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香和香器的历史溯源


释教的香与香器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夸姣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含义,因此,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就有埃及人大量使用香料的记载。  想到香,咱们的脑海中就会显现花香、烧香、煮食的香味,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随同着咱们生命中夸姣的记忆。  从古老的文明开端,香就随同人类穿过时空的长廊,馀烟袅袅。

所谓“身口意香”,是指身口意正确的行为,简单说有“十善业”。

从这个含义上讲,因此,烧香需求早晚烧一次,早上烧一次提示自己今日身口意行为要正确;晚上烧一次,检讨一下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则改,对则尽力。

烧这种香必定感化诸佛菩萨、龙天八部护助。烧一次香,能够烧一支,或盘香的一段。主张烧细小的盘香。

又一种盘香,一盘能够分成两盘。烧时还能够取一段,点着后,然后直接放入有香灰的香炉中烧,卫生安全。

如法敬香有许多积德行善

释教中用香,据《贤愚经》卷六载:

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有长者富奇那制作了一座旃檀堂,预备礼请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

卷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落在佛陀头顶上,构成一顶“香云盖”。

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

根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前言,故经上称“香为佛使。” 这也是释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

增一阿含经》中讲到:“须摩提女手执香火上楼,向如来说偈曰:‘唯愿尊屈神,尔时香如云。在空中餐满祗洹,住在如来前。’

阿难白世尊言:‘此是何等香?’尊曰:‘此香是佛使’。”《僧史略》中说:“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香为信心之使也。”

在释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种忠诚的、真挚的供养,因为香是传递真挚的心情的一种前言。

焚香中发生的一种清净、忠诚、忘我的状况,目睹一缕幽香袅袅上升直达天庭的崇高境地,只要在真实、坦诚的状况中才能发生。

在供养中,有以香、花供养的。

佛陀说法时,“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仁王经》卷上); 与会大众“香华伎乐,常以供养”(《法华经·序品》)。

再者,以香和烛供养也常相列。

还有,人们因学佛信佛而往来,又称为“香火因缘”,再引伸,释教徒结成集体,共同念佛诵经,又称为“香火社”。

朝山拜佛者又有称为“香客”的。

一般而言,初一、十五都是各个寺院的香期。

释教香期,香不在多,贵在心诚。

释教并没有烧高香、烧大香的教义。归结起来,我觉得,这只是一些上香者心理因素的外在分析,以为只要大把烧香、烧头柱香、烧体积巨大的香、多烧香才能引起佛的重视,才能表明对佛的忠诚,才能带来福运。细究起来,如此而行是否在其心灵深处隐含着功利的心态、有失佛门的清净?而且带来安全隐患。因为咱们的释教场所多为木制结构的古建,极易引发火灾。咱们看到,在礼佛人多时,高大的香烛也很简单造成人身的损伤。特别那些名目繁多的高香,多是劣质的、以胶、染料等合成的化学制品,一经燃烧,必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损害人们的身体,与释教重视环境保护的理念各走各路。按照释教的说法,佛前点香,插一支或三支即可,代表礼敬佛、法、僧,或代表去除贪、嗔、痴。孰知,要敬三宝,要戒三毒,均在心上,在平常的修行之中。法无定法,法无执着,心诚为要。心若不诚,再烧多少支香亦为徒然。故佛前上香,应尽量用罕见污染的好香,每次一支或三支足矣。

其实,焚香礼佛主要看自己的心境,即以何种心境行此礼仪。释教讲随缘、随顺,礼佛方法很多,献花、献供果、合掌一拜,诵经、坐禅、转经绕寺均可,不必过于执着。来到宗教场所后,信众以忠诚的心意、平和的心态焚香礼佛才是最重要的。经典中常以香比方信众的持戒之德,《戒德香经》载:在世间的香中,多由树的根、枝、花所制成,这三种香只要顺风时得闻其香。其时佛弟子阿难欲知是否有较此三者更殊胜之香,何者能不受风向影响而普熏十方,所以请示佛陀。佛陀告知,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宝、仁慈道德、不犯威仪,则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风、无风及无势顺势的影响,这种戒香乃是最清净无上者。这也阐明严守戒律、广为行善的重要性。

由此,咱们看到,焚香礼佛的含义在于:表明进香者忠诚供养佛、法、僧三宝;表明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表明燃烧本身,无私奉献、普香十方。而其底子含义在于表达对佛的爱崇、感激与思念。对于信众来说,则在焚香礼佛的过程中,凭借香那逐步燃起的、缥缈的、细细的烟线,以有形的香,加上无形的——以诚恳的心面临佛的心香。从有形而至无形,进香者在静思中默诵经咒或默默表述心中的祈愿。以洗礼精神、观照内心、调理身心。以悟证色空不贰之理,追求去染成净、自觉觉他的境地,构成和法界诸佛、菩萨的一种沟通和沟通。信众经过焚香礼佛,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国际,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我心如烟,“心香一瓣”,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增长善根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香道

香道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香道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香道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香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