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鹿母经


佛说:过去,有一个鹿群,有数百只鹿,因寻逐水草而接近都邑。有一次国王出外狩猎,鹿群被追逐奔散。一只怀孕的母鹿被追得落单,又饿又累,又因与鹿群失散而惆怅。此时,母鹿生下二只子鹿,自己去寻找食草。孤独无依的母鹿惊魂未定,慌张中落入猎人的陷阱,悲鸣着想逃出,却无法脱身。

猎人听到声音,到陷阱查看,见到母鹿心生欢喜,当下欲加杀害。母鹿向猎人叩头哀求:我刚产下二子,它们尚幼小无知,眼睛才刚张开,还看不清楚、不识东西,乞求给我一点时间回去带它们认识水草,使其能独立生活。我很快就会返回,绝不背信。

猎人听到母鹿这一番话,感到非常惊怪!便回答母鹿:世人尚且没有这样的诚信,何况你是只鹿,放你离去,岂会再回来?绝不能放了你!母鹿说:放了我,二子就能存活;不放我,二子必定不能活命,母子俱亡,没有机会告别;如果我死,能保全二子,则可免于三鹿俱亡的痛楚!

母鹿于是说偈祈求猎人:我身为畜兽,游处于林泽,贱生贪躯命,不无故送死。今日落陷阱,理当被屠宰,不是惜自身,但哀怜二子。

猎人听到母鹿所说的话,感到甚为奇异!但心里还有想得到猎物的贪念,于是回答母鹿:世人不实奸诈难以相信,万端虚伪狡猾,爱惜身命、少有能受死的,人都难以信守约期回返,何况是禽兽岂会去而复返?我绝不会放了你,你不要想脱逃。

母鹿涕泪以偈悲诉:虽身为贱畜,不识人义理,怎能受慈恩、一去不复还?宁受割裂痛,不为虚伪存,哀怜二幼子,所以求暂归。又作誓言:世上极恶人,斗乱比丘僧,破塔坏佛寺,及杀阿罗汉,反逆害父母,兄弟及妻子,身堕地狱报;若我不还来,罪报大过此。

猎人听母鹿这样说,心里愈觉不安,感叹说:我虽得生为人,但却处世愚痴、背恩而薄义,以杀猎为业,残害众生,欺伪不实、不当而得、贪求无耻,不知无常、不识三宝。这只母鹿所说异于人类,其誓言真诚恳切,至情至理超乎寻常。猎人于是打开捕兽器,放鹿归去。

母鹿回到二子的身边,低头鸣吟,舔舐鹿仔,一则以悲一则以喜,说偈言:一切恩爱相会,皆由因缘和合,合会必有别离,无常难得恒久。今我虽为尔母,恒恐不能自保,世间多所畏惧,生命危如晨露。

于是母鹿领着二子,教它们识别水草,垂泪对二子说:我今早行路不慎,误堕入猎人陷阱,即将被屠宰切割,全身粉碎成肉糜。因挂念你们,所以乞求猎人让我回来,今当依约定回去就死,但怜你们幼而孤,要努力自求活命。

母鹿说完,便舍子而去。二子悲鸣依恋其母,紧随在后,但它们脚步未稳,时而跌倒、又再起身追母亲。母鹿回头命令幼子:你们快回去,不要跟来!勿使母子俱亡。我甘心就死,只是哀怜你们尚不知如何生存。世间无常,会必有离,我自薄命、你们福薄,同遭此命运。何必悲伤徒增忧愁?我当速往以了业报。

于是母鹿为子再说偈:吾前生贪爱,今生为畜身,有生皆有死,终不能解脱。一意离贪欲,然后能大安,宁守诚信死,终不欺诳生。

二子悲号恋慕、跟随母亲来到陷阱处。见猎人卧于树下,母鹿长跪,感恩地说:您之前放我回去,德重过于天地,我蒙受慈恩,赴约还来就死。您的恩德难忘,所以不敢违命,即便恩报千次,犹不足报尽慈恩。

猎人见母鹿之笃信守义就死,至诚的志节、慈悲的善行发自于内心,宁舍生命也不违誓约,且见其母子悲恋相寻而来,心生慈愍,便向母鹿叩首谢罪说:您德高如天神,笃信守义、不违誓约,我心惶恐不安,岂敢违逆于天而加害你。宁愿自碎己身,与妻子儿女分离,也不忍心生起一丝伤害灵神的念头。

猎人立刻放母鹿及子离去。母子悲喜交集鸣声呦呦,以偈答谢猎人:贱畜生在世,命当充厨宰,即刻被烹煮,求归辞二子,您仁慈爱物,令我见二子,今又蒙放归,德祐积无量,非口所能说。

猎人将此事经过据实禀报国王。国人知道了,亦皆肃然起敬、赞叹鹿兽能这样地慈仁信义!国王因此下令禁止杀猎。母鹿与二子回归鹿群中,鸣啸招呼同伴,游集草泽,各安其所。

佛告诉阿难:我往昔累劫勤苦度众如是。当时的母鹿是我过去身。二子,一是罗云,一是罗汉朱利母,国王是舍利弗,猎人是你的过去身。我所入各道,皆精进行道,积善无厌而不住功德,虽为禽兽亦不忘行菩萨道,方便化导众生,使其济度生死苦海,蒙获安乐。因此功德得以速成佛道,如此至诚忠信,不可不践行。

典故摘自:《佛说鹿母经》

省思:

一意离贪欲,然后能大安,宁守诚信死,终不欺诳生。母鹿笃信赴死,而慈愍幼子。以此诚信慈愍,感化猎人、国王,乃至国人。如来成佛之前,历劫行菩萨道;以慈悲心,不住涅槃;为众生故,不厌生死;大权化现于各道,皆为度脱法界一切众生。为佛弟子当向佛陀学习,诚信慈愍、度化众生,恒行菩萨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七佛传法偈(三)第三、毗舍浮佛传法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

善士问:请问如何摆脱缠身灵?海涛法师答:这个有一些人非常关心,人一旦被东西附体了,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首先你要从自己的心灵上找问题,可能你有很多的心态是不好的,你..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菩萨贤圣僧,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为利一切如母诸有情,愿证诸佛般若究竟义。【称念圣号】:(三遍)南无本师释迦..

“吉祥卧”就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记载:“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腋如师子王,累足而卧。”说明释迦牟尼卧着时采右..

贪、嗔、痴的含义: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贪就是无求无欲,不贪是前五识转为成所..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文殊师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