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五味,人间有腊八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日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人们喝腊八粥,吃腊八面,腌腊八蒜,做腊八豆腐。
腊八节,标志着年的正式开始,也是春节前最隆重、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谚语说,“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腊八数初一,没远的日子了”。
这句话很有点哲理,一个意思是说总算是快要熬到头了,日子再苦总有个头,有了头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就有了信心,活得才有希望。
另一个意思是再好的日子也有结束的时候,再好的花也有开败的时候,就是告诫我们,失意时不要气馁,得意时不要张扬。
在古代,腊八节这天,还有击鼓的风俗,称之为“腊鼓”,以象征驱逐瘟疫,保太平迎新春。
充满希望而平安地生活,这也是今天我们所向往的。
两大节日的合流
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日”。
腊日是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年末进行敬神祭祖,祈求丰收和吉祥,它包括腊祭和蜡祭。
腊祭的祭祀对象是祖先和门神、户神、灶神、土神、道路神等,由于祭祖是一种家族活动,腊祭后来发展出了家庭团聚的习俗。
蜡祭是为了庆祝农业丰收,主要祭祀对象是与农业有关的神灵。同时蜡祭带有年末纵酒狂欢,为一年的劳累减压放松的特点,后来就有了为新年采办年货的性质。
腊日的具体日期最初不固定,在东汉时期,才被固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上。
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了腊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说法,称之为“法宝节”。
这两大节日时间接近,互相影响,逐渐合流,成为今天的腊八节,保留了腊日的“祭祖”和法宝节的“供佛”。
任何一种文化的成长,必然有它的深刻的精神内涵,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断寻找精神领域的突破的道路,以求更加幸福美满的人生。
中国人绝对是有信仰、有精神创造的民族,自古以来,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繁衍几千年,用敬天祭祖的活动,来展示我们独特的信仰。
我们信仰天地、自然、道德、命运、奋斗。
我们相信上天是给与我们一切的伟大存在。“人在做,天在看”,“天生万物以养民,人无一德以报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们活在这个无形的系统之中,恭敬上天以求安康,顺应上天所制定的规则生活。
我们相信大地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厚德载物”,要培养深厚的德行,才会被赐予智慧与财富,来建设生活的家园。
我们相信对祖先的无限缅怀和思念,遵循先贤的教导,可以使我们知道来处与归宿,对传统不疑惑,对未来有信心!
七宝五味腊八粥
腊八节里最隆重的仪式是喝一碗腊八粥。
腊八粥来源于腊日祭祀用的供物和佛教的“施粥”活动。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传统上用米、豆、枣、栗、莲子等七种原料,共有五种味道,所以也叫“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生活何尝不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五味杂陈?
尝尽红尘的各种味道,回归于素朴和平淡,以一颗平常心与生活和解,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的意思。
一碗腊八粥,融合了谷物种子的精华,可以给人们添福添寿。
熬腊八粥时,火在燃烧,水在沸腾,米在翻滚,辅料在流动,在内容上,体现出和衷共济的团结,显示出兼收并蓄的包涵;在制作上,既有吸收一切,接纳一切的气度,也有消化一切,融解一切的能量。
所以,腊八粥虽平常,却吻合中华文化弘大广博、和谐共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