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决定了你的命运


人的行为不是由因果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念决定的。因果是一种规律,造了什么样的因就会感什么样的果,但不是绝对的,中间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缘。不能套用因果来解释我们的一切行为,恰恰相反,要用因果去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才是积极的、正确的。

一切祸福都是自招的,佛菩萨不会惩罚,也不会赐福。三宝就好比一块肥沃的田地,是殊胜的外缘,种下什么种子,就得到什么收成,全在自己的心念与行为,佛菩萨给不了我们自身因果之外的福祸。

修行的关键是要在“心念未起之时”用功,平常多听闻、思维,心中常思佛法,这样,对境时才有可能提得起来。如果平时心中全是妄念境界来临时怎么有力量去转心呢?就跟一个学生一样,听了课后,平时要去复习、练习,熟练了,考试时才有好成绩。

念头的改善,不能寄希望于某一天遇到某个因缘、听到某句话就能“顿悟”,彻底解决问题,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闻思熏习,刻意训练自己的心念,才能真正做到。修行没有神奇的秘诀,就是坚持。

把握自己当下的心念和行为,让当下这一刻积累的是正面的、朝向解脱的、清净的力量,才有助于打破这个积蕴的恶性循环,而不是徒劳的追究过往、执着对方的行为,因为他人也是被自己的烦恼业力控制。有一个人先去解锁,才能把双方都救出来,而这个解锁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善良是我们的心念,内心的出发点,它决定了我们行为的性质。然后,通过我们的行为,来完成种种善业。事情能否办成功,善业是否能够圆满,取决于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修行要福慧双修,让善良有智慧的辅助,智慧以善良为根本。

回归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时时分别计较外在的对错。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心念和行为,都在构成、影响自己的“命运”,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个人的性格、知见、习气等,带有过去业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欢布施的人今生也会喜欢布施,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当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才可以改变命运。修行就是要改变恶的习气,增长善的习气,用愿力来扭转业力。

串习已久的习气,即使清醒的认识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立即就改变的,也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扭转。要找到自己真正追寻的方向,对自己所走的路有强大的信心,把注重外在变为注重自己的心念。

因果的本质,都是自己心念的造作,业果的成熟也是成熟于自身相续,而非成熟于外境。成佛后已经彻证我空、法空,解脱一切烦恼障、业障,不同于凡夫造业感果。善因,就是当下一念与佛法相应的心:调伏烦恼的心,反观自省的心,希求进步的心,忆念佛法的心。在这样的心念指导下,去造作相应的行为。首先要学习佛法。

人心的贪嗔痴多了,世界上的痛苦就多了。修行佛法,熄灭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并帮助更多人净化内心烦恼,让这个世界更加和平与美好。

烦恼就是魔。当下这一刻,既是果也是因,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一个苦果来接受,就会倍加艰难;反之,把它看做一个种因的机会,当下就是出路。改变心念,不要继续串习负面的东西,要靠发愿来给自己动力。

要直接化解嫉妒心并不容易。在其他方面多努力,平时多熏习佛法,发广大心、树立宗旨,多修习“观功念恩”,培养起欣赏他人、谦虚好学的习惯。从大的方面入手,从好的方面入手。内心有了宽广的余地,心念才有办法转弯。

恨一个人,折磨的是自己;放下仇恨,解脱的也是自己。因缘迁变,你恨的那个境界已经远去,只是这把火一直留在心头,灼烧着自己的心。心念与因缘,都如流动的河流,不要执着于它的“实在”,放下这个执念,把自己从烦恼的笼中释放。

随时随地观察此时、此刻的心念,直面自己的烦恼,用佛法去观照、对治,就是道场、就是修行。不要用妄想、成见、言辞把自己包装起来,把自己的烦恼掩饰起来,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那样就不是直心了。

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把它从贪嗔痴修改为慈悲、智慧,这样我们自己会越来越清净、快乐、无畏,也能有更大的心量和能力去帮助更多人。

放下是一种超越,彻底解决内心的问题,而不是被动无奈的逃避或表面上的不在意。不修行,人就很难认清自己的心念、烦恼,更谈不上控制;修行,就是要让自己能够慢慢控制自己的心。所以,“放下”不是想放就放的,要有足够的慧力才能够做到。

种一颗种子在地里,精心护理,也要时日慢慢长大,都是有时节因缘的,命运也是如此。改命的关键是改业,业的核心是我们的心念。要改习气、改知见、改心念,让念念都是善净的种子,不仅命运的改善可期,当下也能远离焦虑、烦恼。

我们决定不了别人的心念和行为,只有决定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别人的烦恼,不应成为决定自己怎么做的理由。慈悲融化嗔恨、智慧斩断烦恼、精进战胜怯弱。人生的本质就是心识、心念。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