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饼“古龙涎”,曾是宋代最时髦的香气
“月华冷沁花梢露。芳意恋、香肌住。心字龙涎饶济楚。素馨风味,碎琼流品,别有天然处。”
古人的诗词中常有对龙涎香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龙涎香的香气如花香般清雅可人。
但诗词中的龙涎香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龙涎香,多半皆为诸香调配而成的龙涎香饼。
合香香饼
真正的龙涎香是抹香鲸肠胃中的凝结物。抹香鲸吞食鱿鱼后未能消化章鱼的喙骨,让抹香鲸肠胃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黑色的分泌物。分泌物逐渐在肠胃中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块状物质。
抹香鲸吞食大王乌贼
抹香鲸肠胃中的凝结物排除体外后,过经阳光、空气和海水长年洗涤后,会变硬、褪色并散发香气,便是千金难求的龙涎香。
龙涎香来自抹香鲸
龙涎香是世界上最难获得的香料。一块龙涎香要在大海上漂浮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会被海水偶然带到海滩。
如果有幸捡到一块,那也等于中了头彩了。
龙涎香是由衍生的聚萜稀类物质构成,此物质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不少的花香味和树脂的清香正是由于其含有萜稀化合物而形成的。
龙涎香本身无多大香味,但燃烧时香气四溢,有点像麝香,又比麝香幽香,被它熏过的东西,芳香持久不散。
阿拉伯海域自古即是龙涎香重要产地之一,龙涎香也由阿拉伯人传入世界各地。
热爱香料的阿拉伯人,在食物和饮品中添加入龙涎香增添风味,阿拉伯民间故事《阿拉丁神灯》里,阿拉丁就有喝过带有龙涎香风味的咖啡。
用龙涎香与麝香调制的“龙涎香膏”是阿拉伯王公贵族的专属。关于阿拉伯熏香在往期文章芳息不歇的阿拉伯熏香中有提到,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阅读。
从古至今龙涎香一直都是最为奢侈的香料,深受世界各地王公贵族的喜爱。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欧洲皇室女性都将龙涎香当成重要香料使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龙涎香十分痴迷。献身于公共场合之时,喜欢佩戴羊皮制的芳香手套。
手套浸有龙涎香、玫瑰水等香料。伊丽莎白的个人爱好,引领了后世“芳香手套”的流行。
宋徽宗 • 赵佶
在古代中国身价不菲的龙涎香一直是宫廷寻觅的“第一香”。龙涎香价昂,一旦使用通常都于宴客或是庆典为主。
宣和初年宋徽宗在睿谟殿赏元宵,大宴近臣,参加宴席的王安石有诗记载了宴席中使用龙涎香:“层床藉玑组, 方鼎炷龙涎”。
宋徽宗还曾用龙涎香、沉香、龙脑等香料,制作芳香的蜡烛。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中记载:“宫中以河陽花蜡烛无香为狠,遂用龙涎、沈脑屑灌蜡烛内......”。
宋徽宗觉得用来照明的蜡烛没有香气,少了一点文雅之气。将龙涎香、龙脑、沉香掺入了蜡烛之中。蜡烛点燃之后,蜡烛受热融化,香料也因热力的催发而馥芳满室。
夏天的时候,宋代皇宫中还会将龙涎香制作成香珠,于热暑之际悬挂于纱厨之上做避暑之用。
龙涎香念珠
“龙涎香”是宋代比较流行的香品,《香谱》中以龙涎香命名的香方有二十多种,但使用龙涎香香料的方子就几个。这与龙涎香的价格高昂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般文人虽甚难使用龙涎香,但通过合香之法也能模拟出许多类似龙涎气味的香饼。
古人制作龙涎香以水沉为本,杂以脑麝香花(或花露)。制作而成的合香,香气中带有明显的花香之气。
李彭老的《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诗云:捣麝成尘,薰薇注露,风酣百和花气。,素馨花和茉莉花也是制作龙涎香常用的香花,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中记载:“制龙涎香,无素馨花,多以茉莉代之。”
蔡絛的《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古龙涎”:“每以一豆火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只需如豆般大小就能满室皆香,香味能保持一整天不会转淡消逝。
此文记载的“古龙涎”,并非真龙涎香,应该是龙涎香掺混其他香药所制成的龙涎香饼。以真龙涎香入香,可以使其它香料具有精致柔和的韵味,让香品的香气更加稳定和持久。
古龙涎香饼原本是分赐给大臣的,宋徽宗发现此香的精妙后,并将龙涎香饼一一收回(说好的金口玉言呢?可见宋徽宗是多么不靠谱)。
此方中也没有以龙涎香入香,使用了古人认为仿制龙涎香最好的香花—素馨花。这方“古龙涎香”,或许就是古人诗词中常提到的素馨花香调的龙涎香。
素馨风味,碎琼流品,别有天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