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和佛教的渊源关系


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和佛教的渊源关系

茶与佛很早就结下姻缘,据《庐山志》记载,在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岩削谷,取诸崖壁间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南北朝时南边寺院喝茶已很遍及,唐代陆羽曾在寺院学习烹茶术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经》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丛林释教僧众聚居之所。随着禅宗昌盛于北方,禅僧喝茶,从而也推动了北方喝茶。据封演《封氏见闻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喝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习俗。”

这位降魔师归于禅宗北派的弟子。北派禅宗六世祖神秀与南派大师慧能虽同为禅宗五祖弘忍的满意弟子,但与南派发起顿悟自性不同,却开创渐修之说,使禅宗有所谓“南顿北渐”之分。降魔禅师遵奉神秀遗教到灵岩寺弘扬佛法,他实施按部就班的坐禅方法,使僧众不吃晚餐,并推迟睡觉时刻,几年内“学者聚集”(《五灯会元》)。渐修禅悟,喝茶提神成了重要辅佐手法。

喝茶能延年益寿,祛病除疾,唐代寺院多有记载。唐大中三年,东都有一僧侣年长一百二十岁,宣宗问他服什么药如此长命?此僧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所以,宣宗特意赐茶50斤,命居保寿寺,将其喝茶之所命名为茶寮。(钱易《南部新书》)

和尚也是肉胎凡身,再放旷的和尚坐禅久了也要打瞌睡的。由于喝茶具有少私寡欲、养气颐神、明目聪耳、动人肺腑的功能,茶最早也是作为健身养身必备之物的。茶的摄生功能为僧众服气,和尚和道士对茶叶成效的了解,颇有相通之处。

“全国名山僧占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历史上许多名茶往往出自禅林寺院。在我国南边,简直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而众寺僧都善采制、品饮。住持往往招集大批僧尼开垦山区,广植茶树。而一般寺院的四周都环境优异,因而适宜茶树的栽种。故历代寺院都名茶辈出,像南京栖霞寺、苏州虎丘寺、福州鼓山寺、泉州清源寺、武夷天心观、衡山南岳寺、庐山招贤寺等,历史上都出产名茶,名噪一时。著名的释教寺院普陀寺,即具有普陀山的茶地,僧侣从事茶树栽培并积累了丰厚的种茶、采茶与制茶经历,据传,直至康熙、雍正年间,普陀佛茶才开始少数供应朝山香客。九华山佛茶大约是在唐时开始培养出来的。四川雅安蒙山生产的“蒙山茶”,相传最初是汉代甘路寺普慧禅师所培养,因其质量绝佳,长时间被奉为“贡品”,又被人们称为“仙茶”。著名的乌龙茶,即武夷岩茶的前身,也是福建武夷山当地的和尚所培养栽培,此茶在宋元以后亦以武夷寺和尚制作最为精美,由于和尚技艺高超,又把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用不同的工艺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风味龙须”三种名茶,使其享有盛誉,经久不衰。“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我国历代僧侣在制作名茶上做出了严重的奉献。

说到茶的话,人们总会想到静心。其实,茶和释教的关系也很深沉。在最初的时候,茶是和尚不可以替代的饮品,反过来,和尚和寺院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开展,随着后来的开展,茶文化和释教之间有了更多思维共通之处。

清茶一杯,能助人体味“苦”。释迦牟尼成道后,某次在鹿野苑讲法之时,说讲述的便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为首的便是“苦”。释教以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分别、求不得、五阴炽盛。人生中的每个进程都会经历许多,从而产生许多的苦恼,佛法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是让咱们堪破存亡,大彻大悟,寻求“苦”的解脱。茶,微苦。《本草纲目》有言: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品茶,先苦,后而甘甜,苦中带有甘。这样的特性,佛家也能联系许多,协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尝人生,参破苦谛。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和尚爱茶,并且会将茶当作修身养性的伴侣。为了满足僧众的需求以及平时款待客人,寺院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茶园。并且,在古代,仅有寺院才具有研究和开展茶文化的条件。在我国,就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依据《国史补》所记载的,咱们能知道,和尚对茶的需求,推动了茶的生产,为茶文化的开展供给了客观条件。

其实,不仅古代的文人墨客喜爱写诗文,许多高僧也会写茶诗,这样就丰厚了茶文化的内容。还有便是,释教为茶文化供给了一种思维——梵我一如,并且还形成了“戒、定、慧”修行理念,这些都深化了茶道的思维深度,使得茶文化愈加充满神韵。

有句话说“历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句话也正好说明晰寺院中的的茶事活动对茶文化的奉献。南宋宗开禧年间,常常会有大型茶事活动,并且,寺庙中的喝茶标准也被记录在《百丈清规》之中。还有些学者以为,《百丈清规》是释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约八世纪中叶,马祖道一率先在江西倡行“农禅结合”的习禅生活方式,鼓励门徒自给自足。其弟子百丈怀海在江西奉新百丈山创《百丈清规》,并把尘俗的生产方式移入佛门。约九世纪中叶,由于新型的禅林经济遍及得到开展,寺院栽茶、制茶便是在这种自立更生、经济独立的布景下大规模地鼓起。

可以说,寺院之中整天离不开茶,喝茶成了禅寺的制度之一,成了僧众的严重生活内容。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庄严庄重的喝茶礼仪。寺院中专设“茶堂”,供寺徒们辩说佛理,款待施主佛友,品饮清茶的场所。寺院法堂的左上角设有“茶鼓”,按时敲击召集僧众喝茶。林逋有诗云:“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正描绘出茶鼓声下寺院幽寂苍远的意境。禅僧坐禅时,每焚完一枝香就要喝茶,以便提神集思。寺院有“茶头”,专事烧水煮茶,献茶待客。有的寺院门前还有“施茶僧”,为游人惠施茶水。释教寺院的茶,称为“寺院茶”。供奉佛、菩萨、祖师时,这道茶称为“奠茶”。在寺院一年一度的挂单时,要依照“戒腊”(即受戒)的年限先后喝茶,这道茶称作“戒腊茶”。平素住持请全寺上下僧众吃茶,称作“普茶”。尤其是释教节日,或朝廷钦赐丈衣、锡杖时,往往都举行盛大的茶仪。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逆境见修行一、难行莫胜忍,功德非常大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修行比忍辱更难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难度一样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积无边的功德。很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

关于茶道

茶道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茶道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茶道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茶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