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乘和小乘佛教,什么是盂兰盆节


大乘释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抵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果佛果,故名。在释教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历史上的北传释教均以大乘为主。而现代一些学者狭义的大乘释教则专指汉传释教,并与南传、藏传(密乘)组成现代释教的三大语系。

大乘释教包含信、愿、行、证四个阶次的修学。大乘菩萨道修学,从十信位圆满后,入初住位的施舍,然后进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六度,因为善常识摄受而入不退转住(第七住),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心。自尔后便有第十住见性、十行十回向后入初地,地地增上,最后在最后身菩萨时,坐菩提树下,成果四智圆明的佛果。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则以信愿念佛为主,净业三福为辅,仰承佛力往生得不退转后,再回娑婆修菩萨道直至成果无上菩提。 大乘佛法以亲证诚心阿赖耶识为底子标的,在亲证诚心后,便踏上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道。菩萨以四摄法(施舍、爱语、搭档、利行)为便利摄受众生,修学三乘菩提,普渡众生。

小乘教以罗汉的解脱为方针,大乘教则以菩萨道的圆满--成佛为方针。所以,菩萨之道,深广无尽,其主要内容为: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多,历十地而成佛。依据《大智度论》的三句话可以总括大乘:1.悉数智智相应作意--悉数智智即是无上菩提;2.大悲为上首--发大悲心以普济众生之苦;3.无所得为便利行--体证缘生空无我之义,忘我而为众生执役,严净国土。

大乘释教以佛陀的遗留准则(三法印或进一步总结的一实相印),来发挥佛陀众生相等,慈航普度,自觉觉他,利益救度悉数众生为意图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修持与教理体系上,大乘释教更精深圆满,境界广阔无艮,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大乘释教的教义在小乘根底上,进一步开显了中道实相、八识与如来藏,六度万行与菩萨道,专心本净,众生相等众生亦可成佛等思维。从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到唯识学如来藏,三乘佛法一以惯之却在博大精深程度上节节增上,构成了完好的释教体系。弘法办法上,大乘释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脚踏实地,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释教灵活敞开、慈善相等、普渡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达释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维是众生相等,慈善普度的理念,以对立婆罗门教的粗野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而此相等与普度的思维集中体现在大乘教义里。总而言之,大乘是佛陀教导的底子精神所在。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释教就渐分为小乘释教与大乘释教。大乘释教寻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求无上菩提的佛果。小乘释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以罗汉的解脱为方针。大乘和尚根本食素,小乘和尚可食“三净肉”。大乘和尚和小乘和尚尽管都是虔诚的释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佛祖在世的时分,现已提到未来大乘释教就在我国,而后传达世界。

大乘释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挽救出来。我国若干千年来灾祸重重,而在此大乘释教发挥了重要的效果,群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祸和痛苦得到了安慰,深受高兴。奠定大乘释教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故出现了户户观世音,家家弥勒佛。

大乘释教在我国原有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根底,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悉数有情,也能醒悟真理。

以广行六波罗蜜多来老练自己,以广行四摄事施舍、爱语、利行、搭档去老练其他悉数有情,胸怀广阔而行事细腻是其特性。整个大乘释教便是透过六度、四摄,积极地提高自己慈善和才智的才能,福德资粮和才智资粮的培育。自利益人,也提高人们量大福大,心大积德行善大的博大胸怀,不管施舍一钱,甚至常施恩惠于万众,不望其报,於悉数有情起如自己相等之心,福慧双运。故此,大乘释教影响了我国历代无数民众,为国家和平和安康做出巨大的奉献。

盂兰盆法会是依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以佛法供养三宝的积德行善,回向现生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释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含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遭受痛苦,所以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但是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悉数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挽救母亲脱离苦趣,所以向佛陀请示挽救的办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积德行善,能使现在爸爸妈妈寿命百年无病,无悉数苦恼的忧患,甚至七世爸爸妈妈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用福乐。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景象告知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因为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善叮嘱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爸爸妈妈,甚至七世爸爸妈妈,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爸爸妈妈,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爸爸妈妈长养慈祥之恩。’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办盂兰盆法会,斋僧供佛,沿习成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