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的文化和佛教的密切关系
香道文明肇始于春秋,齐备于隋唐,鼎盛于宋朝。
唐时,鉴真大师将熏香文明带到日本,日本的皇室遂频频用香,熏香成为了一种风尚,鉴真也被誉为日本的“香道鼻祖”。
在巷陌飘香的宋朝,人们崇高精致日子,品香楼宇成为精英人士的聚会场所。关于沉香的论题则成为雅人达士的知识,品香也被视为高雅日子的品质之一。
历来“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成为精神贵族寻求的日子的极致。这是一种交融了财富和素质的日子方式。
品香,可以说是我国式经典日子中最为亲近心灵的了。
我国的“香”字,禾在上,日在下,表明大地上的青禾,在阳光的照射下,蒸腾起一份自然植物本身的气息,氛氤浓郁,正是“香”之本意。
“香道”,便是在焚香、品香中,与所品之香灵性、魂魄的融入与合一。
香道用料,首推沉香。沉香构成不易、香味共同、成效明显,历来是香的代表。
沉香的构成,令人心生敬意。当沉香树遭受外力的损伤时,本身会分泌出树脂来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敞开期感染了原始森林中的某种真菌,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愈合,从此就敞开了为治好伤口而进行的耐久的沉香的构成进程。这个进程要阅历若干年,乃至上千年,才能诞生宝贵的沉香。
沉香的功用,令人倍感神奇。假如你神情倦怠,长夜难眠,将上好的沉香珠用布袋装好置于枕边,便可安然进入黑甜之乡,次日精神奕奕,神清气爽。沉香还可起到暖精助阳之效,行气而不伤气,温中而不助火。《医林纂要》称“凡全部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奇楠”是沉香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是从梵语翻译过来。因为它极为宝贵,自古便有“尝遍人间百味,也不及奇楠一口”、“五百年修得奇楠一味”的赞赏之语。大都沉香不点燃时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不同,不燃时也能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在熏烧时,沉香的香味很稳定,而奇楠的头香、本香和尾香,则会有较为明显的改变。
好的沉香,闻起来令人身心宁静。静心品之既久,会感到有一股清凉之气从喉头沉下,十分舒适,室内如有发霉的当地,一经香熏,不再生霉。一品好香,不只清净身心,也可以清净环境,助益于身心的修持。
香道与茶道有相辅相成之效。
明人徐惟起说:“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佳炉,遂乏一段幽趣;品香雅友逸趣,若无名茶浮碗,则少一份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飨清福者,能有几人!”的确,自古以来,能兼享香道与茶道清福者,实在是如百里挑一。
香道与禅道有不解之缘。
《楞严经》谈修行的二十五圆通法门,有香严童子借香悟道之事:“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经中还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者熏染如来的功德。
《法华经》中亦有妙香佛国之说,此国土中的人能以香为媒,借此交流,诸根皆利,乃至六根互通。
《华严经》说,华藏国际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环绕。
《维摩诘经》中对以香构成的香积佛国有生动的介绍:在悠远的天顶上方有一个叫众香的国际,国号为香积国。这里特别神奇之处在于,香积佛国土是用鼻观修法,闻着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萨在那儿是坐在树下打坐,闻到树的香味,就可以成果,得到功德成果三昧,一起也具足菩萨所有功德。“其界全部,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国际。” 这便是禅门中津津有味的鼻观先参,闻香悟道典故的由来。香积国是一个何其令人心仪向往的佛国国际!
香为释教中的“十供养”之一,是释教中十分重要的供养。在《法华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中,都有很多的篇幅讲到了用香供佛的功德。幽香一炷,普供十方全部诸佛。释教仪礼中大多离不开香,而沉香极受推重。
释教谈修行,有“触欲最深”之说,这说法直探修行之幽微。香味触及身而止,使它对自己最有真实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人借助于有相的香,可以闻到自性心香,然后远离全部贪嗔痴慢疑,这便是香在释教中的妙用。
沉香可以营造出使人修行增长的气场。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的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鼻根所应对的是香尘。《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便是以闻水沉香、观香气收支无常,而证得罗汉果位的。
沉香结香时,树木倒伏埋在土里,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结晶,才具有醇厚不尽的香气,化烦恼为菩提,标志着修行者历经艰苦与苦难,终于修成正果,充满出生命的甘甜与芳香。
而这一分令人沉醉向往、拍案叫绝的生命的芳华,是经过了何其绵长的修炼,何其艰苦的沉淀!
国际无量愿无尽,心香一瓣敬众生。
禅者,便是这样的一品沉香,阅历艰苦异常的磨炼,阅历百年千载的沉淀,超越了伤口与痛苦,把生命的芳华,毫不吝惜地焚烧,化为一缕温馨,一片芳香,普敬过现未法界中的全部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