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心经诸法空相感悟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诸法空相,佛法是诸法空相。

“当说立即破”,此处不要执着认为佛法有相。“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前面的五蕴皆空是讲人无我。诸法空相,法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法无我。

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体自性(各自的本性)不变。轨生物解,则是能遵循一定的规范让人们产生理解事物的依据。

万法唯识,所有世间法都来自识,识是心的本性。

为了区别天地万物,有了名,名为思量的意思。我叫****,父母赐名,于是与世间万物有了区别。法也是世人便利之作,是人们掌握了的规律,但是规律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地心说、日心说、重力理论,人们的认知也是不断的变化的,但是每次认知的递进也不过是向真理近了一点,但是离真理还有多远?那个不依据任何条件而存在的空相是真理吗?还是我们现在遵循的实际是真理?这个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但是佛法告诉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诸法空相,不停留在法的阶段,深入探讨法是怎么来的?所有法的本质是什么?

不生不灭,空性本有,真常永住。

不垢不净,不受熏习和杂染。

不增不减,圆满无碍。

诸法空相即是真如般若,理解为大智慧,就是能在一个时间节点上能理解事物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演变过程。不仅仅是明白了现在,还包括事物的未来。这种智慧不是常人可以达到,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心经本是先说般若,现在说心经是咒,是密说般若。咒,梵语名陀罗尼,译为能持能遮。能持一切善,能遮一切恶。咒语是佛原本为某一部分暗钝的众生所说。

一个人即使天生愚笨,不能依般若法门修持,如能一心持咒,心智自然聪明开朗。因此,我们说咒的实质也是经。反之,经也可以说是咒语。经是显咒,咒是密经。

可以这样说吧,通常诵经可实现渐悟思维,持咒可实现顿悟思维。咒语的意义微妙难解,众生无需知道,只要一心持念,即有不可思议的灵感。

1、舍利子——佛讲经到此,再次喊一声弟子舍利弗名字,以提醒听经者注意。

2、是诸法空相——诸法乃万法,也是五蕴法。诸法空相乃五蕴皆空之空相。这空相亦即“真性”或曰“真心”。

3、是大神咒——喻般若法门广大神妙,不可思议。

4、是大明咒——喻般若智慧光明无量,能破除心中愚痴和黑暗。

5、是无上咒——喻般若法门是无上真言,无任何法门比她更高。般若乃诸佛之母,十方三世诸佛皆因般若而得成就

6、是无等等咒——喻般若法门没有任何法门能和她相等同,唯有般若与般若相等。

7、不生不灭——没有开始也没有坏灭。人的色身肉体有生有灭。但真性则无生无灭。

8、不垢不净——垢乃污垢,净乃洁净。佛教用莲花比喻真心,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出清水而不沾。真心如莲花不垢不净。

9、不增不减——真心性空,无增多也无减少。觉悟成佛的,真性无增多。众生沉迷生死苦海中,真性也无减少。故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如何平等呢?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