像:象口、马口、骆驼口、驴口、牛口、猕猴口、......鱼囗、愚人口,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吗?”

诸比丘听见这位所谓大法师,出口刀剑慢骂不休,即便各自远离而去。这时,劫比罗在此圣凡大众面前作此十八种恶口骂詈之后,便下高座禀白其母说:“母亲,今天您高兴吗?”

其母说:“我听见你大骂出家众,我今大喜,好!我们现在一起回家。”(其心恶毒,令人恐怖!)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