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知解泯,能所亡”,自有通透之时。

2、万法唯是自心之幻化,那么心之本来面目是何?如是疑,如是参。

3、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八万四千种妄念摂归为一念,直究此一念归于何处?此话头摂一的力量大,容易契入鉴觉。高峰禅师独钟于此话头。

4、看话头要带着疑情去看,如看一念未生前的本面是何?用疑情径直去看,不要用意识去臆度。

5、千念万念,总归就是一念,直究当下一念为何?“当下此一念,究竟是什么?如是起疑情,念念归疑念,疑团似铁镢,话头是铜墙,竖起铁脊梁,抵住五蕴壁,逼拶再逼拶,透过始可休。”

6、初参者要提个“谁”字,提起来要看住,用什么看住话头呢?要用疑念看住话头,也就是要用疑念看住这个“谁”。打失了再提再看,渐渐上路了,疑情不容易断了,就不须勤提了,一看上便有功了。实际上话头与疑情是一非二,真疑现前时,无有一个能看的心与所看的话头,真疑化为微妙之鉴觉,鉴觉中有逼拶之力量,孤明历历的正念分明,这时候就不会被妄念打翻,也知道什么是一念万年去。

7、“由提话头化为看话头,由看话头化为参话头,由参话头化为觉话头。”提中要有疑情,看中要有疑情,参中要有疑情,最后话头觉破,疑情亦破矣。久参者,话头一提便有功,径直看上,无有二念,自然不被妄念打失,一念万年去的参,密密绵绵,任运自在。初参者,话头要提起,始不被妄念打失,若打失马上再提起,若提“念佛是谁”是全提,若提“谁”是单提。

务必提中有疑情提起,一提起便看住话头,用什么看住话头呢?要用疑念看住话头,无有二念的疑情,非是生灭心的臆度猜疑。全提或单提,视各人情况而定,初者单提若不得力,就全提用功,心细了再单提。无论全提或单提,重要是在“谁”上起疑情,不生二念的疑去。

8、“提话头如点,看话头如段,参话头如线。”初提话头气宇如虹,当下截断众流,但时间短暂即被妄念打失,故如点;渐渐看上,于座上疑情现前,妄念渐息,始终觉念分明,故如段;渐渐真疑现前,一切念皆转为觉力,座上座下,四威仪中历历分明,始是一念万年去的功夫,故如线。

9、万缘放下,直下看心,看到无念处也不可得少为是,直须心体离念,心性廓然。我禅宗从上祖师,皆以无念为宗,如达摩“廓然无圣”;二祖“觅心了不可得”;三祖“不用求真,惟须息见”;四祖“守一不移,动静常住”;五祖“守本真心,妄念不生”;六祖“无念、无相、无住”;怀让“说似一物不中”;行思“圣谛亦不为”;马祖“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百丈、黄檗、临济诸祖师语录中更如是说。平日唯教下手观“无念”,何谓无念?是无念者,心如虚空,无依无住,无一切境界

如经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后世因行者鉴觉力薄,故祖师又于此上加入究看逼拶(公案、话头)之功夫,如此鉴觉力强,自然不被打失,很容易契入无念,如此一路逼拶,直至离念境界为悟。

10、但于一念未生前,一觑觑定,把住牢关,深深究看,内中是何境界?

11、初下手参话头,避免不了有能所二取,即要有所参的话头与能参的疑情。否则没有把凭,容易打失话头,流入无记而不知。例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就要以“一”为所参话头,在“一”上起“归何处”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狗子无佛性”,就要以“无”为所参话头,在“无”上起“为何道无”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念佛是谁”,就要以“谁”为所参话头,在“谁”上起“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本面是何”,就要以“本面”为所参话头,在“本面”上起“是何”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心是什么”,就要以“心”为所参话头,在“心”上起“是什么”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

如是密密绵绵的起疑情参话头,渐渐所参的话头与能起疑情融为一味疑团,此际能所融为一味“鉴觉”。始知疑情与话头原是一味,疑情全体话头,话头全体疑情,自然不被一切动静打失,如此这般才是看上了话头。从此一念万年去,直至心路绝,疑情破,本面始得显露。

12、初下手首先在安立一个所缘的话头,乃后再在此话头上生起疑情。一攒攒入话头中,能所自然和合一味,若被妄念打失,再提疑情融入话头中参。总之疑情若不断,自然与话头不分离,融为一味,风雨不透,雷打不断,渐渐功入化境,无有疑情话头之分别念,说是疑情,它却很细,说是鉴觉,它却有逼拶力,此际才是离生灭心之用功处,从有功用转为无功用行了。如此日夜不断的,密密绵绵的参下去,自有破本参之日在。

13、一切究心之法,无外乎于心之生住灭三处究之。既是究心,便要究心之实相也,心之虚假之相(妄念)无外乎生住灭,故须从心之虚假之相(妄念)透过,方彻见本源。所谓褪尽浮华,方见本色也。宗门直下看心,若从念头上看,即直究“一念未生前的本面是何?”;若从当下究看,即直究“当下心是何物?”;若从念尾上看,即直究“一念归何处?”总之看到一念无生处犹不可,要依鉴觉透出无念,方显本面。

14、以战场为喻:所参话头为铁骑,将军为疑情,千万妄念为敌人也。若千军万马中寻脱身之计,必不可掉以轻心,须杀出重围方可安歇。将军与铁骑团裹为一,勇往直前,舍生忘死,单刀直入地杀出一条血路来,若少分神,便被敌斩于马下。参话头起疑情也如是,疑情若要不被妄念打失,必须勇往直前,直心无二地参下去,以疑情靠住话头,单刀直入,穷究不舍,不破妄念不敢休息。

以斩首为喻:若欲斩杀寇首,千军万马中绝不可恋战,不可停歇,尽弃众贼,直奔寇首,勇往直前,穷追不舍,直到追上贼首,斩于马下方可。参话头也须如是用功也。

以射箭为喻:亦如射出之箭,欲中靶心。须具两个条件:第一要瞄准靶心;第二要力道足够,如是方能中的。参话头起疑情也如是,疑情之箭,必须要瞄准话头,疑情的力量要大,这样直射才不会中途力尽脱落,而必中靶心。

疑情的力度若不够,参话头便会被妄念打失,再提再参,再被打失,落于生灭念中,此谓参话头之歧途也。若疑情力大,必然径直而去,直透心源,心源即话之头或念之头也,所谓离生灭心而参禅即此意义也。若断断续续的以生灭心参话头,何有抉破本参之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