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法师: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身上沾满花的舍利弗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抖落沾在袈裟上的鲜花,但都徒劳无功。

天女趁机戏弄舍利弗:你连这么美的鲜花都害怕?舍利弗窘困地答道:出家人身上沾花,不合律法啊。天女反问:鲜花与律法何干?更何况为什么鲜花总喜欢沾在你身上,而不是诸位菩萨呢?舍利弗一时无言以对,突然灵机一动,反问天女:你修行的时间好像也不短啊,为何至今还修不出男人之相?天女微笑间用神通将舍利弗变成天女,以同样的口吻问:舍利弗,现在身为女身的你,与刚才男身的你,在思维上有何不同吗?舍利弗一脸困惑地望着天女说: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我也觉得很奇怪。

以上故事出自《维摩诘经》,以譬喻的手法说明一个道理:人们误以为男与女、空与有、好与坏、大与小、长与短、得与失、在家与出家等表面的分别相为绝对、客观而真实的,因而产生种种执著,争斗与烦恼由此而生。以在家与出家为例,舍弃世间荣华富贵,辞亲出家,确实不易。然而,现比丘相,仅仅是身出家,心若不出家,便无法安心修道,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六祖因而说: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佛陀在此明确告诫我们,身出家仅仅是出家的第一步,出家后在心地上用功,识心达本,培养正知正见,领悟无为法,才是修道的根本。如果只注重外表形式,而忽略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出家何益?!

六祖因而说: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六祖在此点出了在家、出家修行的要点是相通的,即在心地上用功夫。从这种意义上讲,修道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也可以参禅悟道,六祖因而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由此观之,在家人和出家人在形式上确有不同,但在心地修行用功上并无本质性的区别。

惠能一生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原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二十四岁时跟黄梅五祖弘忍学道,在寺中以行者(唐朝的行者专指在寺内帮忙做杂务的带发修行之人)的身份随众作务,破柴踏碓。八个月后,惠能仍以行者的身份得五祖传授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又经过十五年的磨炼,惠能三十九岁时才来到广州法性寺(即光孝寺),一句仁者心动,使得法性寺印宗方丈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大庭广众之下主动提议为惠能落发,并反过来恳请惠能收他为徒,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而当时的惠能只不过是与猎人为伍的俗人(行者)!

印宗的行为看似怪异,其实与佛陀的教诲相通。据《大宝积经》记载,佛陀临终时留下遗言,他灭度后,弟子应依止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其中,印宗所行是依法不依人。一个人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了解,取决于内心的感悟,与外在的职业、身份、长相关系不太大,这与《维摩诘经》的教义不谋而合。

这可看成是六祖对在家与出家修行的新解,即在家人若能一心向道,一样可以得大成就,正如六祖说,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净因法师

净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净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净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净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