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像这样一种法会共修,更是不容易得到。何况有诸多的善友,相互地提携,相互地关怀,相互地成就,这种因缘实在是十分难得。想一想,尘劳中人想要得到一天的安静时间都不可能。
这两天,我到邢台玉泉寺看望一下那里几个小师父。我看到那边的村民有一位比我还大一岁,他整天都在劳动,那一双手可以说没有办法用什么来比喻形容,满手龟裂着,黑黑的、粗粗的,在冰天雪地当中他还在劳动,搬石头。他也是一位信徒。我问他家里有多少人,他讲家里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闺女,老伴也在。但是他非常地勤劳,他穿的衣服很少,比我穿的衣服少,因为他在劳动。他那种朴素的穿着打扮、乐观的情绪、勤劳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感动感叹。
应该说像他那种家庭环境,不会是太困难,但是他依然在勤奋地劳动。这是由于父母总望子孙贤,总是希望子孙日子过得好一些,希望把自己这一点点活力全部地奉献给下一代,无非如此。这是一种老黄牛的精神,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中国的老农民。我看到他那种形象,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与环境,真是感到自己无地自容。所以我们每一位修道的人都要想到天下受苦的人很多,贫困的人还很多,我们的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一砖一瓦都是像这样的老者,他们在风里雨里、雪里冰里劳动以后,才为我们创造了一些物质的条件。
我过去曾经给大家讲过,有一个老太太曾到问禅寮来,她讲要供养师父。看那个老太太是一个非常贫困的人,我告诉她,这么大年纪有钱自己留着,或者要看病买点什么东西补补身体,家里要过日子,就不要供养。但她还是要供养,然后从她的衣服里拿出一个小的手巾包出来,她就打开一层又一层,大概有三到四层,里头是一张黄纸包了五块钱。我看了这五块钱,眼泪马上流出来!
这位老人能够有这份虔诚的心,她这样地困难,能省下五块钱来供养三宝,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看到真是受感动,真是想到自己要很好地来报答一切众生的恩德,报答像这些非常虔诚而且又非常困苦的护法居士对我们的关心、布施、恩惠。每每想到这些,自己时时刻刻诚惶诚恐,不敢浪费一点东西。
特别是最近,这个心情是非常沉重,就是感觉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感到自己有负众望,感到自己受用过分浪费。比如问禅寮一个灯上有好几个灯泡,开一盏灯,几个灯泡就都亮了,所以从去年十二月份就一定要住在问禅寮的人,只是我们自己时,绝对不要开灯,点一个小蜡烛在那里就行了,有那种安全的蜡烛。我自己上楼梯摸着上去,进房间不开灯,要开灯也只开一会儿,马上就关掉。
因为想到这每一度电不但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且还要花多少钱去买这一度电,这些钱都是像那位老太太那样,她拿出一块、他拿出五块省吃俭用供养给三宝的。如果我们自己不很好地修行、节约,我们确实对不住广大的善男信女和护法居士。所以,每每想到这些,感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提倡节约的精神,提倡节约的作风。我们对自己一定要严格地要求。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对待大众一定要尽心尽意地来供养,对待往来的居士一定要给他们提供方便。路灯不能没有,每天晚上路灯要打开,让所有走人的地方有灯。因为我们很熟悉寺里的环境,自己可以摸,外面来的居士们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他们需要照明。我们要自己省下这个光明,来提供给居士们,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修行环境,不至于令他们在这里由于路灯不明、暖气不暖而造成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是摔跤、感冒,这样我们就对不起那些护法居士。
我们要自奉节俭,待人却要丰厚,这就是我们佛教的传统,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僧俗大众要经常想到物力维艰,要在能节约能节省的情况下,尽量地节省节约,吃饱不浪费,能照明也不要浪费,随时随地要知道关灯。
前几天在禅堂里,我给出家众讲我小时候经过的事情。小时我住在我老师公的庙里,庙里有位当家师非常地负责任,每天早上四板一响,电灯的总开关打开,每天晚上开大静的夜行板打到最后两椎,总开关就马上关掉。他每天都是这样,一年四季都是这样。这样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当执事的来学习。
但是佛殿里总要有一盏灯是不关的,那是我们对佛要有供养心。对待我们自己则要时时刻刻想到节约,想到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粮食都是大众的血汗换来的,都来之不易。我们能够节约就是惜福,就是为我们的福德因缘创造条件。希望从今以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想到物力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