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我们自己的心
常常,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心的变化。同样的一颗心,却时冷时热,时阴时晴。看到喜欢吃的食物,就想尽归己有,先尝为快;听到不喜欢听的话,就会排斥,不惜舌战也要辩个输赢;对于朝夕相处的同事,常感到人心叵测,不可不防;听到善人善事,内心会欢喜而感动不已。
同样是这颗心,面对人、事、物时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时喜欢,有时厌恶;有时贪求,有时嗔恨;有时清醒,有时懵懂;有时傲慢,有时谦下;有时怀疑,有时坚信;有时惭愧,有时得意;有时奋不顾身,有时又畏缩不前……
即便是对同一个人、同一个物体、同一件事,我们的心情也会时常变化。最喜欢的食物,一次吃太多也会厌恶作呕,最不喜欢的人也可能在一次雪中送炭之后变为莫逆之交。
我们都希望能够远离痛苦,获得快乐。在面对我们自己内心的时候,却常常会感到困惑。心,是如此复杂多样,瞬息万变。到朋友家里做客,朋友对自己接待得热情一点,或是不客气一点,心里都会有很大的反应。出门走在路上,如果捡到一个钱包或是不小心被车撞到,内心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们的内心苦乐是如此难以把控,无法让我们真正得到平静和快乐。
佛教认为,如同世界上其他的万事万物一样,平静和快乐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善心是快乐的因,不善心是痛苦的因。关爱别人是快乐的因,执著自我是痛苦的因。我们的心就像个容器,装着嫉妒就不能再装包容,装着冷漠就不能再装慈悲,装着痛苦就不能再装快乐。因为人心中有贪、嗔、痴的烦恼,有种种对自我的执著,所以才会有种种痛苦。当烦恼的尘垢在我们心中堆积,就阻挡了阳光照亮我们的内心,慈悲和智慧的安乐就无法在心中升起。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佛陀让他背诵“扫尘除垢”四个字,他学了3个月都记不住。但他还是根据佛陀的开示,努力地清扫寺庙。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佛陀说的“尘垢”,到底是指外在的尘垢还是指我们内心的尘垢呢。慢慢地,佛陀说过的一句话显现在他的内心,“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周利槃陀伽继续精进地修行,最终大彻大悟。
当我们感受自己的心,用冷静的眼光观察自己的心,会如同阳光照进黑暗的峡谷般,发现内心贪、嗔、痴烦恼的尘垢。灰尘,只要努力去扫,就会慢慢清净。内心的尘垢,也是同样。就像周利槃陀伽尊者,用智慧的光明观照,清扫内心的殿堂,恢复我们自性本就具足的那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