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要领


 一卷。北天竺僧佛陀波利(觉爱)略说,唐·明恂随录,慧智传译。收在《万续藏》第逐个○册。系以问答体的形式,记载佛陀波利于唐高宗仪凤二年(677)所说的禅法要义。内容包括结跏趺坐的坐法、禅与戒、四威仪与修禅、小乘、外道之修禅与大乘止观之不同、入证的顿渐、定之诸相,及魔事的遣除等。并谓行者如能建议慈悲心、永舍报怨之念、此心恒持非求非不求,则可以进入无相等观。

◎附《修禅要诀》(摘抄)

问:比见学禅者,多有失心,令既已无所复用,因废万行,虚度一生。下情以此,但欲余修,且不修禅,得不?

答曰:不也。禅是六度之第五,亦是三学中定学,安得不修?亦既有人因食噎死,岂即不食耶!其失心者,只是不善方法耳。若解便利,千万无失。幸勿疑怖,决议须修。北天竺有一僧,每习多闻而不学定。彼时读诵经,忽有天来掩其口,而语曰汝闻思足矣!何不习禅以之验之?纵修余行而不学定者,于佛法中未为全得。

问:性多散乱者,学定何由可得?

答:猕猴尚能坐禅,况乃人而不得也?学定难者,只为前生未曾习耳。今复不学,于未来何可得?岂令弥历持久而不得耶,更期何时?经曰闻思尚如门外,禅行始似入门。修禅下至一念,福尚无量,岂一生殊可不学也?未能全学者,幸可兼修。讲说之人虽复广议禅法,且如说食而未入口。至于禅行,始如饱美食也。昔有国王,闻禅之益,虽理国务,兼温习禅。况出家之人,落发屏缘,息心无事,而不少学,岂是人哉?

问:学禅但唯坐耶?

答:是何言也?有待之身,要须四威仪中易脱而互修,宁得唯坐。唯坐多招魔事。

问:此方相传为右手等多动,坐者要令左压右。今乃与彼硕反,未审何故耶?

答:西方诸佛从佛以来,相承坐法皆如是也,并是印法。此方擅改,吾所未详。

问:坐禅时倚物,身或俯仰等,固执坐得不?

答:有必要正身安坐。身若倚曲即生病痛。

问:谨闻坐矣!行法云何?

答:行即经行也。宜依平坦之地,自二十步以来,四十五步以上,于中经行。经行时,覆左手,以大指屈着掌中,以余四指把大指作拳然。覆右手,把左手腕。即安坐少时,摄心令住。谓住鼻端等也。乃行。行勿太急太缓,行只接心。行至界畔,即逐日回身,还向来处。住立少时,如前复行。行时即开目,住即辄闭。如是久行,稍倦,即休经行。唯在昼夜不行也。

问:多人同处经行得不?

答:稍须相离,令近不得。

问:行审其如是,往哲宁悉不言?幸乞指事委陈,庶令自我作古。

答:乌苌国有佛经行处,及弥勒菩萨经行处。并雕石认为界畔,今犹仿佛,见者皆遥礼无敢践其所。菩萨行处,人或入中,然欲度其修短,或延或促,竟无有能定其步数。诸国屡亦有斯迹耳。经行之事,盖是寻常。今古显然,无宜致惑,吁哉小事,此地犹迷。

问:绕塔行道与经行何别?

答:经行者,直往直来,岂同旋绕耶!又塔是多人往来处,不可于中经行。

问:此方有逆日行道,称为右旋者,未知是不?

答:西方旋塔并逐日转,曾无逆行(此条相乘而起非此正宗)。

问:谨闻行矣!住法云何?

答:住即端身摄心正立也。两手一如行时,如是久立,稍觉劳倦,或双足如离地之状,觉如是等,即宜且休,住余坐等。

问:诸威仪中所有轨则并是印法耶?

答:如上习禅行住坐卧、屈申进止、手足左右等,逐个皆是印法。

问:如上威仪修禅之法依何乘耶?

答:依摩诃衍。

问:用四威仪修禅之法,小乘外道岂可无乎?

答:此之禅法小乘始无,外道宁有耶?邪宗本期受苦,翘足倒悬。正法为遣劳疲,威仪易脱。小乘进或可分有,外道全无。

问:外道及与三乘皆有禅定,息心遣境未审何殊?

答:外道执我以习禅,小乘计法而修定,大乘止观人法双除,此其别也。

问:将欲学禅,以何便利为先?

答:先起大慈悲心,永舍报怨之念,方得习禅。贪嗔设起,速还除忏,如杖击水,暂开还合也。恶念相续,不可学禅。

问:创初学禅即观无相得不?

答:须以便利逐步而入,吾未见顿现无相者。

问:逐步云何?

答:如是间学者,令心先住长安一城之中,但勿令出外。如是渐住一寺、一房,甚至鼻端,心若不住,还摄令住。

问:鼻端云何?

答:想于鼻端如一滴垂露,住心观此。

问:此想成已,复何所观?

答:次想脐中如沙里细泉。此想若成,或见光明及腹中诸事。次观顶上状如瓮口,直下贯身,彻于下地中也。既此想已,次观顶上想。已观顶上,去顶四指,令心住此。从是以后身渐安闲,次乃得入无相等观。从浅至深,状若登梯之渐也。

问:亦有从想鼻端逾越,即得无相观不?

答:譬似有人于沙土中本求铜铁,因或得金,此亦然也。从缘鼻端或入顶想,或入火光定,或得无相等,如是超次中心不定。

问:经云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或云心依境地,是动非禅。若缘鼻端等,岂非有住耶?

答:鼻等想成辄便舍之,更观余相才得寻舍,何成住耶?

问:缘鼻端等积想乃成,久积想心,其必难舍,宁辄舍鼻,次得缘脐?

答:本作要期,得而不住,及想成已,自有厌心,厌心既生,舍之甚易。

问:如圣教说初入道者,先教五停心等。今何不尔?

答:五停心及鼻端等各是一途,吾所禀承,但依此也。

问:有圣教云若不先学多闻,不许修定。其少闻者得修禅不?

答:如吾和上懒黎相承一途,直尔学禅,无问多闻少闻也。先多闻者最为榜首,或多闻者倒益浮散,固有顺定多闻及不顺者也。

问:闻思修慧次第相生,多闻闻慧既无禅定,修慧宁起?

答:设使有人一字不识,但解禅法亦是多闻,非要广寻文句等也。周利般陀诵箕忘帚,成大罗汉,此岂多闻耶?且成斯证,未必一切皆然。

问:其有持戒及破戒者,并得学禅不?

答:无问持戒破戒,并得学禅,先净持戒,尤是榜首。

问:圣教云尸罗清净、三昧现前,破戒之人何得修定?

答:(中略)小乘犯重即便永弃,何得修禅。尸罗不净、定不现前者,据此说也。若大乘中但能息心,即真悔过。真悔过故,障灭戒生,故得禅定。示有先入方等悔过,得灭罪相,更修戒品,方始习禅者也。

问:以何法修令心速定?

答:速求定者反是松懈,慎勿求速。但能离念,息诸攀缘,非求非不求得定。若不得但勿计念者,是大精进也。乌苌国有一僧,久坐不能得定,遂废业。忽有天化为人,来其前,磨一铁锤。僧问:何用?答曰:欲以作针。僧曰:何由可成?天曰:不休即成。僧遂体悟,还温习禅。因得道果,后复住灭定。住灭定故,迄今犹在。但以离念为勤,得定何虑不速乎!

问:定中有何相耶?

答:定相极多,且举三五。或头似老公之状,或觉身上多诸垢秽腻,此等是有障之相,即宜改易威仪,或且休止。或觉身上如虫蚁行,或复如云及白叠等,从背上起,并勿怪亦勿手触,或如滴油从头面下,或见所坐处明,此等并是定前相也。或久坐立身有劳倦,傍闻弹指声或触门等声者,即直出定或寝息等,此是诸天善神善知人劳倦来相警耳。或觉身有轻举而亦乐者,是神足前相;或轻举而苦者,是风大增也。或身上有处热者,是火光定相;或见一室明者,是初禅之前相。或闻奇妙香气,人间无比者,此是定成之相。如是等类不可具述,但觉如是违顺等相,皆勿取相以生忧喜,但缘本境安静其心。

问:坐禅者既不必违强,身心若觉如上虫蚁行等,抑情不触岂不违强耶?

答:未得守时,不必违强,渐既在定,违强无失。

问:将从定出时节等云何?

答:初学定者先作要期,或若干时,或鸣钟,或一时一更等当须出定。如是期已,然后入禅有必要然也。其有入定或经劫数,或一二七日等者,并随其心,有此修短耳。欲出守时先从心动,心动已即气脉渐通,然后缓缓启航而起。故经云世尊从禅安详而起。

问:若有魔事云何遣除?

答:但解四威仪中易脱而修,即无魔事,慎勿牵强,以自生苦。道从乐生,不同外道受诸苦法。解此音讯,魔事自除。犹不除者,即宜舍置。或读诵经论,甚至入诸商店游目放心,魔事必遣。但有禅病,宜依经教以禅法治,非但针药等所能疗耳。

问:坐禅有防备魔事法不?

答:凡欲学禅先起悲愿,我今修定,必取菩提,广利群物,唯愿三宝诸天神等,宜■其身使无灾障。每斯誓已,然后习禅。然于禅堂内四壁边上,多画圣僧形像,并作跏趺坐禅定状。其圣僧像稍宜高文,仍以花香供养。近下复画诸凡僧像,稍宜小作,巨细如人,亦作禅状。然后于中学禅,可得防备魔事。

问:佛堂中坐禅得不?

答:坐禅宜于静室、树下、冢间及露坐等,不须在于佛堂中也。

问:多人同处坐禅得不?

答曰:得。然各面他背坐,不得相向,若有多人,夜中燃一灯烛,人少不须用。

问:学禅者一切经常摄念耶?

答:除巨细便,余经常须摄心。

问:定心名止,止中即有观不?

答:但只勿学临时自当知。

问:坐禅人兼得持经、讲说等不?

答:力所堪者皆得兼修。然诸业中禅业最胜,是以西方上房上供先给禅师,经律等师与其中下。

问:有禅业者,命终之际能排恶趣不?

答:如极边险不持弓矢,逢贼必危。身亦如是。既处无常,不预修禅,临终必乱心,舍命多生恶趣。定心安闲,临终无倒置。无倒置故,随心受生善所。即此生中尚期果证,何况临终不排恶趣乎。亦有一生学禅而不能得,临欲舍命而始得者。其人死之后,色彩不变,身体柔软,是其相也。禅师屡云,闻思学者适犹习于良方。至于修慧,始如服于妙药,虽有多闻施戒等行犹不安,禅者尚未得名修道人也。又云,禅定者乃陶冶粗鄙,澡练神明味道之辈,特宜存习。但恂暂逢玄匠,略问如前,迫以短时不遑周详,备更详金牒参而用焉。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禅道

禅道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道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道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