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基础的知识,学佛之人都应该知道的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佛法是美丽高深的、佛弟子的身份是纯洁的,了解释教基础知识,揭开释教文化神秘的面纱。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称号,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款待四方宾客。后来释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和尚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这便是释教和尚居住修行之场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释教和尚也单独用院作为居住场所的称号,但院的规划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专指释教落发的女众(比丘尼)居住的场所。

二、和尚、僧、尼

和尚,是从梵文而来,原义是“师”。本是一个尊称,具有必定资格,能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但后来风俗上被作为一般落发男众的专用称号。

僧,是僧伽的简称,本义是指落发释教徒三人以上的团体,后来风俗把落发的个人也称为僧。无论男女,都能够称为僧,不能把僧和尼对举,作为释教落发人男女的差异。

尼,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而来,是对落发女众的简称。正确的称号是落发的男子受十戒的(其一般年纪在20岁以下)称沙弥,受俱足戒的称比丘;落发的女子受十戒的(一般年纪也在20岁以下)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三、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释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到达了脱存亡,即不再存亡轮回就叫阿罗汉。我国汉族区域梵宇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

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济人。西元二世纪师子国(今与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记载了十六位罗汉的姓名,这本书由我国玄奘法师译出。后代画家画像时不知为什么却画成了十八罗汉,据估测可能是把庆友与玄奘也画了进去,但在标姓名时,虽把庆友标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却重覆地把第一位罗汉的姓名标在第十八位罗汉上。宋代即有人指出这一错误,但是十八罗汉却已经在我国广泛撒播开了。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duo)的简译音。菩提意思为觉悟,萨埵意译为有心意的生物或众生。大乘释教以为,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够,应修持佛果,即到达成佛的地步。但在成佛前,应先作菩萨,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经中常说到的及在我国汉族区域影响较大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弥勒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意思为觉者,是释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

四、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释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释教传说东南西北各有一神看护,故此得名。我国汉族区域寺院,常常在山门两边塑上他们的像。其间,身为白色,手指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身为赤色,手环绕地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为青色,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加天王;身为绿色,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

韦驮,也是释教传说中的护法神。在我国汉族区域梵宇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弥勒佛之后,面临释迦牟尼像,其形象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刚杵。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代高僧道宣梦见一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教弟子看护赡部(南瞻部洲)遗法。”

五、释教的节日

释教有许多节,我国汉族区域释教的重要节日有两个:一是四月初八日的佛诞节,亦称浴佛节。在这一天,寺院里要举办‘浴佛法会’,僧众们以香花灯烛茶果珍肴供养佛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泡洗释迦牟尼诞生像,作为对释迦牟尼佛诞生的留念。

二是七月十五日的孟兰盆节,另称中元节,民间风俗称为鬼节。‘孟兰盆’是梵文的意译,意思是‘救倒悬’。佛经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遭受痛苦,如处倒悬,便求佛救度。释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其母摆脱。后来,在这一天寺院里都举办多种佛事活动,以超荐历代祖先。除上述两个节日外,在二月八日释迦牟尼落发日,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涅槃日,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中也要举办留念活动。

另外,与诸佛、菩萨有关的日子,寺院里,也常举办一些留念活动,比较重要的如农历七月三十为地藏菩萨生日,九华山地藏道场举办盛大地藏会。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的诞生、成道、落发的留念日,普陀山观音圣地举办重大庆祝活动。

【释教节日表】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落发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五日

观音菩萨圣诞 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日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

观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药师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

教的国际国际能够一般能够称为法,蕴处界三科能够代表全部法。我以为,在佛学上,其间供认知道国际和感知国际这是一个巨大立异,而且将这个知道感知国际分得十分详细详细,这和西方哲学只将时间和空间当成国际空间的一种重要补充。

三科,释教大小乘都供认的分类法,即把全部诸法分为五蕴、十二处(又称十二入)、十八界。这是释教中关于国际万有的广略不同的三种分类,其间最略的是蕴,酌中的是处,最广的是界.

佛说全部法本来有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人间、出人间等别离,就全部法加以深化的剖析和概括便组织成了蕴处界三科。因而能够说三科是总摄全部法。从这三方面来调查人和人所面临的客观国际,意图是破除“我执”的谬见,知道“无我”的道理。

五蕴即指构成人的五类聚合要素:色、受、想、行、识。色,即物质国际,对人来说即指构成身体的物质;受,即各种感觉、感受;想,即表象形成概念的思维活动;行,即毅力发生的行为;识,即一致各种心理作用的知道。

十二处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境(或许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亦即六种感觉器官及其相对的客观对象。十八界即六根、六境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知道)。故色、受、想、行、识之中,识是最为重要得概念。

总结

五蕴:色、受、想、行、识,其间最终这个识又细分成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知道)

十二处包含六根和六境眼、耳、鼻、舌、身、脑——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十八界(十二处+六识)眼、耳、鼻、舌、身、脑——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知道——六识

其间,六根,六尘,和六识很容易搞乱,其实三者之间有相关和区别。

六根与六识、六尘的相关:一、视、听、嗅、味、触、意——六识。二、眼、耳、鼻、舌、身、脑——六根。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存亡死之流,六根清净的意图,便在断绝并逾越这一生存亡死的生命之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