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佛教禅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禅”的最高境地便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便是看空世间全部事物实体,凡是著相的人很难进入“禅”的最高境地。 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来到我国时,曾与梁武帝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 梁武帝是一个信佛虔诚的皇帝。他见到达摩禅师时,问道:“我登临帝位以来建了不少庙,印了不少经,供养了许多僧尼,是否有大积德行善?” 达摩回答说:“没有。” 梁武帝感到很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呢?” 达摩说:“由于你所做的仅仅寻求尘俗的小果报罢了,说不上真积德行善。”
梁武帝又问:“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大积德行善呢?” 达摩回答说:“真积德行善是圆融纯洁的才智,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不可能用尘俗的方法得到它。” 梁武帝听后大为不悦。 达摩发现梁武帝离真实佛理还很远、且与梁武帝没有缘分,就前往北魏嵩山少林寺去了,并终究开创了中土禅宗。在咱们周围处处都有“相”,人们执着于它,寻求于它,陷溺于“相”中,无法自拔!《金刚经》云:“菩萨无住相施舍,福德亦如是,不可思量。”一个索要施舍报答的人与没有施舍的人是没有实质不同,仍然在生死当中,有时乃至是造业,由于他愈加执着于“相”,愈加地期望报答,也愈加地贪婪。 白居易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为当梦是浮惹事?为复浮生是梦中?”人生如梦。
在咱们的日子中每天都有明争暗斗,离心离德,令人好不疲乏。惟有远离对错、自我洒脱才能脱离苦海。关于悟者而言,梦便是日子的镜子,告诉你所执着的东西都是虚空,世上的全部不能永远挂在你的心头,能在心中常驻的惟有心识、佛性罢了。人生当真是:“来时无迹又无踪,去与来时势一起。何须更问浮惹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之“相”万千亿种,人之“欲”亦万千亿种。疲于欲中的人们忙忙碌碌,劳费精力,若有一点不顺,就会心神不宁,思虑重重。但人生之含义并不尽在于此。须知“相”本为空,追寻一辈子的东西,到死那一天也不会陪同你去另一个国际。人生苦短,何不潇潇洒洒、快高兴乐地度过。所谓“尘网依依三十春”怎及得上“心头无事一床宽”。
宋朝一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应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人都应遵从自己的本性,如云水一样天然,去掉非分之念,忘却尘俗之扰,顺应自己的佛性,那人生就再也不会有悲伤、嫉妒、苦恼、不平,更多的是调和与夸姣。这样的国际才是和平缓喧嚣的。 生命!咱们既要好好把握,又不要过分地执着,贵在用大才智看破欲望带来的苦恼,也贵在不被“相”所纠缠。让自己的心契入天地至理,顺应天然,笑傲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高兴的。正所谓“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在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人生!当如“扫相破执”,寻回自己,“明心见性”,纯洁天然。
禅是释教的魂,也能够说是各行各业最高境地的魂。实际上我国的形而上学、易经八卦,也是禅的思维、禅的境地。
有人把我国的儒释道文化用一副精粹的对联归纳了:诸子生百家,三教衍九流。
百家,是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衍生而来,讲的都是世界人生之理。
九流,是从三教中衍生而来,三教又是诸子的本源,不管哪一“子”,都灵通三教。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都是圣人,他们都通晓禅,都是从禅里面衍生而来。所以说三教是一体的,九流是同源的,百家讲的都是同一个理,万法入的都是同一个门。
正所谓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要想了解我国文化,就必须了解诸子和三教。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日子方式,一种人生状况。
为什么咱们要学禅呢?禅与咱们的日子、人生以及实际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不学禅行不行?
你能够不学禅、不信禅,可是你的日子、你的人生,不时处处都包含了禅的状况(境地)、禅的思维。你能够不称之为“禅”,可是禅无所不在,无处不是。
一个真实懂禅的人,必定超越了自我,能与环境、与万物融为一体。懂禅的人是没有自我的,在为人处事中,他必定会换位思考,乃至直接站在对方的态度考虑问题。
尽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直是以道、以德、以仁义礼智信来教化大众,大众则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为人生方向。可是现代大都我国人并没有继承先人的文明和名贵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到现代已经断层了。
失掉教化的我国人变得没有信仰,以物质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逐钱财,为自己谋利益,变得自私、狭隘、头脑杂乱,不讲游戏规则,不讲信誉。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终究的文明,必定是归于简略。
简略是一种才能,一种境地,而禅便是一种简略的状况。人变得杂乱简略,从杂乱变成简略则十分不简略。
有时候咱们做得到,可是不敢做,不是才能不够,而是境地不够,而境地最能表现禅。
当咱们考核一个人时,才能固然要看,但最主要是考核他的境地,由于境地包含了一个人的质量,而一个人的最高质量也是归于简略,归于禅。
如果你的日子真的回归到简略,干事情时,就不存在很辛苦、很累,或许没有办法的状况。在五十岁之前,咱们往往把事情看得很杂乱,干事情时,不管它适不合适咱们,只要自己喜爱就去做,就去尝试。
五十岁以后,咱们逐渐开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干事情了。有些事情尽管很好,但不合适咱们,就不去做了。
五十岁之前干事,表现的往往是才能,是做加法;五十岁之后,表现的则应该是境地,是做减法。
修禅,刚开端也是做加法,最后转成减法,减到没有一法,归于零。
修过禅的人都知道,刚开端让你的心有所住,你才会回到当下,到达一心不乱。当你能不时回归当下,一心不乱时,才开端修无为法,什么都是不做而做了。
这个“不做”,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不合适咱们的不做,做一些合适咱们的。
例如我是和尚,尽管寺庙有很多商机,可是这不合适我,我就不做,而让俗家弟子、信徒们去做。咱们和尚做什么呢?研习佛法、传播佛法。
懂禅的人给自己做的人生定位和选择都是很精确的。当你到达了禅的境地,你的人生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略,越来越摆脱。
禅不是释教,可是释教、其他宗教,乃至各行各业都包含了禅。
各行各业如果终究不回归禅,不到达禅的高度,就意味着它无法突破,达不到这个行业的最顶峰。
日本的稻盛和夫学了禅,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学了禅,国际上好几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学了禅,所以他们的事业到达了顶峰,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饯别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实质的智者。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摆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任务,将终身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全国苍生经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联系:我与家庭的联系,我与社会的联系,我与国家的联系,我与天然的联系,然后获得美好圆满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