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的用途和宗教香道的进化史
香的用途和宗教香道的进化史
香不只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文。也常把香料掺入涂猜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倾泻香水。
不只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顺慎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干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击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摆脱香,光亮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
据经文所记,佛陀自己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叙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冰片、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香,认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国际,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认为供养”。
香为释教中的“十供养”之一,是释教中十分重要的供养。在《法华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讲到了用香供佛的积德行善。清香一炷,普供十方全部诸佛。释教仪礼中大多离不开香,而沉香极受推崇。
释教谈修行,有“触欲最深”之说,这说法直探修行之幽微。香味触及身而止,使它对自己最有真实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人借助于有相的香,可以闻到自性心香,从而远离全部贪嗔痴慢疑,这便是香在释教中的妙用。
我们去庙里游玩时,有时候也会被庙里袅袅的烟云所感染,不由得买一炷香,拜一拜佛,或许那丝丝烟云会把我们美好的祝福或许祈求带给神灵的神佛,让他们感知我们的心愿,以便梦想成真,心想事成!
“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释教创教开端,释教用香即应运而生。香在礼佛、供佛的过程中,不只是对佛、菩萨的恭顺,一同经过烧香供养,与佛菩萨树立沟通,进行信息的沟通,培补本性善根,以达到觉性满意,生起“智慧之香”的意图。经文记载,佛陀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普熏十方,轰动三界。这也便是人们常说的“本性”之香。一同,香能够使人修身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香是修道的助缘,在打坐、诵经等过程顶用香,使人在静憩的环境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开展,从而提升修行的次序。
释教中,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造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品,其间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香不只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文;把香料掺入涂猜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家中还常倾泻香水供香.
释教进入我国后,国人用香的形式和办法便与释教的需求亲近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释教用香的规程。释教香品的特色根本仍是传统香的延续,两千多年来佛香的原猜中贵重香药始终是主要成分。前期的佛香用药是以“旃檀、沉香、乳香、安眠、冰片、丁香”等为主要原料(藏传释教中至今还根本保留了这一传统),或配制燃烧,或制成香水浴佛、涂身,或制成香食敬佛、食用,或用以治病疗疾。
1.
香道考究静观不语,需求人们跟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间的人生道理。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在必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人对香的情绪:
明窗延静书, 静坐消尘缘;
行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用典雅,也是宫殿贵族们显示身份的标志。而在现代喧哗的都市日子中也需求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
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触。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2.
香道曾经的香,是以香味为主要意图的。
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用香的记载。
如朱熹的《香界》: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必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其间,黄庭坚总结的香之十德,至今仍被日本香道界奉为圭皋。
我们看到,作为香道文明的学习者,日本早已将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是一种以“乐香”为道艺的典雅艺术。
3.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不只把释教传到日本,一同也带去了与释教有亲近关系的品香文明。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我国来开展外交活动,带走了完好的茶道典仪,而与茶道一同东渡的就有香事。
后来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明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必定方法的“品香”习俗,逐渐形成了日本的“香道”。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日子艺术都源于我国,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绚丽多彩的华章,在传入东洋后,早已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日子哲学。
但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这些纯粹的典雅的日子艺术,它们的相貌关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生疏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那些崇高而庄严的文明传承在我国早已逝去。
品香,这种勘验人们学识和觉知的艺术,不是只是要求参与者经过嗅觉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而是要达到一种闲寂、高雅的内心状态和日子方法的方针。
不少人传闻香,就认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领域。
4.
我国人用香的历史可说是十分的早,我国用香的文明可归纳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齐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明大行其道。
隋唐五代不只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交融,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 上流社会高雅日子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由于士大夫对物质与精神日子的寻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励励倡议与提领,我国传统文明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壮的态势。
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团聚品香,并制定了开始的仪式。专门研究香的来历、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刻呈现。
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梵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森林禅修与勘验学识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髦。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日子,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之后,跟着满清王朝与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加之西方文明的侵入,而致国势日渐衰微。
人民群众的精神日子趋于萎顿疏略,香席文明的仪式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已日渐式微,至此香道逐渐淡出了普罗群众的视野,以至于如今一提香道,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宗教用香,难免让些真实的香道爱好者心生伤心。
如今社会发达,国运强盛,人心思善,正是收拾恢复传统文明的大好时节,香道作为传统文明不容忽视的一枝,正亟待我们共同发掘、收拾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