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禅定(惟传法师)


修习禅定

1.概 说

再跟大家介绍禅定方面。我们上次九天的禅修已经有介绍过,现在再把重点跟大家提醒一下,让大家在禅定方面能够更具体的掌握。你有禅定的基础,你就会有止观的智慧。禅定方面千万不要落入在世间法的定,这是一再提醒大家的。世间法的禅定是在各种禅相、禅姿、感应加持神通……上面绕,以及在打坐的姿势、时间的长久、气动这方面比较。世间法的禅定,你越修你的心会越僵硬;当你修定有成,你的我慢也会越大。所以世间法的禅定,不管你能够入多深的定;不管你能入四禅八定,或是四禅九定,都一样啊!你的苦、你的烦恼都还没有断除,你还是在苦海里面,你的人生还是苦啊!

佛陀所跟我们讲的解脱法的禅定,那是出世间法的禅定。这个禅定是让我们的心宁静、清净下来。原来我们的心那是动盪不安的。你动盪不安的话,你的心就会有许多的波折、皱折。这样,你怎么能够照见实相呢?所以禅定主要就是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澄清下来、澄静下来。当你的心静下来,如同一面明镜的时候,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它就会如实的呈现在你的眼前;法界的实相、你身心的实相,它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来。那就是契入无为啊!‘法’,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你去造作、想像才出来啊!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只是把心静下来,让法流穿流而过。

这第一、二天的功夫,都是让你的身心能够安顿下来、宁静下来。如果你能够熟练初禅五支的话,那后面的二禅、三禅、四禅,你就可以很顺利地进入,五定到八定也是如此。今天先跟大家介绍初禅,只要初禅你会了,二、三、四禅你就会进入。明后天会陆续跟大家介绍活生生的五定、八定这些。出世间法的禅定,不是坐在那里枯坐的那个禅相的禅定。出三界也不是在打坐之中入深定,才算入三界、出三界。不是这样啊!我们这次禅修会跟大家介绍活生生的三界。你要怎么样看到活生生的三界,然后能出又能入呢?往后几天会陆续跟大家介绍,但你的心是要越宁静,越净化,你才能够体会得到。

2.世间法的禅定——寻、伺、喜、乐、一心

现在先跟大家介绍寻、伺、喜、乐、一心的初禅。寻,就是找寻一个目标、找寻一个所缘,让我们这个动盪不安、心猿意马到处飘盪的这个心猴,让它能够安静下来。你要让它安静下来,就要有一个方法,它才能够定下来。而佛陀跟我们介绍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出入息法。事实上,出入息法以及身念住方面的应用,都能够很快的让你的心安定下来。所以不管是在禅堂内的静坐,或是禅堂外的经行,这些都是让你能够好好的寻、伺;让你的心能够找到一个很不错的所缘,然后安静、安定下来。当你的心能够安止在这个出入息上,或是在那个动作上,而且又懂得放松的技巧,你的喜禅支、乐禅支就会很自然的产生。

如果你用的方法不正确,有所求或是绷紧、僵硬的话,你的身体会僵硬,心也会僵硬。那个有所求就是僵硬;你急着要成就什么,也都是你心的僵硬。心僵硬的话,你的喜禅支、乐禅支就不会出来。纵然有时候会有一些很舒服的觉受,那个觉受也是因为你用练气功、练功夫把它练出来的。那不是自然的!如果是自然的喜禅支、乐禅支,你只要一静下来,一放松,明觉度够的时候,你的身心、你的身体,当下它就一直在波动、脉动;即使很微细的脉动,你都可以觉察到。当你很放松又觉察到那很微细的脉动,那个喜禅支、乐禅支它就会自然生出来。你能够一心一意的在呼吸或是动作上面;在那个所缘上面系住,寻、伺、喜乐、一心俱足的话,这样,你就能够算是进入初禅。

当你能够进入初禅,粗的禅支——寻、伺慢慢的放下,而那个放下也是自然的过程。本来你是有用力刻意的找寻、拉扯,那是因为你的心很容易跑掉,常常东奔西跑。一开始,通常你都要不断地把它拉回来,但拉回来没有多久,它又跑掉了;跑掉之后,当你觉察到的时候,又要把它拉回来。所以一开始你的心没办法安住在当下,你通常都要不断的寻、伺,把跑掉的心找回来,安住在所缘上面。当你慢慢的习惯了,有定力了,你不用再刻意地去寻、伺了,它已经是常常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这时候,寻、伺的功夫就可以放下。放下寻、伺,你内心只是喜悦、安乐、详和、一心。这就是进入二禅。当你能够进入二禅,后面会越来越微细,你就自然能进入三禅、四禅。在《阿含解脱道次第》这本书里面有跟大家讲过,对大家开发智慧、断结、证果,最有益助的是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

3.出世间法的禅定——觉、观、喜、乐、一心

现在就跟大家介绍觉、观、喜、乐、一心,从出入息当下,就可以切入见法,止观双运。如果你不懂得出世间法的止观双运,你的出入息会只是世间法的禅定。它可以引导你入深定,是不错!但是你不容易开发智慧出来。所以真正能够开发智慧的是觉、观、喜、乐、一心。而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在觉、观,有觉、有观。在出入息方面,你怎么样做有觉、有观呢?本来我们只是看着呼吸的进出、收缩、膨胀。其实这只是一个觉性的开发;事实上,你要有观,这个观是在一吸一呼的当下,你就要去体会无常的法印——一吸,你的身体补充新的风界元素进去了;一呼,你的身体又排除出一些旧的风界元素了。一吸一呼你身体里面的风界元素,它是不断地在流动、变化;一吸一呼它都在告诉你无常法印啊!

有时候你可以憋着气不呼吸,看你能够憋多久。你憋不到一分钟你就会很难受了啦!你要深刻具体的去体会:‘这个呼吸不是我所能决定的啊!’你的呼吸是你身体的众生在决定,而你的呼吸跟整个法界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啊!你的呼吸不是‘我’在决定。所以包括一吸一呼,你都要去体会‘无我’——你连自己的呼吸,你都没办法掌控、都没办法主宰啊!你这个‘我慢’能够主宰得了自己的呼吸吗?‘我慢’它是没办法主宰呼吸啊!一吸一呼——当你吸气的时候,就好像你抓了很多东西进来,你能够抓着不放吗?你能够让气息不要动吗?你能够让无常的法流不要流动、不要变化吗?当你吸饱气之后,你憋着看看你能憋多久?没多久,那些气还是要冲出去的。所以在一吸一呼的当下,你要去体会‘无我’——无我的法印。因为‘我’做不了主,‘我’没办法主宰、掌控呼吸。

再来,再去体会如果没有大自然的空气、没有法界的空气,我怎么呼吸呢?我这个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不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这些新鲜的氧气、空气,我怎么能够呼吸呢?我怎么能够活着呢?所以在一吸一呼里面,你都要深刻地去体会,你跟整个法界完全密不可分的关系啊!没有法界的支撑、没有法界的养育,我怎么能够活着?不要以为说修行成佛、修行证果,他就能够飞天钻地,就可以不需要这个大地;就可以不要呼吸。没有那回事啦!不管他是解脱者;不管他修行境界多高,还是一定是要仰赖这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他才能够存在啊!

真正的解脱者,那是回归法界、回归大自然啊!充满着感恩,那里面是没有我是、我能、我慢啦!所以在一吸一呼里,你都要有觉、有观。当你体会越深,你的法喜就会不断的涌现啊!喜禅支就会出来,而这样的法喜它会不断的持续;乐禅支也会自然的出来,自然而且又会持续。不管你在打坐中,或在漫步经行中,那个喜乐,它都会一直的涌现。所以大家从一吸一呼里,要去体悟无常、体悟无我;一吸一呼,它一样可以协助你见法。这就是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

4.体悟无为无修

再来,就是当你在动作的时候,要清楚地觉察你现在的动作,做什么事情,你都很全然的去做。记得!每一个过程都是目的,你要把目的跟过程结合在一起,当下就是全然的承担。你不要想说我几天之后,我才能够证悟到什么,我必须要得到什么、看到什么,那才算。其实不然,你能够安住在当下的话,你处处都是见法、处处都可见法。所以要全然的活在每个当下,做什么事情都全然的去做——打坐,就很全然的一心一意的去打坐;经行,就一心一意的去经行。这个一心一意里面,都有未到地定以及初禅的定力喔!包括你要吃饭也是一样,清醒明觉一心一意的吃饭;要洗澡、要上厕所,一样都是全然的活在当下清醒明觉。包括说如果你当下很昏沉想睡觉的话,好吧!你就一心一意的睡觉,全然的接受,不要拉扯;身心疲惫需要休息,你就让它休息。如果昏沉、疲惫而想休息,你又在那里拉扯的话,那你的生命都挫耗掉了。

禅宗有一句话‘饥来则饭,倦则眠’,对治饥饿最好的方法就是吃饭。对治饥饿的方法,我尝试过很多,唸佛、持咒……都没有效。我再怎么样礼佛、求佛,我的饥饿还是存在;我再请十方佛菩萨加持,我的饥饿还是存在;我再怎么画饼充饥,饥饿还是存在;我再怎么想像吃很多丰富的大餐,饥饿还是存在啊!所以修行最真实、最纯朴的就是面对现实来解决问题。我不用掩饰,不必去造作说我很厉害——肚子饿了在那里唉唉叫——我想像一下就不会饿了吗?返璞归真啊!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疲倦要睡觉的时候,你就让它休息,因为我也尝试过啊!当我身心疲倦,我用各种方法去对治都没有效,或者都只是一些暂时的舒解。对治昏沉、对治疲倦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心一意的睡觉。不容易呀!你不要,让你睡觉的时候,你又在那里拉扯,睡得不安,不好意思睡。如果你能够全然的去做,你的生命品质会不一样啊!你会过得很真实,活得很真实。

所以禅宗所讲的‘饥来则饭,倦则眠’。那不是懈怠,那是整个修行十八般武艺全部都玩过了,最后发现还是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啦!当你精神好的时候,你才能够真的很全然放松地止观双运,不造作、不用力;你才能够见到自然而真实的法。这时候呢?大自然的法流它也会如实的穿流而过,穿流你那柔软的身心。所以修行你会从原来很作意、很造作的这种情况,因为慢慢的体会而走在中道上、走在实相上,慢慢的会返璞归真,到后来那是来到无修、无证、无所得,无修之修啊!这些都是要大家认真的去做;做了之后,再调整。

你要到达无修,一定要经过有修;你没有透过这些有修有为,你没办法体悟无修无为。现在大家继续用功,把初禅这些要能够熟练,你能够做多少就算多少,不要去跟别人比较。再来,就是把名色分界慢慢地开发出来——清醒明觉。这两天是让大家开发觉性,再来第三天,会跟大家分享‘永嘉大师证道歌’,让大家把整个闻、思、修、证融贯一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禅道

禅道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道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道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