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十戒是哪十戒?


【十戒──菩萨十戒】

﹝出华严经

谓菩萨奉持三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也。

[三、不住戒],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

[四、无悔恨戒],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安住正戒,心不悔恨也。

[五、无违诤戒],谓菩萨于佛所制禁戒,心常持护,无所违犯;亦不斗诤,触恼一切众生;但愿常生欢喜,奉持于戒也。

[六、不恼害戒],谓菩萨不学邪幻咒术,及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而持于戒也。

[七、不杂戒],谓菩萨不着边见,不惑外道所计,但观诸法缘起不实,一心专持出离生死之戒也。(边见者,谓外道于断、常二见中,随执一见也。外道所计者,谓计此身从梵天生,从微尘生之类也。诸法缘起者,谓一切法,皆由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而生也。)

[八、不贪求戒],谓菩萨不现异相,彰己有德,起贪求心;但为满足出离生死法故,而持于戒也。

[九、无过失戒],谓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也。

[十、无毁犯戒],谓菩萨受持净戒,无所毁犯,永断十恶,具足十善;恒念众生皆由颠倒毁犯于戒,我当为说真实妙法,令离颠倒,成就菩提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九嗔、十邪见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邪见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十戒──菩萨十戒】

﹝出梵网经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三、不淫戒],不淫戒者,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四、不妄语戒],不妄语戒者,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五、不酤酒戒],不酤酒戒者,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六、不说过罪戒],不说过罪戒者,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七、不自赞毁他戒],不自赞毁他戒者,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八、不悭戒],不悭戒者,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九、不嗔戒],不嗔戒者,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仗,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前人,即被打之人也。)

[十、不谤三宝戒],不谤三宝戒者,谓于佛法僧所,常当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是波罗夷罪。

【十戒──沙弥十戒】

﹝出翻译名义并沙弥十戒法﹞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三、不淫戒],谓清净自守,不犯色欲,是名不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酒能昏神乱性,增长愚痴,应当绝饮,是名不饮酒戒。

[六、离高广大床戒],谓所坐之床,高不过尺六,广不过四尺,若过此量者,名高广大床,则不当坐,是名离高广大床戒。

[七、离花鬘等戒],谓不着花鬘璎珞,不用香油涂身,是名离花鬘等戒。

[八、离歌舞等戒],谓不自歌舞,亦不辄往观听歌舞,是名离歌舞等戒。

[九、离金宝物戒],谓金银钱宝,不当蓄积,亦不许手执,是名离金宝物戒。

[十、离非食时戒],谓佛制午时为食时,若过午,则不当食,是名离非食时戒。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戒律

戒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戒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戒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戒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