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礼仪修习恭敬心
佛门礼仪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在看视频演示的时候,就有些困惑,为什么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动作,要分解成这么多步骤来完成?例如最简单的合掌,就分为很多个小步骤,到底是为什么呢?
回想起小时候我与爸爸住在一起,那边的家离光孝寺很近,坐公交车两站就到了。外婆在世的时候,她初一和十五都喜欢去光孝寺上香,我也会跟着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要忏悔,我当时进去就像进了一个游乐场似的,东瞧瞧,西看看。可能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接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进入寺院没有什么感觉,未能生起恭敬心。甚至有时看到一些信众,例如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姨,她们在拜佛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很虔诚,但在我眼里觉得她们有点可笑。因为那时候我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的,对这个场景没有生起恭敬心,也看不到这些动作背后的含义。
佛门礼仪包含合掌、问讯、礼佛、长跪等动作。佛菩萨具备慈悲的圆满人格,他需不需要我们这么恭敬呢?很显然,佛菩萨并不需要。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佛门礼仪呢?因为这些礼仪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让我们调心的。按照每个动作、步骤做的时候,就我个人来说,不由而然地就生起一份很恭敬的心。我觉得每个动作都有着庄严的含义。为什么看到一些出家师父时,我们会感觉到他们的言语动作都是具备威仪的,因为他们的佛门礼仪做得非常到位,一举手一投足都透露着威仪。
通过学习佛门礼仪,让我认识到可以通过皈依三宝来开发自性三宝,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外在三宝的恭敬,逐渐庄严我们的自性三宝。六祖大师曾经以一首偈颂来开示:“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觅真佛?”如果我心里不能生起要学佛的决心,是不能把佛请进心里的,也不可能对佛有坚定的信念,更不可能相信学佛能够改变我的生命品质。
因此,我觉得所有的礼仪其实都要回归内心。我们要开显内心的佛性,还是一直延续凡夫心?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发心,如果只是随顺凡夫心,这种礼仪就很难入心。所谓的礼仪只是一个随便做做的动作,然后求菩萨保佑,这样跟求上帝保佑几乎没有区别。透过这些礼仪,我能够感受到当带着恭敬心去做每一个动作时,其实就是在恭敬自己的佛性,因为只有恭恭敬敬地去礼佛拜佛,以后才有机会成佛。
最后,我说说佛门礼仪中的海青礼仪。以前去过六祖寺,当时有一位法师给我们展示海青的穿着礼仪。他的动作做得很慢,看起来有点复杂,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法师的动作幅度很小。后来法师与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分解出这样复杂的动作,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切动作最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不影响旁边的人。如果动作设计很简单,大开大合,确实很快就能穿上,但那样容易碰到身边的人,对旁人会有影响。这个例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佛法的慈悲,因为这位法师从这么小的动作都能够想到身边的人啊。
佛门礼仪处处体现着慈悲与大爱,佛法真的很殊胜,坚定地学佛确实是我们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