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来面对一切境遇


面临一切境遇,无论顺与逆,好与坏,善与恶,皆泰然视之为修行的对境,视之为成就助缘,将一切对境转为道用,即是恒时欢喜。这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到呢?只有依佛法,依智慧、依觉悟的人才可以做得到。

转化一切对境为道用,视之为美善,观其为成就的助缘,当遭人谩骂时,当遭人殴打时,当被人欺骗时,当被人伤害时,统统转为道用,当做修行、成就的助缘和对境,内心如如不动——不离觉性——心甘情愿地接受,心平气和地面对,而绝非表面平静内心别扭。

有的人稍微懂一点因果,害怕造业而勉强憋着,第一次还行,第二次也行,第三次就爆发了,彻底完了。真正做到内心如如不动确实有点难,虽也可以强忍,但还是不究竟。

那么如何做到心甘情愿地接受,心平气和地面对?也许有些人心里想“这是不可能的事,谁能做到啊……”,以觉悟,以智慧完全能够做到。

佛和凡夫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对于佛来说,无论身处何种对境,始终保持心甘情愿、心平气和的状态,内心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而凡夫的言行与心念,相形之下不啻云泥之别。在外在显现上,在吃喝拉撒上,佛与凡夫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是佛,也是以人的形象来度化众生的,因此,在示现上、在表面上,佛与人别无二致。否则,怎么度化人啊!虽然表面一样,但是内心的境界天差地别,尤其遇到对境时的表现堪称天壤之别。

凡夫就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自我束缚,自己把自己关在了笼子里,佛不会犯这种错误,不会做这种愚蠢之事。佛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普贤行愿品》所赞:“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其内心不会被染污,无论在何种对境中都是平静泰然的,无论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无论在浊世还是在净土,他的觉性、他的光明都是不减不增的。

日常生活中,对境肯定多,尤其是不好的对境更层出不穷。有没有学佛,有没有修行,有没有变化,可以在对境中衡量。当真正战胜了逆境时,还要进一步战胜顺境。如果在顺境中内心也能够如如不动,不落陷阱,你就彻底就胜利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