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品新茶,当心“削胃”
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处处蕴涵保健之道。4月,又到一年一度春茶上市的时节,记者近日走访茶人,了解今年品茶的新风尚,同时提醒大家茶虽好饮,但饮茶须得分体质。
约从去年年底开始,台湾陈年老茶悄然在茶人中流行。大家都知道云南普洱茶等黑茶放得越久越好,适合收藏,但台湾有的乌龙茶也是越久越好,名贵的品种有文山包种茶,价格从几百到几千都有。
为什么茶人钟情台湾陈年茶?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物以稀为贵,并具有一定品质保证。台湾的茶艺盛行了40多年,茶叶从选取、采摘到制作工艺,都按照国际标准,形成规范化流程。其次,陈年老茶有暖胃的效果,这可能是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的都市人喜欢它的原因。
美女品茶:茶道易学难精
杨依萍:广州茶人圈中颇有名气的奇女子,不但爱品茶,而且醉心于经营茶艺馆、弘扬茶道,把它当作自己终生事业。
杨依萍的茶龄很长。早在1988年,她有亲戚朋友从台湾回乡探亲,带回一包价值1200元的台湾冻顶乌龙茶,这在当时绝对称得上的贵价茶。但令她更大开眼界的还有那一整套琳琅满目的茶具:品茗杯、闻香杯、紫砂壶有的她以前见都没见过。尤其是闻香杯,弥散着淡淡的茶的清香,令她深深陶醉。这是茶给她最初留下的美好印象。也从那时开始,她开始有意识去喝好茶。
1996年,从美国归来的杨依萍,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于工作关系来到粤东,潮汕功夫茶的清香,唤起她少时美好感觉。于是,她做出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拜台湾茶艺大师范增平为师。范增平被称为第一个把茶艺带近中国大陆的使者,而她是范增平在内地所收的第一个弟子。在他的指导下,杨依萍较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关茶的理论,在两个星期基本可以区分鉴别六大茶类。但是,杨依萍认为,茶道易学难精。
即使同一种茶叶,采摘时机、山脉、海拔高度、土壤等因素不同,也会具有不同品质。要真正学会对茶叶进行品、赏、鉴,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反正我至今没学完。她说。
打破绿茶纸枷锁
苏州作家陶文瑜本是个绿茶分子,就像他坚持足不出苏州一样,倚仗着天时地利忠贞了多年。每年春天二两碧螺春是必喝的,然而一年也就这二两,其他的品种如毛尖都不过半斤,剩下的统统交付给了龙井。但40多岁时邂逅了滇红,一切就不同了,他开始义无返顾地改弦易张。理由是,滇红大气、开朗,让人心下一亮、神清气爽。而之前的天时地利的忠贞也就顺势成为了一场包办婚姻,滇红则成为打破他纸枷锁的女神。
这么说,只是其一。
其二是,今年的绿茶品质都不太好,喝起来单薄、寡淡得很。有一天,他从苏州东山开会回来,看到沿途的碧螺春在车水马龙中蒙上厚厚的尘土,心下恻然。茶如人,生态培养了气质,以前东山是不进车的,现在车来了,尘多了,声喧了,而茶也开始废了。品质不好的茶让他索然,于是,索性不喝。
喝滇红,像是遇到了故人,一喝就放不下。用紫砂壶冲泡,但要用玻璃杯子盛。有什么特别讲究吗?也不是,不过是为了合个眼缘,玻璃杯盛红茶,养眼得很。对于像陶文瑜这样的苏州文人来说,高品质的生活就是悠闲生活。喝茶细致到养眼的程度,犹如他们挚爱的苏州菜一样,讲究的就是那个精致的悠闲。
陶文瑜认为最好的喝茶地点就是单位,介于园林和院子之间,也就是介于精致和随意之间。这种状态喝茶最好,最随意也最贴心。最不喜欢的是在茶话会上喝茶,那是谈话,不是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