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来源始末
佛陀入灭前,阿难提出“佛入涅槃,以谁为师?”佛陀谆谆教导“以戒为师”。佛陀最初建立僧团时,并没有制定任何具体的戒律。据《四分律》说:佛陀最初制戒是因为“故诸弟子疲厌,是以法不久住。” 如果佛陀认为他的哪个弟子做了错事,佛陀就将这一条定为律条,称之为“随犯随制”。
戒律主要是围绕着五戒与十善的核心内容,其中心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但戒律本身并没有强制力,佛陀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环境与判断,去尽可能地遵守戒律。
佛陀制定戒律的初衷是十分良善的,既可以促进僧团内部的和谐、纯洁和统一,也能得到其他宗派人士的尊重与认同。令人遗憾的是,佛陀过世后,戒律却被后世弟子大肆编造与篡改,原本朴实单纯的戒律变得非常繁杂与严苛,五戒,八戒,十戒,密教行部十四根本戒,菩萨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这些严苛的戒律连高僧大德都无法圆满持戒,更遑论一般学佛人,这不过是“魔佛”控制佛弟子的又一手段罢了。