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休: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五十亦难矣。虽有至七十者,古来犹稀。人只见眼前老者,不思不待老而去者多矣。况世间无非是苦。但不思省,故不觉知。不称意时,固为苦矣。如或称意,亦无多时。父母妻儿姻亲眷属,或疾病死亡,或杀伤离散,或自己大限忽然而至。平生罪恶,岂得全无。

且以目前言之,起一不正念,说一不正语,视一不正色,听一不正声,为一不正事,无非过恶。况所食者众生之肉,所衣者亦杀众生而得。又况所有过恶,不止于食肉衣丝。不思则已,思之诚可畏也。自少至老,自生至死,积累既多,缠绵坚固,无由解脱。闭眼之后,不免随业缘去,杳杳冥冥,知在何处?或坠地狱,受诸极苦;或为畜生,受人宰杀;或生饿鬼,饥火烧身;或入修罗,嗔恨所迫。

虽有善业,得生天上人间,受尽福报,依旧轮回。漂流汩没,无有出期。唯有西方净土,最为超脱轮回之捷径。色身难得,趁康健时办此大事。当常作念云:吾曾自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不曾知此法门,故不得出离。

今日知之,岂可不即时下手。年高者固当勉力,年少者亦不可因循。命终径生极乐世界,回视死入阴府,见阎王受恐怖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演莲法师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生命犹如水上泡沫,生灭无常。有些人只活一岁二岁便夭折了;有些人活到十几二十岁就短命而死。普通人能活到四、五十岁也就不容易了。虽然也有活到六、七十岁以上的,但那已经是古来稀了。人们通常以为年老的人才会死,其实,活不到老年就死去的可多着呢。况且活在这个世间,无非是苦。只因为人们不愿多往这方面去想,所以才没有体会。

譬如人不称意时,固然是苦,即使诸般称意,又能得意到几时?父母妻儿姻亲眷属,或因疾病死亡,或因杀伤离散,像这生离死别的痛苦,有谁能避免?当自己生命即将终结,反思平生所为,岂能全无罪恶。就以目前来说,心中偶尔起一个歪念头,或说一句不该说的话,或看一眼不该看的色相,听一句不该听的声音,或做一件不正当的事,无非都是过恶。

平常口食鱼肉荤腥,身穿绫罗绸缎,直接或间接,不知冤杀了多少生灵。况且平常所做的过恶,还有比这吃肉穿丝绸更严重的。不去想它,还以为没事,仔细想来,着实可怕啊!人生一世,自少到老,从生到死,所造的罪业,积累既多,缠绵坚固,怎能解脱得了?一旦身死之后,不免随业缘而去,前途渺渺茫茫,不知魂归何处?或坠入地狱,备受诸般极刑的痛苦;或变为畜生,惨遭宰杀之苦;或生饿鬼道中,常受饥火焚身之苦;或入阿修罗道中,常为嗔恨所迫之苦。

即使这生修有善业,得生天上人间,福报受尽,依旧还要轮回,漂流汩没,何时能有出离苦海的一天?唯有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才是超脱轮回的捷径。人身难得而易失,趁现在健康之时,赶紧预办此大事。心中常作这样想:我从无量劫以来,轮回六道,只因不知有此法门,所以不得出离。现在既然知道了,岂可不赶紧操办?年老的人,固当勉力念佛;年少的人,也该早办资粮,不可因循,坐失良机。

他日命终径生极乐世界,再回头看看那些死入阴间,畏见阎王遭受恐怖的人,其间苦乐悬殊,有如天壤之别,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啊。

龙舒净土文卷第三 普劝修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关于王日休

王日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王日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王日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王日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