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什么是菩提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断除烦恼成就涅槃之无漏智慧,名为菩提,亦名智德。
菩提,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无漏的智慧。为什么智慧加了无漏呢?因为它不是世间的智慧,它是一种清净的智慧。这种智慧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够断除烦恼,成就涅槃,所以叫作菩提,或者叫智德。
无漏的智慧,我们简单分成两段:一个是实智;一个是权智。我们先看实智。
一、实智,亦名如理智、根本智。谓以空观之无分别智,破除烦恼,亲证二空平等之真如理,名实智。
我们开始回光返照,从它的次第,先成就如理智,就是根本智。我们在观察内心的时候,先观内心的本体,这个很重要。你要先观本体再观作用,这样才可以。因为你没有观本体,你的心就没办法安住;而且你不观本体,你不能够去抗拒烦恼给你的冲击跟压力。所以,在修行当中,所有的修行先求安住。
那么要怎么安住呢?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用空观的智慧去照我们心性的本来面目。这空观的智慧简单地讲就是离相,先把这个相状全部扫掉,把内心当中、在无量生命的经验中累积的我相、人相全部扫掉。所以空观的智慧是照了心性的本体,证得二空平等之真如理,这是一种离相的智慧。这是第一个,实智。
我们再看第二个,权智。
二、权智,亦名如量智、后得智。由前实智所生,谓能分别诸法事理,善能观察众生差别根机,以诸言辞、譬喻等善巧,化度有情,使令亦得悟入真如实相之理,名权智。
权智就是观察心性的作用。这个假观就是叫权智假观的智慧,他是观察两部分:第一个,分别诸法的事理。就是观察法门的差别,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三皈、五戒、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你要先知道每一个法门它有什么样的特色。
佛陀在建构一个成佛之道的时候,他的每一个法门有它的特色,有它所对应的、所对治的一个障碍,你要把这个法门先通达。就好像你要把每一个药的药性先弄清楚,这是假观第一个,通达诸法的差别事相。
第二个,通达众生差别的根机。有些人要用加重调伏的力量来调伏他,因为他感情重,你必须用苦谛,下苦谛的重药让他觉悟;有些人他需要鼓励,他不适合苦谛,你必须用诸佛的功德庄严来引导他,来鼓励他。所以你必须要知道众生的差别根机。
这个假观一方面观察法门的差别,另一方面观察众生根机的差别,你才能够成就自调跟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