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搞事的“眼耳鼻舌身意”
《走进佛陀,认识佛法》之五围绕着苦、集、灭、道四谛中的“道谛”展开。在自修和小组交流中,我认识到,道谛代表不同的修行方法,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设置了不同的法门,差别在于见地和禅修方式。声闻乘有五蕴、十二处两大法门,大乘主要有中观、唯识、如来藏三大法门。佛陀为我们指出了三条成佛道路,也就是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
小组交流中,我和同学们在五蕴、十二处的部分展开了很多讨论,就像导师在法义里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对色身有众多贪著,对世界有众多贪著,关键是因为看不清真相,也看不清这种贪著会给人生带来无尽过患。所有的烦恼、轮回、生死都是由这些错误的设定造成的,进而还会引发孤独、焦虑、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
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刻,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动作,都会引发我的情绪,而我还没有觉察到,甚至也根本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已经开始跟对方对抗、看不惯和争论,结果两败俱伤,事后再想起来,还颇感委屈。
我有个雷区,特别不喜欢别人用不耐烦的语气,或者带着不耐烦的表情来跟我沟通,越是亲近的人这么做,我就越容易跳起来发飙。以前我真的觉得是对方的错,是他先不好好说话的。
但是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搞的鬼。
首先,为什么我要将对方的语气或者表情定义为“不耐烦”?
这不就是我的“眼”和“耳”搞的鬼嘛,对方跟我说话语速快一点,我解读为他不耐烦,对方跟我说话时皱了下眉头,我就定义他看我不顺眼,我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恶意揣度对方的行为,就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别人。有可能的是,这个人说话本来就比较快,皱眉头的人也许那个当下身体哪里不舒服了。
其次,为什么我要对一个“不耐烦”而感到“不耐烦”。
撇开对方可能毫无敌意这个情况,就算对方真的是对我“不耐烦”,那也是他的态度,我为何要被这个情绪卷进去呢?这不就是我的“身”和“意”在搞鬼嘛。我对“他人对我的态度”进行好恶的评判,觉得很不爽,嗔心生了起来,随后开始攻击对方。
导师一直说我们的串习很强大,觉知力非常弱,事实就是如此,毫无知觉地就卷入对方的情绪泥潭里,还跟他斗得死去活来,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
上周,我跟朋友讨论考察文化项目的事情,说着说着我们两人就急了起来,他觉得我不尊重他的意见,我觉得他急于对我的想法下评判;然后上升到,他认为我性格太强势,是个暴君,我认为他这人固执己见,喜欢对别人乱下定义,缺乏包容;再然后,他拍着桌子跟我说,你这个人就是没法沟通。
我们两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卷进了对方的情绪里,而忘了最初我们是讨论文化项目这件事的。等情绪平复下来,他觉得我们都很孩子气,而我这边其实也蛮内疚的,这次争吵活生生地告诉我——修学的功夫太太太不够了,一不留神,串习又赢了一回。
小组交流时,严慧同学分享她和婆婆、小姑子的相处之道,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说自从放下了和婆婆的较劲,和小姑子的较劲,生活变得顺畅和开心了很多。这里面,我看到了,她不再被卷入到一些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身体感知到的事情和情绪中,不去指望“用别人的改变”来让自己改变,而是坦然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回到自身,还是要好好训练正知正念,守护住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大窗口。导师提到两种“不知不觉”,一个是压根没有知觉,没想到这么做有什么问题;一个是后知后觉,觉知力不够,自己总是输家。
我呢,学了佛法,首先要做到远离“不知不觉”,对生活中各种起心动念要有所察觉,不要在高兴的时候得意忘形,在愤怒时候大发雷霆。然后就是在保持觉知的过程中,去提高反应速度,发现自己在某种情绪中特别容易轮回,那就要用正见去参,找到眼耳鼻舌身意中哪些产生了贪心,去调整,去种更多正念的种子。
导师说,“根尘相触固然是烦恼生起的基础,同时也是走向解脱的关键”,我感觉是在告诉我,那些让我心痛的东西里一定蕴含着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