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学《百法》


曾记否,死无常如影形随,如风中之烛火,稍纵即灭,故舍弃今生,珍惜暇满,精进求道;

曾记否,三恶道的苦状惨不忍睹,闻之皆颤栗,故皈依三宝发心持戒,断恶修善;

曾记否,轮回八苦,烦恼流转,六界无安,如住火宅,故发心出离,不乐五欲六尘。

六道境界庞杂无数,各种苦状清晰真切,稍作观想,如置身其中,使人闻之,不敢造作不善业。

可是为什么我的修学反反复复,时而精进,时而懈怠?倘若我真的对三恶道苦形成了定解,则应时刻如救头燃般地精进。仔细思惟,正因为我对轮回苦没有亲证亲见,故没有办法感同身受,所谓的理解也只是停在观想层面的理解。所以这种信、这种接受都是打折扣的。

而《百法》恰与之相反,它不再对种种境界进行描述,而是一次彻底地由外至内的心灵回归。让时时刻刻攀缘外境的心转向内观,通过对心理活动的层层解构,照破情绪背后的一个个念头;认识到一切念头、境界都是无我的,故我执无从立足。

而外在的境界只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坦然面对所缘境。进一步通过认识五十一心所,对善心所、烦恼心所进行识别和管理,才能让我真正获得生命的主动权,把握生命的方向,不被烦恼牵引。

一、对认识的观察

以前我总认为是过去的业给现在带来了痛苦。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生活中的烦恼都是自己业力感招来的,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怨过去。业决定之理是真理,往往也成为我逃避现实的借口。

比如我很希望妈妈能理解我的感受,我相信沟通可解决一切问题。可越是沟通,矛盾越多。她说话的语气、看待问题的视角都让我特别无法接受。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都固执己见,关系进一步僵化,甚至无话可说。为了不让自己生气,于是感叹:都是自己业力感招啊。

学习《百法》以后,就会立刻照破自己的借口,所谓的“接受”,是把矛盾推给过去的业,实则是内心不接受的表现。倘若我真的对业果原理深信不疑,则对一切好坏境界都会坦然面对,又怎么会有诸多感叹呢?

而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认识的能力。现量的世界早已被我的情绪、经验、各种错误认识所染污,变得不再真实,所以我们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呢?所以发生误解,发生矛盾都是正常的。正因为不认识真相,又不接受现实世界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导致不断造作恶业,并进一步强化这些不善的种子。

二、对念头的观察

进一步观察,当内心抵触时,已经落入烦恼心所了。随烦恼中有忿、恨、恼、害,嗔恨的力量正一步步逐渐加深。即使我没有与对方发生冲突,内心的不满、对立已经是烦恼现行了。

而嗔恨心产生的原因除了有嗔的种子,还有不悦意的所缘境刺激,可是我对境界的感受是对的吗?导师常常告诫我们不要陷入遍计所执,要如实观照。十二因缘中,正因为我对触无法保持正知正念,落入到喜欢厌恶的感受中,所以才流转生死。在种种感受中,我们的认识已经不再真实,也正因为我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有种种烦恼,而不是对方带给我们烦恼,也不是对境带来的烦恼。

继续对嗔恨心进行观察,嗔也是由各种条件产生,离不开眼、耳、鼻、舌、身五个渠道对所缘境的摄取信息,离不开意识的识别,离不开阿赖耶识的种子库提供种子,离不开遍行心所的作用。在对念头一步步解构时,嗔恨心在观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

相比通过所缘境的刺激,唤醒求法心,《百法》严谨的说理,层层清晰的解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体会更能让我对佛法生起强大的意乐。我对这种剖析心理的方法充满了兴趣。剖析的过程也是内观的过程,这种化解烦恼的方法让我对佛法更具信心。我认识到只有学好《百法》,时刻保持正知正念,管理内心的种子,才能真正做生命的主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如理思维

如理思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理思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理思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理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