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诠释发心
佛教的百千法门中,“发心”最为重要。佛教将“心”比喻为“田”、“地”,发心就是开发我们的心地。
世间的土地经过开发,就可以建筑,就能利用;世间的田地经过耕耘,就能播种,就有收成。同样的,我们只要懂得开发心田,内心的宝藏就能一一出土;心的田地不开发,就是外缘、福德具足,也不能长出菩提之苗。就像一粒种子,如果没有好的田地,也不能结出好的花果。
省庵大师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心发,则佛道堪成。”世间上,发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发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儒家的学者叫人要立志,佛教的行者要人发愿;立志、发愿,就是发心,心一发,则志可立;心一发,则愿可成。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人,有一天带弟子外出,徒弟背了包袱跟随在后面,突然心里起一念:“世界如此的多灾多难,众生如此的多苦多障,我应该有菩萨大慈大悲的发心,来救度众生。”证得阿罗汉果的师父,因为有“他心通”,知道跟随在后面的徒弟,发起度人的菩萨心,立刻停下来对徒弟说:“包袱给我,你走在前面。”徒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把包袱给师父,师父则背包袱在后面跟着。
走了一段路后,徒弟看到脚下有一个水塘,成千上万的蚂蚁被水围困,又兴起一个念头:“唉!世界之大,众生之多,我连这水塘里的蚂蚁,也没有办法救度,哪里还能救度天下的众生呢?”走在后面的师父,知道了徒弟心意,就说:“包袱拿去,走到后面去!”可见初发心后要维持到完成非常的不容易。
发心的力量是很微妙的,例如:我发心吃饭,饭菜就会很好吃;我发心睡觉,就会睡得很甜蜜、安然;我发心做一个好人、我发心要做一件好事,就会心甘情愿。
心好像田地、沙滩、海埔新生地,开发后,就能发挥它的作用,心一发,所做的事情,质量就会不一样,这正是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只可惜一般人只懂得要把荒地、山坡地,开发成为农地、建地,不断心外求法,却不知道自己的心里就有无限的宝藏、无限的能源。聪明的人应该反求诸己,应该由外向内,来开发我们自己心里的能源和宝藏,因为心里的田地开发了才能播种、才能生长、才能收成。
在家人的发心,是发增上心,出家众的发心是发出离心,如果能够再高一层,发菩提心,就能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每一个人要用增上心来开发心田,要用出离心来耕耘心田,要用菩提心来播种心田;要开发心里的慈悲、智慧、信仰、力量、惭愧等宝藏,发心待人慈悲、发心精进修行、发心改变气质、发心减少烦恼,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发心,就有力量,心一发世界就不一样了。
经典说:“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功德就是从发心中成就、增长,人生也从发心中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