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道;心有恶念,则现三恶道境;心念声闻,便现声闻境界;心念缘觉,变现缘觉境界;心念菩萨,变现菩萨境界;心念佛,自然变现佛境界。这是心念为因,境现为果,境由心现,心遂念成。如果说,心不念佛,也能现佛境界,那么,心不念善,也能现三善道的境界,心不念恶,也能现三恶道的境界,那就拨无因果,否定因果的规律了。

因此,念佛人能否往生极乐,但问自心,不必他求。若人口虽念弥陀,而心却起恶念,只知恋娑婆,不欣愿生西方,我说此人难得往生。为什么呢?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没有种西方因,只下娑婆种,又怎能往生呢?纵然念佛人,有一点儿善根,但是口虽念佛,心不想西方,也没有求生西方的愿心,这样的人也不得往生。因为空有其行,而无其愿啊。

所以,这七天念佛,一定要口宣圣号,心求见佛,愿生西方,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去。

十方诸佛,以悲愿度众生,众生也以愿心,求生到十方佛土去。这样,佛度众生,在一个愿字,众生求佛,也在一个愿字。诸佛一大事因缘,不外是愿,众生离苦得乐,也是随愿而成。因此,大家七天念佛,务必发真信切愿,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人说:我不必念佛,我的心就是佛。这种说法,实是否定因果的恶见。不知道,一心可现十法界。心起什么念,必现什么境界。所以心念三涂,才是三涂,心念人天,才是人天,心念声闻缘觉菩萨,才是三乘,心念佛才是佛。

假使说,心不念佛,心即是佛,那么,也可说,心不念三涂,心就是三涂;心不念人天,心就是人天。那岂不是没有因果了吗?佛说: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造种种色。难道佛说错了吗?所以大家千万别受那些恶见人的骗,要知道,境由心现,心逐念成。

调心要知道简择

我们修净土法门,念佛是因,往生极乐是果。经上说,心想佛,心即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由佛起,佛由心念。因和果的关系是互摄互入的。

为此,我们修净土法门,要一心不乱地念佛。

可是我们的心,变化无端,它横冲直撞,不听你的约束。要想使它住于一缘,要想使它不乱,谈何容易;尤其是初学念佛的人,更是对它没有办法。但你不要怕,念佛就是制伏这颗心的最有效的办法。你要时常观照,只要发现它一乱动,立刻高举一声佛号。弥陀圣号好像一条绳索,要用这条绳索,牢牢将心栓住。刚开始想制伏它的时候,它总是不受约束,和你对抗,要挣断这条绳索。那时可要耐心地,坚忍地用功。日久功深,它便慢慢地被调伏了,但绝不是短时间所能见效的。至于要经过几年,那要看各人善根的深浅了。

谈到调心,要知道简择。简是分别,择是选择。简单说,便是要分别凡情障碍,选择清净圣道。

有的人念佛,求人天福报;有的人求神通,乃至信扶乩、跳神等江湖勾当,不知道这都是清净圣道的障碍。你若是不知怎样简择,我告诉你一个最方便的办法,只要一心信愿,念弥陀佛,把一切杂念排除净尽,自然知道简择,有的甚至念佛念到真智发现,当生便可开大智慧,开了智慧当然更明了法的邪正了。这就名为择法觉分。(又名择法支是七觉支之一,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否则,心中下一些乱七八糟的种子,那时很危险的。须知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娑婆苦报,你跑不掉。

调心必须作到心不取境,境不碍心。但是心不取境易,境不碍心难。境不碍心,换句话说,便是对境不起心。

因为仅仅作到心不取境,还不够。有时心不取境,是因为缘缺力弱的关系,等到境缘现前,便难以自持了。例如,好喝酒的人,酒未现前,要不喝还容易;到了缘现力强,酒在面前,想不喝便难了。若能对境不起,才是真功夫。

我们要以弥陀圣号对治,使心不取境。要时刻观察,若发觉心取境,立刻起佛号对治。总使心中不下杂种子,只下西方的种子。时时警觉自己:若下种子,当然要下三涂。纵然不下恶种子,就算是人天的种子,也不出娑婆,不了生死。如果心中仅下娑婆的种子,而口中说要往生西方,那真是南辕北辙了。

所以要注意心不取境。如能完全作到,保证可得到小圣的地位。进一步,若能使境不碍心,那便是大乘根机了。所以念佛法门,实是转凡成圣的枢机。

本来至理绝言,诸佛为了对治众生的心,不得不于离言语法中,而以文字显,以言语说。释迦如来为了对治众生的心,四十九年中,不知说了多少闲言闲语;老祖师们为了调伏众生心,也不知费了多少唇舌。这都是为了使众生佛心清净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千经万论,都是闲文,留下的一篇篇千古佳话,徒劳后人千古追寻。然后往往解文失义,持假作真,不知诸佛意旨不在演文宣教,只求众生心清净湛寂罢了。而世论纷纭,好比张三争论马是黄色的,李四争论马是红色的。却不晓得大家手中只握住了一根马缰绳,而可怜的马儿,不知流落到何方去了。

可能有人听不懂我说这话的意思。听不懂不要紧,算我智谕胡言乱语。不过,你一定要记住,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说出弥陀名号,是以彻底悲心普度末法众生,希望大家至诚恳切受持,不要辜负我佛的一片慈心。

一心念佛,此心便是佛心,以此清净佛心,必现清净极乐境界。所以念佛人不能往生,只要问自心,不必问他人。

一念圆净,便现常寂光土

阿弥陀佛,译为无量寿、无量光。称为无量光,是因为,佛常以慈光普照世间;称为无量寿,是因为,佛以大悲愿心,常住世间。无量光是常照,无量寿是常寂。众生念佛,心不散乱,便是仰体佛寂;心不昏沉,便是仰承佛照。所以念佛心若不散乱不昏沉,便与无量光、无量寿相应。

散乱与昏沉,害人最深。心散乱便落六道,心昏沉便空过时日。着实讲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都有微细的散乱,唯有一佛乘才算究竟。所以《法华经》说门外三车,不过是循顺幼子嬉戏的心,因势诱导罢了。及至出到门外,唯一大白牛车。大白牛车,便是喻一佛乘,而念阿弥陀佛,便是归向一实佛乘。

因此,念佛人,一天二六时中要心不散乱,不起贪嗔痴,不管他好事来坏事来,成来败来,苦来乐来,忙来闲来,心中总是求生西方,称念弥陀,须知流落娑婆,总是千古过客,又何必计较其他?

时时观照,照见到心有烦恼便赶紧念佛,这便是照的功夫。一称弥陀,烦恼便止息,这便是寂的功夫。有烦恼时,知道念佛,令烦恼止息,所以彼国众生无有众苦;烦恼止息,身心轻安,所以彼国众生但受诸乐。

希望大家在七天中,若散乱、若昏沉,都要以一句佛号对治。发勇猛心,高举一声佛号;发坚决愿,求生西方极乐。这样,心逐念成,境由心现,西方境界自然现前。

大家都知道,往生资粮是信愿行。而三者当中,重在一个愿字。信是启发愿的,持名是要求完成愿的。往生极乐,只是随愿而成罢了。

大家能有烦恼时就念佛,佛号起来,烦恼就会止息了。要使烦恼断尽,功在常照。照就是寂。所以全照是寂,如此常寂,功全在于照。常照而寂,常寂而照,这便是无量寿、无量光。这样的境界,凡夫是可以得到的。为什么?念佛人心不散乱不昏沉,便可到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就依报讲,便叫常寂光,就正报讲,便叫法界身。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我们的念佛心是法界心,心、佛、法界,三无差别,所以我一念圆净,此心便现常寂光土。

是知念佛法门,易修而证深。

奉劝各位,平时念佛,心中不要有余杂想。发觉有余杂想,便应赶紧念佛除去。因为这些余杂想。都会障碍我们的净念圆成。也莫管他兴、衰、称、讥、毁、誉、苦、乐,念佛求生的心,总不要动。一旦念到净念圆成,不论你学问高低,不论你经论通不通达,就算是凡夫,寂光土也有份。佛说,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只要有其心,必然现其境。所以,纵然是凡夫,也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希望大家莫自菲薄,生常寂光土,都可有份,但看你是不是至诚恳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因为常寂光土,不是别的,原来就是我们一念净心。

现在大家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智谕法师

智谕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谕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谕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谕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