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圣母陈靖姑
福建有一个陆上女神,保护妇女儿童,信奉者有上亿人。
福建有两个女神。
一个是海上女神妈祖(林默),她是渔民、海员、船工、旅客、商人共同信奉的神祇,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在全世界拥有3亿多人的信奉者。
另一个就是我们即将提到的陆上女神——陈靖姑。
据《福州府志》《闽都别记》等史料记载,陈靖姑是一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陈靖姑出生于福州府。她父亲叫陈昌,曾经在朝廷担任户部郎中,后来辞官回到故里,在福州经商。陈昌在福州时,迎娶了一名退隐知府的女儿葛氏,生下了陈靖姑。
葛氏信奉道教,擅长巫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陈靖姑也信奉了道教。13岁时,陈靖姑离开家乡,前往福州闾山,拜一个叫许真人的道士为师,学习奇门遁甲法术。2年后,陈靖姑学成下山。
785年,陈靖姑18岁了。在古代,17、8岁的女孩子,便已经算是成年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陈靖姑嫁到了福州府古田县一个叫刘杞的小官。即今天的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洋中村。在古代,古田县属于福州府管辖。
我们现在揣测,陈靖姑学到的所谓“奇门遁甲法术”,可能包含着一些简单的医学救治技巧。陈靖姑将这些技巧,用在妇女的分娩上。古代,由于医学技术的落后和卫生条件的不足,使得妇女分娩面临着极大的难产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母婴双亡的悲惨结局。陈靖姑将医学救治技巧,使用在妇女分娩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产的风险,提高了孕妇和婴儿的生存率,因此名声越来越大。
后来,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的大户人家,在遇上产妇分娩时,都会前来邀请陈靖姑接生。
791年,陈靖姑24岁。这一年,福州地区出现罕见的干旱,溪水断流,田地干裂,以至于遍地饿莩、民不聊生。当时,陈靖姑的胞兄陈宁元担任天师,奉命率领众道士祈雨,可是没有收到什么效果。陈宁元无奈之下,不得不向妹妹陈靖姑求助。
陈靖姑那时候已经怀有身孕,达3个月之久,行动很不方便。不过,她考虑到老百姓遇到的困境,不顾个人安危,与陈宁元一起祈雨。
在古代,祈雨是一件程序繁复的事情,极为耗费体力。陈靖姑几天几夜粒米未进,滴水不沾,由于劳累过度,不幸去世。在陈靖姑去世后,天降甘霖,缓解了福州地区的旱情。
人们感怀陈靖姑祈雨的恩德,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诵着她感人事迹。久而久之,这些事迹演变成了神话传说,说陈靖姑在祈雨时,毅然提前产下胎儿。可是,白蛇精和长坑鬼吃掉了胎儿。陈靖姑发现后,拼尽全力杀掉了白蛇精,长坑鬼却侥幸逃脱,躲到南皮的武夷山去了。
不仅如此,陈靖姑家乡古田县的人们,建了一座临水宫,来纪念陈靖姑。
陈靖姑的故事在民间传了很久,得到了官方肯定。唐昭宗封她为“护国临水夫人”,宋太宗封她为“顺懿夫人”,清朝咸丰皇帝封她为“顺天圣母”。
南宋初年,福建安抚使徐清叟听说陈靖姑的故事后,报告到朝廷。朝廷随即对陈靖姑进行了恩封,并大规模修建临水宫。此后,元朝、明朝、清朝的统治者,多次对临水宫进行改扩建,使得临水宫的规模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如今,临水宫的占地面积达到了8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有三大建筑群,中轴线上有戏台、拜亭、正殿、后殿等高大建筑。
有意思的是,临水宫山门前的台阶,第一段为18阶,第二段为24阶。这是为了纪念陈靖姑的两个关键性日子。陈靖姑在18岁出嫁,在24岁遇难。以前,古田县的女子会避免在18岁和24岁时出嫁。这是因为,她们不愿意犯陈靖姑的冲。
陈靖姑在福建民间更是深入人心,受到顶礼膜拜的待遇。
陈靖姑被称为与妈祖齐名的“陆上女神”,妇女儿童的保护女神。在福建,许多怀孕妇女的房间里,都会供奉着一幅陈靖姑的神像。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这两天,家人会在陈靖姑的神像前焚香礼敬,祈求母子平安。当福建民众移民到海外时,这种风俗也被带到全世界,逐渐流传开来。如今,全世界修建的临水宫分宫,有4000余座;信奉陈靖姑的人,更是超过了1亿人。
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和优秀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