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戒律最特殊的地方是什么?你是否悟到?
僧团最初成立时,并没有约制团体的戒律,后来随着问题不断地发生,佛教为了有效地对僧团进行管理,逐渐开始随机制定戒律,这些戒律主要分五戒、十戒、具足戒三个等级,要求七众遵守的戒律等级也各不相同,分别为:
比丘与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出家人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关于具足戒的条目,释迦牟尼入灭前,为比丘制定的戒律已达200多条。随着佛教戒律的完善,现在南方国家所传比丘戒是227条,西藏是253条,汉地为250条,各地戒律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有条目和分类有所区别。另外,比丘尼所受的具足戒条数是多于比丘的,如汉地比丘尼的具足戒是348条。
沙弥和沙弥尼,他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要受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畜金银财宝。另外,沙弥日常还要遵守十四事和七十二威仪。
式叉摩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四根本戒是指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六法是指身体不得与成年男子相触、不得盗一针一草、不得故意杀害异类众生、不得说谎、不得在中午之后进食、不饮酒。
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弟子,他们要受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其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例如不杀生,就是不侵犯别人的生命;不偷盗,就是不侵犯别人的财产;不邪淫,就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节;不妄语,就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誉,所以说,守五戒也就是守法,不侵犯别人自然可以免除恐怖而获得身心的自由与平安。
由上所述,佛教对于七众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要求他们受具足戒;而对于在家的弟子,则只要求遵守五戒,这些因人而异的戒律充分考虑到了修行者的实际情况,既有法可依,又实际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