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的用途和宗教香道的进化史


香的用途和宗教香道的进化史

香不只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文。也常把香料掺入涂猜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倾泻香水。

不只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顺慎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干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击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摆脱香,光亮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

据经文所记,佛陀自己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叙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冰片、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香,认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国际,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认为供养”。

香为释教中的“十供养”之一,是释教中十分重要的供养。在《法华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讲到了用香供佛的积德行善。清香一炷,普供十方全部诸佛。释教仪礼中大多离不开香,而沉香极受推崇。

释教谈修行,有“触欲最深”之说,这说法直探修行之幽微。香味触及身而止,使它对自己最有真实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人借助于有相的香,可以闻到自性心香,从而远离全部贪嗔痴慢疑,这便是香在释教中的妙用。

我们去庙里游玩时,有时候也会被庙里袅袅的烟云所感染,不由得买一炷香,拜一拜佛,或许那丝丝烟云会把我们美好的祝福或许祈求带给神灵的神佛,让他们感知我们的心愿,以便梦想成真,心想事成!

“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释教创教开端,释教用香即应运而生。香在礼佛、供佛的过程中,不只是对佛、菩萨的恭顺,一同经过烧香供养,与佛菩萨树立沟通,进行信息的沟通,培补本性善根,以达到觉性满意,生起“智慧之香”的意图。经文记载,佛陀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普熏十方,轰动三界。这也便是人们常说的“本性”之香。一同,香能够使人修身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香是修道的助缘,在打坐诵经等过程顶用香,使人在静憩的环境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开展,从而提升修行的次序。

释教中,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造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品,其间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香不只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文;把香料掺入涂猜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家中还常倾泻香水供香.

释教进入我国后,国人用香的形式和办法便与释教的需求亲近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释教用香的规程。释教香品的特色根本仍是传统香的延续,两千多年来佛香的原猜中贵重香药始终是主要成分。前期的佛香用药是以“旃檀、沉香、乳香、安眠、冰片、丁香”等为主要原料(藏传释教中至今还根本保留了这一传统),或配制燃烧,或制成香水浴佛、涂身,或制成香食敬佛、食用,或用以治病疗疾。

1.

香道考究静观不语,需求人们跟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间的人生道理。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在必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人对香的情绪:

明窗延静书, 静坐消尘缘;

行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用典雅,也是宫殿贵族们显示身份的标志。而在现代喧哗的都市日子中也需求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

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触。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2.

香道曾经的香,是以香味为主要意图的。

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用香的记载。

如朱熹的《香界》: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必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其间,黄庭坚总结的香之十德,至今仍被日本香道界奉为圭皋。

我们看到,作为香道文明的学习者,日本早已将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是一种以“乐香”为道艺的典雅艺术。

3.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不只把释教传到日本,一同也带去了与释教有亲近关系的品香文明。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我国来开展外交活动,带走了完好的茶道典仪,而与茶道一同东渡的就有香事。

后来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明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必定方法的“品香”习俗,逐渐形成了日本的“香道”。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日子艺术都源于我国,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绚丽多彩的华章,在传入东洋后,早已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日子哲学。

但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这些纯粹的典雅的日子艺术,它们的相貌关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生疏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那些崇高而庄严的文明传承在我国早已逝去。

品香,这种勘验人们学识和觉知的艺术,不是只是要求参与者经过嗅觉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而是要达到一种闲寂、高雅的内心状态和日子方法的方针。

不少人传闻香,就认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领域。

4.

我国人用香的历史可说是十分的早,我国用香的文明可归纳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齐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明大行其道。

隋唐五代不只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交融,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 上流社会高雅日子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由于士大夫对物质与精神日子的寻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励励倡议与提领,我国传统文明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壮的态势。

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团聚品香,并制定了开始的仪式。专门研究香的来历、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刻呈现。

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梵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森林禅修与勘验学识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髦。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日子,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之后,跟着满清王朝与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加之西方文明的侵入,而致国势日渐衰微。

人民群众的精神日子趋于萎顿疏略,香席文明的仪式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已日渐式微,至此香道逐渐淡出了普罗群众的视野,以至于如今一提香道,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宗教用香,难免让些真实的香道爱好者心生伤心。

如今社会发达,国运强盛,人心思善,正是收拾恢复传统文明的大好时节,香道作为传统文明不容忽视的一枝,正亟待我们共同发掘、收拾和复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香道

香道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香道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香道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香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